韩丽丽,翟忠琴,刘克营,焦 涛,张国海,刘 瑾,韩爱萍,贾景德
(1.东丽区农业技术中心,天津 300300;2.国家农产品保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天津 300384)
韭菜属于百合科多年生宿根蔬菜[1],其适应性强,抗寒耐热,在我国各地均有栽培。在韭菜种植过程中,育苗是关键环节。传统保护地韭菜生产的常规育苗模式,育苗周期长,用种量大,费工、费时,生长缓慢,出苗不齐,起苗困难,病虫害严重。采用育苗盘育苗可有效解决常规育苗所面临的问题,大大提高育苗效率,是一种替代传统模式的高效育苗方式,其主要优势及技术要点如下。
采用育苗盘育苗省工、省时,省略起苗、除草、剪苗等工序。育苗盘育苗不用苗期除草,不施除草剂,减少了农药污染;不与土壤接触,减少了苗期的土传病虫害,避免了韭菜根蛆对幼苗的危害;不用整地做畦,省水省肥。常规育苗后期要进行起苗、剪苗、剪根整理才能移栽,播种量也大,每667 m2用种6~8 kg,播后要覆土,还要覆盖遮阳网或草苫,尤其是苗期除草,费工费力。苗盘育苗苗龄短,从播种到移栽只需65 d左右,节省育苗用地,且无需中耕,缓苗快、根系发达;采取穴盘点播方式节省种子,可减少常规用种量的50%。育苗盘育苗移栽简便,即每穴1墩,4月中下旬播种,6月中下旬移栽,春节前收割,总共仅需8个月,缩短了生长周期,当年育苗,当年定植,当年见效益;春节期间上市,667 m2可增加经济效益50%~60%,充分体现出育苗盘育苗的优势。常规育苗3月下旬—4月下旬播种,苗期需要10个月以上,且工序繁琐,育苗到收获长达1年半,需1年苗、半年养才能见到效益。育苗盘育苗等于增加了一季的收入。
种植667 m2韭菜,育苗用种量只需1 500 g,需5×10穴育苗盘150~160个。
需准备杀菌剂50%多菌灵2 kg、草炭土500 kg、枯草芽孢杆菌5 kg、磷酸二铵5 kg。
畦宽1.3~1.5 m、长7~8 m,畦面搂平。畦埂上按顺序摆放育苗盘,以草炭土作基质,将基质250 kg、磷酸二铵5 kg、50%多菌灵1 kg、枯草芽孢杆菌5 kg混配好,制成营养土,填满盘穴,淋足清水,等待播种。
4月中下旬催芽播种,也可不浸种催芽或只浸种不催芽。浸种催芽:在播种前4~5 d,按667 m2用种1.5 kg的标准,将所备种子放入30 ℃的温水中,经24 h浸种后,去掉浮在水面的瘪籽和杂物,用凉水淘洗干净捞出,选干净的纱布为里层,外裹湿麻袋片将种子包好,置于15~20 ℃条件下催芽或将包好的种子放入恒温箱中催芽。每日用清水淘洗种子1次,3~4 d后种子露芽时,即可播种。
将催芽后的种子按每穴30~35粒摆放在穴盘中,摆好后上覆一层营养土,覆盖厚度1.0~1.5 cm,视土壤基质墒情,用喷壶喷洒补水,保持基质湿润,3~4 d即可出土。
幼苗出土到长出3~4片真叶时,要保持穴盘湿润,可以每隔5~7 d喷洒1次小水,保持基质湿度[2]。
种子发芽温度为12 ℃以上,生长适宜温度15~25 ℃,应保持棚内温度在15~20 ℃。韭菜性喜冷凉,耐寒也耐热。
当幼苗长出5片叶、苗高15~18 cm时,可适当控水,视幼苗长势可结合浇水追肥2~3次,每次667 m2追施尿素或冲施肥5 kg,可配合喷洒50%多菌灵杀菌剂,防止灰霉病危害。
棚室保持光照均匀,韭菜适宜中等光照强度,耐阴性强;但光照过弱,光合产物积累少,导致韭苗分蘖少而细弱。
当幼苗长到18~20 cm、出苗60~65 d时,即可起苗定植[3]。将育苗穴盘内韭苗拔出,剪齐叶稍和韭根,留根1.2 cm左右,分成30~35株1丛,作为1穴的定植苗备栽。
将棚内的育苗盘收起,土地经耕翻、灭草后,每667 m2施腐熟的有机肥(羊粪)[4]4 000 kg+枯草芽孢杆菌10 kg+NPK复合肥(15-15-15)100 kg,撒施后旋耕耙细,搂平做畦,畦宽因棚而定,一般为宽1.2~1.5 m,长7~10 m,以便于管理。韭菜喜好钾肥,对土壤质地适应性强[5],适宜的土壤pH值为5.5~6.5。
畦做好后,开沟挖穴定植韭苗,要求行距40~45 cm,穴距14~15 cm,栽植时以不埋没叶鞘为宜,栽植后压实穴土,及时浇水。
当韭菜新叶发出后应浇缓苗水,并及时中耕保墒,保持土壤见干见湿。土壤湿度为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0%~80%,适宜的空气相对湿度为60%~70%。缓苗后韭菜处于生长时期,要充分供应肥水。每15~20 d追冲施肥5~10 kg,随水施入,雨季应减少浇水,注意排涝[6];同时防病除草,预防灰霉病的发生。
入秋后韭菜进入生长旺盛期,也是培养根株的最好时期。这一时期生理活动最强,特别是立秋—秋分要重施肥水,适时追施磷钾肥,每667 m2施肥10 kg,同时追施锌铁肥1.5 kg;每间隔5~7 d浇1次水,随水追肥2~3次。
进入10月份之后,应停止浇水追肥,利用干旱控制韭菜的贪青生长,迫使营养加速向鳞茎和根系转移,保证植株安全越冬。以后气温逐渐降低,植株生长缓慢,应降低土壤湿度[6],保持地表不干即可。
11月下旬待韭菜回缩前,用150亿球孢白僵菌颗粒剂200倍液灌根,防治韭蛆;霜冻后浇1次冻水,韭菜完全枯黄后,土壤稍干时苫盖棚膜,封棚越冬。
苫盖棚膜即转入棚内管理阶段。覆膜后于晴天浅锄松土1次以提高地温,保持白天温度20~24 ℃[7],夜间12~14 ℃。株高长到10 cm以上时,白天温度保持在16~20 ℃,棚内温度超过24 ℃时要放风降湿。降温天气应加强保温措施,白天保持15~20 ℃,夜间不低于6 ℃。
当韭菜长到10 cm以上时,要进行扒沟培土,使垄高保持在25 cm左右,既增加鳞茎白度和高度,又能达到增产的目的。
韭菜常见病害有疫病、灰霉病等[8],韭菜疫病危害根茎叶,尤以假茎、鳞茎受害最重。病状:叶部受害初为暗色水渍状病斑,后期叶片变黄软腐,茎、根部受害呈褐色软腐,潮湿时病部产生稀疏白色霉状物。病菌在土壤病残体上越冬,温室韭菜可常年发生。
防治方法为控温、控湿、消灭病原。7—8月为危害高峰期,高温、高湿环境下韭菜易受害,应控制棚室温度在25~32 ℃。发病初期,采用烟雾熏蒸法防治,可选用10%速克灵烟剂[7],每次667 m2用250 g烟剂熏蒸。粉尘法防治,用10%灭克粉尘剂,每次667 m2用1 kg,在傍晚时进行喷施为宜,每隔10 d喷1次,连续或与其他防治法交替应用2~3次。注意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新型杀菌剂,并要轮换交替施用。
夏季成虫盛发期也是幼虫危害期。在5月中下旬,扒开韭菜根茎附近表土,顺垄撒施150亿球孢白僵菌颗粒,每667 m2撒施2~3 kg,施后随即覆土;或用该菌剂200倍液灌根,灌根方法为:去掉喷头的喷雾器对准韭菜根部灌药即可,在9:00—11:00喷灌较为适宜。成虫可用2.5%溴氰菊酯乳油2 000倍液喷施,也可在浇水时,趁害虫爬上地表,每667 m2用溴氰菊酯乳油6~10 g对水喷施。收割前3个月不宜施药。不宜使用高毒农药。
韭菜长到40 cm时即可收割,每蹲(丛)韭菜可达180~200 g,每667 m2植8 000株的地块产量在1 600 kg左右。春节前即可开始韭菜收割上市,按无公害韭菜批发价格每千克40元计算,667 m2收入在6万元以上。20 d左右可收割第2茬,第2茬韭菜可在正月十五上市。在第1茬收割后再开始浇水,并及时松土保墒。每次收割后3~4 d,新叶长出时适当追肥,每667 m2追施腐植酸复合肥15 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