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口黑鲈优鲈1号人工繁殖与苗种培育试验

2018-01-15 11:44冯晓宇黄辉马恒甲戴杨鑫谢楠刘凯
现代农业科技 2018年22期
关键词:孵化率

冯晓宇 黄辉 马恒甲 戴杨鑫 谢楠 刘凯

摘要 本文对杭州地区大口黑鲈优鲈1号池塘人工繁殖和苗种培育进行了试验探索和总结。通过亲本培育、人工鱼巢设置、人工孵化、苗种培育、驯食等试验,初步总结了大口黑鲈优鲈1号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技术。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大口黑鲈优鲈1号每片棕片单次平均产卵量为1.1万粒,平均受精率为85.2%,孵化率为52.6%,苗种培育成活率为66.2%,驯食成活率为62.5%,基本满足规模化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要求。

关键词 大口黑鲈;优鲈1号;人工繁殖;苗种培育;出膜时间;受精卵;孵化率

中图分类号 S965.2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8)22-0240-02

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原产于北美洲,俗称加州鲈鱼,于1983年引进我国,现已在我国广东、江苏、江西、浙江、福建等20余个省市推广养殖,已成为我国重要的淡水养殖品种之一[1]。浙江省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引进大口黑鲈,目前在省内陆地区均有养殖,近年来养殖规模逐渐扩大,2016年全省养殖产量3万t左右,预计“十三五”末浙江省大口黑鲈年产量有望超过5万t,苗种年需求量为15亿~20亿尾。

大口黑鲈优鲈1号(以下简称优鲈1号)是以珠江水产研究所为主选育的养殖新品种,具有生长速度快、个体差异小、体型好等优点[2]。2016年以前,浙江养殖的大口黑鲈苗种主要是从广东引进;2016年,浙江湖州湖旺水产种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湖旺公司”)率先在浙江省进行大口黑鲈人工早繁配套技术的研究[3];2017年1月,又从广东引进优质优鲈1号亲鱼,在池塘温室大棚中强化培育,促使亲鱼性腺提早成熟,实现早繁;2017年3月,从湖旺公司引进成熟亲鱼200组,进行人工繁育和苗种培育技术的探索,以期为满足规模化人工繁殖提供技术支持。

1 材料与方法

1.1 人工繁殖

1.1.1 亲鱼来源。于2017年1月21日从广东优鲈1号良种场引进1足龄以上、规格1.15~1.20 kg/尾、雌雄比例(1∶1)~(3∶2)、体质健壮、无病无伤的亲鱼。引进后,在湖旺公司进行繁殖前亲本培育。引进的亲鱼50%在湖旺公司的池塘钢架大棚中培育,4个池塘共3.3 hm2,每个池塘配备2台3 kW叶轮增氧机和水车式增氧机,同时配备盘式底增氧,平均水深1.6~1.8 m,淤泥厚度<15 cm,水源水质优良,培育用水经沉淀过滤。根据水面面积,放养亲鱼3 000组/hm2,亲鱼培育投喂以鲈鱼专用饲料为主,饲料蛋白占比为47%左右,水温10 ℃左右时适当投喂,水温15 ℃以上时每天上、下午各投喂1次,每次的投喂量以体重的1%~2%为准,1 h内吃完为宜,同时适当投喂新鲜适口的冰鲜鱼。

1.1.2 试验亲鱼的培育。苗种繁育在杭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水产研究所基地内进行,池塘面积0.1 hm2,泥底,水泥预制板护坡,亲鱼放养前15 d用生石灰进行彻底消毒,7 d后用40目筛绢网过滤进水,池塘的初始水位控制在60 cm左右。2017年3月17日,从湖旺公司引进大口黑鲈优鲈1号亲本200组,规格1.25 kg/尾,雌雄比例3∶2。引进的亲鱼为池塘大棚内已开始产卵的亲鱼(初次时间为2017年2月14日),故在挑选时尽量选择腹部膨大未产的亲鱼,要求体质健壮,无病无伤。

1.1.3 人工鱼巢安置。引进的亲鱼原在水温较高的大棚池塘内,转到水温较低的室外池塘需要一定的适应时间。在亲鱼下塘后2 d,在池塘离塘梗20 cm以上的位置每间隔1.0~1.5 m设置1个鱼巢,每个鱼巢采用1~2片棕片叠压制成,在棕榈片背面用10号铅丝固定,将棕榈片完全展开并增加棕榈片的重量,利于棕榈片平放在产卵池塘的坡底,并用削好的细毛竹竿扦插固定鱼巢。鱼巢设置好后,每隔24 h检查一次,发现鱼巢有卵,及时进行收集清洗后置于孵化池孵化。鱼巢收集后在原位置补充新的鱼巢。检查、收集鱼巢的时间为每天10:00。在亲鱼产卵期间需保持产卵池塘周边环境安静,水质清新,每天适当投喂,保证亲鱼在产卵期间的能量充足。

1.1.4 日常管理。产卵期池塘水位保持在60~80 cm,水质管理主要是根据整体池塘水质情况进行加水或适量换水;定期检查鱼体健康状况,为控制和预防疾病,需勤观察,及时发现和诊断疾病并对症下药。

1.1.5 孵化和出苗。孵化池为室内钢架塑料大棚水泥池,池规格为6 m×3 m×1 m,蓄水0.8 m,配盘式底增氧充气增氧。检查发现初次产卵时间为3月29日,收集的鱼巢统一悬挂在不锈钢框架上孵化。若当日收集的鱼巢数量少时,原则上第2天收集到的鱼巢并入到前1 d一同孵化。孵化期间水温在20~26 ℃,以22~24 ℃最佳,水温在18~21℃时出膜时间为48 h左右,水温在22~23 ℃时出膜时间为36 h左右。刚出膜的鱼苗呈半透明状,集群游动,需在原池中继续保持微流水充气状态,待鱼苗全部出膜离开鱼巢后,再将鱼巢及不锈钢框架全部取出。鱼苗从出膜到能下塘需3~4 d,一旦仔鱼能平游潜水,则用筛绢网起捕至集苗箱,打样计数后,充氧打包下塘或出售。

1.2鱼苗培育

1.2.1 池塘准备。培苗池塘长方形,面积0.13~0.16 hm2,东西走向,池底平坦,淤泥厚度10~20 cm。池塘四周用水泥预制板护坡,有独立的进排水系统。水源引自钱塘江,经蓄水池沉淀后使用。在鱼苗放养前10 d,将池水排至5~10 cm,用1 200 kg/hm2生石灰彻底清塘消毒,次日排尽池底余水。清塘后第3天,池中注入新水50~60 cm,进水口用80目篩绢过滤。

1.2.2 鱼苗放养。一般鱼苗出孵化池时打氧包,放苗前将氧气袋放入池塘中进行调温处理,待氧气袋内水温和池塘水温相差<2 ℃后放养,鱼苗下塘控制在池塘上风处。一般鱼苗培育的放养密度为300万尾/hm2左右。

1.2.3 日常管理。采用常规“豆浆法”培育,放苗前10 d内每日泼浆2次,每天用黄豆60~75 kg/hm2,10 d后改为每日泼浆1次,每天用黄豆20~150 kg/hm2。每日早、中、晚巡塘,注意观察水质和鱼苗的生长、摄食、活动情况,及时调整豆浆用量和加水的时间,每日观察水中饵料生物的数量和鱼苗吃食情况。

1.2.4 驯食。驯食是大口黑鲈鱼种培育提高成活率的关键技术之一,优鲈1号为肉食性凶猛鱼类,鱼苗培育到中后期(即鱼苗长至全长2 cm时),此时池塘中的饵料已不能满足鱼苗的摄食需求,鱼苗个体生长差异也会日渐显现,同时会出现自残的情况。当培育池中的饵料生物量不足时,在塘梗边固定的位置搭建食台进行驯食,喂食时同时用水泵往水面冲水造成水流环境进行刺激。

驯食具体方法:先用死、活枝角类各1/2投喂,少量多次投喂,每次投喂时尽量让多的鱼集中到投饵区摄食,每天投喂4次;1~2 d后投喂死枝角类; 随后用枝角类掺小虾米(冰鲜)投喂,虾米量逐步增加直至全投喂虾米;再在虾米中掺鲈鱼的开口饲料,饲料量逐步增加至全饲料投喂。后期日投喂次数可适当减少,整个驯食过程历时7~10 d。

2 结果与分析

2.1 鱼巢收集情况

2017年3月17日引进优鲈1号亲鱼,3月27日初产,产卵时间从3月下旬至4月中旬,高峰期为3月29日至4月9日。

2017年3月17日亲鱼放养,3月27日初产,至2017年4月24产卵结束,共计27 d,形成2个产卵高峰期。第1个产卵高峰期为3月29日至4月1日,收集棕片75片;第2个产卵高峰期为4月4—9日,收集棕片107片。产卵高峰期与水温有一定关系,产卵高峰期与水温高峰期基本吻合。具体棕片收集数量与水温情况见图1。

2.2 人工繁殖情况

经过20 d的繁殖试验,每天检查并收集棕片,共计收集优鲈1号棕片227片,前后集中选择了3个批次的棕片孵化,对产的小批量的卵(棕片)只孵化,不进行专池的鱼苗培育。抽取5个批次的棕片进行产卵量测定,同时进入孵化池后连续跟踪测定其受精率(次日)和孵化率(出膜后),结果为每片棕片的平均卵粒数尾1.1万粒,平均受精率为 85.2%,孵化率为52.6%(表1)。

优鲈1号亲本的繁殖从2017年3月27日的初次产卵到2017年4月24日结束,整个过程历时27 d,总计收集鱼巢227片,共产卵249余万粒,孵化优鲈1号水花111万尾。

2.3 鱼苗培育与驯食情况

在水产所试验共下塘水花40万尾,得到2.5 cm夏花共26.5万尾,培育成活率66.2%。将其中的10万尾夏花进行驯食试验,培育历时35 d,共获驯食鱼种62 500尾,平均规格162尾/kg,平均成活率62.5%。

3 结论与讨论

3.1 亲本培育的条件

本试验是3月中旬直接从湖旺公司引进亲鱼唇,虽然数量有限,但从整个繁殖、孵化、育苗和驯化过程看,完成情况较为成功,同比池塘中直接进行亲鱼培育和繁殖要提早15 d以上。此后若在杭州地区进行大口黑鲈的规模繁育,尤其进行早繁早育,首先需解决亲鱼低温季节强化培育问题。湖旺公司是2017年1月从广东引进亲鱼,然后在大棚池塘中保温培育,大棚池塘中的水温比同期室外池塘的水温平均至少高5 ℃以上,2017年该公司大棚池塘中强化培育后的亲鱼首次繁殖时间同比2016年提前了33 d(从3月19日提前到2月14日)。为解决本区域的大口黑鲈苗种供应问题,做到与广东在季节上基本同步,进行规模化早繁早育,亲鱼的数量、质量和配套强化培育是必不可少的。根据浙江近几年的实践经验,大棚池塘保溫强化培育是比较理想的,最好是有一定坡度的土质池塘[4]。

3.2 孵化及水质

优鲈1号人工繁殖实际是在池塘环境条件下诱导其自然分批产卵[5]。此次引进的繁殖亲鱼数量有限,主要为探索研究大口黑鲈的人工规模繁育配套技术,在整个产卵期不能确保每天能收集到足够数量的鱼巢,这对集中孵化及后续苗种培育都造成了一定难度,故本试验主要是利用高峰期产卵的鱼巢,这样有利于集中孵化和苗种培育。

本试验采用越冬大棚水泥池孵化,不加温,孵化用水为经沉淀后的钱塘江水源,提前7 d进池沉淀后使用,由于温棚建设时间较早,未配备过滤池和调温池,以静水孵化为主,适当从其他池中加水调控水质,孵化率较湖旺公司的微流水孵化效果差,今后进行规模繁殖需对孵化设施条件进一步完善。

3.3 饵料及驯食

优鲈1号苗种驯食与多数肉食性鱼类相似,当鱼种规格达到2 cm左右时,此时池中的天然饵料生物量已不能满足需求[6],是驯食的较佳阶段。试验中发现,池塘中饵料生物较少时驯食易成功,驯食应做到少量多次,尽量延长投喂时间,投喂以1~2 h/次为宜,3~4次/d。驯食的过程从死、活枝角各1/2到全投喂死枝角类,最后也可直接掺喂鲈鱼开口饵料,整个过程可不用添加小虾米。但由于试验没有足够的死枝角类食物,所以在投喂死枝角类之后又掺喂小虾米,待全部转成吃食小虾米之后再掺喂开口饵料,较一般的驯食增加了一个步骤,不仅增加了驯食难度,也延长了整个驯食时间,掺喂小虾米时往往浪费较多,需防止水质恶化,注意调控水质。

4 参考文献

[1] 陈乃松,肖温温,梁勤朗,等.饲料中脂肪与蛋白质比对大口黑鲈生长、体组成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J].水产学报,2012,36(8):1270-1280.

[2] 李胜杰,白俊杰,汪洪永.大口黑鲈“优鲈1号”新品种简介[J].科学养鱼,2011(9):46-47.

[3] 周志金,胡大雁,朱强,等.浙北地区大口黑鲈“优鲈1号”苗种规模化早繁技术[J].科学养鱼,2016(2):8-9.

[4] 陶桂庆.加州鲈鱼苗种繁育技术[J].渔业致富指南,1999(5):23-24.

[5] 冯晓宇,王宇希,谢楠,等.杂交鳢人工繁殖和苗种培育技术研究[J].淡水渔业,2011,40(6):56-60.

[6] 孙建国,周国勤,白俊杰,等.大口黑鲈选育种与河蟹池塘套养试验[J].科学养鱼,2018(6):44-45.

猜你喜欢
孵化率
光照时间对鹅繁殖性能影响的研究进展
浅述影响蛋种鸡种蛋孵化率的若干因素
渤海湾卤虫卵孵化率与盐度关系的试验
瓣结鱼仿生态繁殖试验
码蛋方式的改变对X期鸡胚体外发育的影响
锦鲤人工雌核发育早期胚胎观察
种蛋的储存条件对孵化率的影响
四川本地青脚白皮鸡鸡蛋蛋形指数对孵化率的影响
不同水平维生素E对鸡受精率和孵化率的影响
紫壳蛋品质及孵化率的统计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