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北京境内长城的科学保护

2018-01-15 12:30孙淼
民主与科学 2018年5期
关键词:长城北京文化

孙淼

长城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被赋予崇高的精神价值。作为世界古代史上最伟大的军事防御工程,其产生和发展与中国古代的整个军事发展同步前进。同时,长城作为经济纽带,不仅引导其周边农、牧业经济及文化朝着主辅相承、紧密联系、相互配合的方向协调发展,更带动了以中国为核心的周边文化与经济的共同发展。然而,目前部分地区对长城的不到位保护和过度开发给长城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本文以北京境内的长城為例,从长城的科学保护与开发现状出发,结合北京的实际,综合考虑生态、经济和社会等方面效益,期望和大家一起探讨如何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长城。

长城的历史渊源及自然状况

长城是中国也是世界上修建时间最长、工程量最大的一项古代防御工程。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北方战患不断,游牧民族不断南下入侵,与其毗邻的燕、赵等诸侯国率先修筑长城,作为人工军事防御堡垒。秦统一后,为彻底解除北方威胁,秦始皇派大将蒙恬率军驱逐匈奴,“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并重新修筑春秋战国时期的长城,逐步向西拓展,使得秦长城这道军事屏障呈现“延袤万余里”的宏伟景象。时至明清,国家对长城仍有大规模修建。因此在我国历史上,长城最重要的意义就是陆上军事防御堡。

据初步统计,中国长城历经多朝代2000多年的修建,目前总长达20000余公里,大致分布于辽宁、河北、天津、北京、山西、陕西、内蒙古、宁夏、甘肃、新疆、河南、山东、黑龙江东等10余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多样的自然地理条件使得长城沿线的生态环境敏感而脆弱。降水条件从东到西逐渐衰减,自然状况的不同影响着长城的生存状况。人类活动的加剧同时也让长城区域的周边环境产生了变化。长城途经的西部地区岩层裸露,地表物质疏松,风沙肆虐,土壤荒漠化,直接导致了长城部分地段墙体大面积的崩塌、毁损,甚至永远消失。由于防护意识不强,一些地段受到人为及畜牧的破坏,甚至被开荒种地,挖掘取土,也导致长城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

长城(北京段)基本情况及特点

北京地区的长城始建于战国时期的燕国,秦代以后的许多朝代都在北京地区修建过,但规模最为庞大的非明朝莫属。明代长城自北京城的东北绕至西北,分布于现在的平谷区、密云区、怀柔区、延庆区、昌平区、门头沟区境内。根据2006年的长城资源调查,北京地区合计调查长城段落共447段,现存总长度为573公里,其中明长城526公里,另有关堡147座,其他单体建筑1742座,相关设施6处。除了闻名于世的八达岭长城外,还有几处有特色的长城。

(一)箭扣长城

箭扣长城位于三岔口东段,西通嘉峪关,东达山海关,西南则连接八达岭、居庸关等,山势富于变化,因整段长城蜿蜒呈W状,形如满弓扣箭而得名。

(二)红石门长城

红石门长城位于京东平谷区金海湖镇红石门村,是明代长城进入北京境内的起点,也是平谷境内的第一段长城。其中一段墙体横跨京津冀,被人俗称“一脚踏三省”。

(三)金山岭长城

金山岭长城依山凭险,跌宕起伏于山水之间,形势极为雄奇,素有“万里长城,金山独秀”之美誉。它是明朝抗倭将领戚继光在担任蓟镇总兵官期间主持修筑的,是现存最完整、最为险要的一段明长城,视野开阔、敌楼密集、防御功能完善。尤其是第15个城楼“仙女楼”与第16个城楼之间的长城被称为“天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世界极珍品”特级文物。

长城(北京段)的科学保护

长城(北京段)是古都北京城市文脉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北京长城文化带保护是加强全国文化中心建设、推动北京建设成为世界文化名城的必然要求。保护长城首先要从实际出发,利用科学手段,加强文物本体的抢险加固,消除安全隐患,真实、完整、有效地保护和延续长城的历史信息和价值。

(一)加强对长城保护内涵、意义的系统研究

建立科学的长城保护工作新理念。加强对长城文化内涵及建设意义的研究,从哲学、社会学、历史学、建筑学、工程学、军事学、民俗学等多层面、多角度对长城文化内涵进行深度挖掘,为长城文化建设提供更加全面的内在支撑。利用简单的科普知识深入浅出地具体化、形象化宣传长城文化的内涵,让全社会普遍认识到长城文化对保护历史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作用。

(二)建立长城文化带,加强对北京长城文化带建设的统筹

从全局出发统筹考虑,建立北京长城文化带保护利用综合保障体系。首先,对于长城保护实行精准投入机制,更有效地保护长城的完整性、真实性及沧桑古朴的历史风貌。其次,充分发挥长城保护专项基金在长城保护修缮中的重要作用,同时积极引入社会资本、民间资本,全面开展长城保护工作。另外,对长城文化带建设进行顶层规划设计,整合各方资源,明确相关部门和有关区、乡镇的职责,系统梳理文物保护、生态涵养、新农村建设、沟域经济发展、旅游等方面的政策,完善政策的衔接与配套。最后,建立专业学术机构,培养专项人才,组建长城保护综合性、专业化人才队伍。

(三)全面梳理长城文化带区域内的文化资源

建立北京北部长城文化带资源数据库,全面梳理北京长城文化资源,积极开展摸底调查工作,打破长期以来长城保护工作中数据不清的局面。对北京长城文化资源实行统一管理、动态更新。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统筹协调的原则,在政府主导和社会参与的基础上,围绕长城各文物节点,高标准、深层次地构建长城文化遗产整体保护框架。将包括每段长城的历史信息、地理信息、旅游信息、文化信息、产业信息等进行系统整合,将现存的长城资源数据和新采集的长城资源数据结合,统一管理,动态更新,明确抢救修缮范围、核心保护范围、缓冲区范围及开发利用范围,同时进一步引入科技手段,利用国家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等现代信息技术,收集长城的详细数据,包括长城起止、走向、长度、结构、年代、现状、海拔高度等信息,探索建立北京长城文化资源数据库。

(四)全面引入科技手段为长城保护提供途径与方法

由于数字化存档仍然只在少数重点区域开展,人们对长城的安全状况仍然缺少全面的认识,危害长城安全的事件仍在增多。因此亟需遥感监测技术、现代大地测量技术、地球物理探测技术、物联网和数字化展示技术,为长城的保护提供全新的手段,让它们在文物保护中得到较好的应用。

(五)人性化科普“惠”长城

“长城小站”是一个文物保护公益组织,成立于1999年5月8日,最早是由长城爱好者与长城志愿者自发组建而成的民间组织。他们在长城沿線发起“长城科普宣传保护活动”。通过不断调研,他们采取通过帮助长城沿线学校解决实际问题,给学校的同学老师传播长城文化和长城科学保护的相关知识,并通过他们再去辐射影响到相关家庭。在和学校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的基础上,他们展开了丰富多彩的长城文化和科学保护宣传工作。

“小站”提出:“人人能为长城做的五件事”,包括:

1.与朋友分享你的长城照片和体验;2.带走垃圾,维护长城的清洁;3.劝阻在长城上刻画的行为,维持长城原有风貌;4.给孩子们捐一本书——帮助长城边的乡村,即在帮助长城;5.如果你发现疑似破坏长城的行为,请拍照、录像并立即报告给文物执法机构或民间长城保护组织。

(六)多视角提升长城景观的游览体验

加大宣传力度,采取科学方法疏堵结合,正确引导当前“野长城”的攀爬热潮。“堵”是指在非常地段和时间采取必要的措施,特别是长城危险段落、易塌方段落以及汛期雷雨天气和冬季封山期间,应当大力宣传加强巡视;“疏”是指一方面利用科普宣传,有组织的设计长城旅游观光线路,设置合理的攀爬步道;另一方面,利用虚拟现实等科技手段,再现长城的险峻与历史,引导游人对长城“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的敬畏感。

当今,万里长城的军事作用已远去,但其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开辟和维护着东起汉朝首都长安(今西安),西到大秦(今地中海东岸一带)全长2万余里的交通干道(这就是著名的“丝绸之路”)。千百年来,中外友好使团频繁往来于这条古道上,中外文化在“一带一路”融合、交流。长城文化在以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文化形成和发展中不断凝练,逐渐成为“丝路文化”的魂魄所在。

长城在文化精神作用不断增强的双向历史演进中,不仅展示出中华民族抵御外敌的坚强意志和雄伟气魄,也不断向世界展示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创造力与包容力。

猜你喜欢
长城北京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北京,离幸福通勤还有多远?
北京春暖花开
北京的河
谁远谁近?
北京,北京
登长城
我爱多姿多彩的长城
长城,长城
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