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内补丸治疗带下病

2018-01-15 18:34李碧玲徐玉宝张武康李雪惠姚宇
特别健康·下半月 2017年12期
关键词:病因病机

李碧玲+徐玉宝+张武康+李雪惠+姚宇

【摘要】《女科切要》带下病的辩证与肾经相关,强调肾阳虚证对带下病的影响。因此,本文主要通过介绍治疗肾阳虚证引起的带下病的内补丸及其方歌、功效、主治、方解、验案等来了解内补丸治疗带下病的病因病机,认识内补丸对治疗带下病临床意义。

【关键词】内补丸;带下病;病因病机

【中图分类号】R24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6851(2017)12--01

一、带下病

带下病是妇科的常见疾病,以带下色、质、量、气味改变为主要症状。带下之名,首见于《素问·骨空论》“任脉为病,男子内结七病,女子带下瘾聚”。“带下”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带下泛指经、带、胎、产等妇产科疾病而言;狭义的带下有生理和病理之别,通常指妇女阴道流出的粘稠液体,通称白带。女子在发育成熟期,肾气充盛,脾气健运,任脉通调,带脉健固,阴道内即有少量白色或无色透明无臭的黏性液体,以濡润阴户、抵御外邪,此为生理带下。如王孟英说“带下女子生而即有,津津常润,本非病也”。如带下量明显增多、色、质、气味发生改变,或伴全身、局部症状时,即为带下病。带下病按照颜色分为:青、赤、黄、白、黑 5 种,辨证分型分别有外感寒湿、脾虚湿盛、肝气郁滞、肾阳虚损、湿热下注等型,这些均属于湿证,因此带下病的主要病因是湿邪[1]。唐容川曰: “带脉出于肾中,得先天之精灌注,后天之水濡养,则脉体冲孕,弛张有度,何致发生带下?”认为,肾与带下病有密切关系。中医认为,素体阳虚,或房劳多产,或久病伤肾,以致肾阳虚损,气化失常,水湿内停,下注冲任,损及任带,而致带下病。常表现为带下量多,绵绵不断,质清如水,腰酸如折,畏寒肢冷,小腹冷感,面色晦暗,小便清长,或夜尿多,大便溏薄。舌质淡苔白润,脉沉迟。治疗宜温肾培元,固涩止带。方用内补丸。

上药共研细末,炼蜜为丸,如绿豆大,每服20丸,饭前温酒送服。也可用饮片作汤剂水煎服。肾,肾阳亏虚,命门火衰,任带失约;或肾气不固,封藏失职,精液滑脱而致带下过多。《万氏妇人科》日:“白带者,时常流出清冷稠黏,此下元虚损证也。”次方主治肾阳衰微,带下清冷,量多质稀,黎明泄泻,型寒怯冷,舌白苔薄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带下病。

二、方歌

鹿茸菟丝内补丸,芪桂苁蓉附紫菀,潼白蒺藜桑螵蛸,温肾培元止带专。

三、功效

温补肾阳

四、主治

女子白淫,属阳虚者。白带量多稀薄,腰膝酸软,乏力气短,虚冷,头昏。

五、方解

方用鹿茸补肾阳、益精血;童蒺藜温肾止腰痛;菟丝子补肝肾,固任脉;肉桂、制附子补火壮阳、温养命门;紫菀温肺益肾;黄芪补气助阳;茯苓益气健脾;桑螵蛸收敛固精;白蒺藜疏肝祛风。益肾为主,肝脾同调,为其配伍特点。临床应用以,带下量多、色白质稀薄,形寒怯冷,苔薄白,脉细软无力,为其辨证要点。改作汤剂,临床如见小便频数、尿色清长者,加益智仁、金樱子,月经后期、量少色淡者,加紫石英、当归;大便溏薄伴腹痛畏寒者,加补骨脂、肉豆蔻,耳鸣头晕者,加枸杞子、磁石、五味子。临床凡见带下量多色黄、质稠,或白带呈豆腐渣样者,不宜使用。

六、验案

例1.周XX,女,28岁,1982年5月15日初诊`,带下清冷已有七年余,常感头晕耳鸣,腰酸如折,小澳频数,少腹冷痛,四肢不温,面色苍白,苔薄白,舌质淡,脉沉细,此乃肾阳虚弱,不能营阴,阳虚内寒,冲任不固,法当温补肾阳,固涩止带,宗《女科切要》内补丸加味治之。鹿角霜15克,制附片15克,白茨幸15克,炒冤丝30克,渔茨黎15克,黄蔑30克,肉桂6克,桑蝶峭15克,复盆子30克,杭巴戟15克。服上方四剂后,自觉四肢微温,精神亦佳。上方加紫石英30克,连服十六剂而痊愈[2]。

例2.王某,女,52岁,干部,2003年2月12日初诊。主诉带下量多3月。现病史:患者近1年来带下量甚多,质清稀如水,气味腥臭,腰部酸痛,疲乏无力,纳食欠佳。曾多次求治,均诊为阴道炎,给洁尔阴外洗,己烯雌酚阴栓及口服抗宫炎片等未效。望其舌淡苔薄白,脉沉无力。阴道分泌物镜检未见特异致病菌。诊为带下病,辨证属肾气亏虚,任脉不固,方用内补丸加减:菟丝子18g,肉桂9g,肉苁蓉10g,黄芪18g,桑螵蛸12g,鹿角霜10g,山药15g,芡实10g,白蒺藜10g,白芍12g,炙草6g。3剂水煎内服,药后带下量明显减少。继用3剂后诸症皆除,嘱服肾气丸一个月后停药未见复作[3]。

例3.李某,女,38岁,2005年元月8日初诊。主诉:腰痛,白带量多半年余,加重2月。近半年来腰酸痛,白带较多,质稀未重视。近2月来腰痛加重,白带较多,质清稀如水,伴下肢酸困无力形寒肢冷,面白无华,大便溏薄,小便频数,尤以夜间为甚,舌淡体胖,苔白滑,脉濡细。辨证属肾阳虚衰,任带失固;治以温补肾阳,固涩固带。方用內补丸加味:鹿茸9g,菟丝子10g,黄芪15g,沙蒺藜10g,肉桂9g,制附子3g,紫苑茸10g,肉苁蓉10g,覆盆子10g,金樱子10g,川续断15g,5剂煎服。2005年元月14日二诊:服上方5剂后白带减少,小便正常。上方去附子,沙蒺藜加茯苓10g,杜仲20g,怀山药10g,继服1剂/2d,连用2W而痊愈[4]。

此外,贵州省开阳县计划生育宣传技术站曾根据不同病情的带下病患者给予不同中药配方的治疗。15例肾虚患者在服用内补丸加减和知柏地黄汤治疗后均疗效显著,6例治愈,而且在治疗过程中,没有患者出现服药后不良反应和并发症[5]。

因此,从历代多位医家的验案和临床实验可以看出,内补丸治疗肾虚型带下效果显著。为先天之本,元气之根,藏精系胞。肾虚则系胞无力而带脉不固,肾阳不足,命门火衰,不能温煦胞宫所致带下病[6],《女科证治约旨》曰:“下焦虚寒,脐腹疼痛,痛而不已遂致白带绵绵。”其证见带多半年,因未及时治疗而增多,出现肾阳虚的一系列症状。阳虚则寒湿内停,带脉失约,任脉不固而出现带下量多,色白,质稀如水,故用內补丸温肾以壮元阳、固任带,使肾封藏有度,带脉统摄有常而诸症尽除[7]。

参考资料:

毛丽. 带下病常见辨证分型及治疗方法[J]. 光明中医,2010,25(12):2299-2301.

傅崇湘. 带下病治疗体会[J]. 四川中医,1983,(06):42.

潘爱珍. 赖慧红治疗带下病经验简介[J]. 四川中医,2004,(06):4-5.

赵晓莉. 中医辨证治疗带下病体会[J]. 现代中医药,2009,29(05):20-21.

陳贞宏. 妇科带下症50例的中医治疗[J]. 大家健康(学术版),2013,7(12):35.

王秀考.中药辨证治疗带下病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06,13(10):45- 46.

分析加减龙胆泻肝汤治疗带下病湿热下注的临床疗效[J]. 牟明鸥.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7(70)endprint

猜你喜欢
病因病机
经筋理论对针刀治疗膝骨关节炎的指导意义
中西医治疗小儿慢性咳嗽的研究进展
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病因病机研究进展
傅金英教授治疗脾虚湿热型带下病经验
谭波诊治脑中风恢复期验案2则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中医诊疗的对策分析
浅谈黄帝内经对失眠病因病机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