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入路治疗垂体瘤的应用与病例回顾分析

2018-01-15 17:55邓菁菁
特别健康·下半月 2017年12期
关键词:垂体瘤效果分析

邓菁菁

【摘要】目的:分析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入路治疗垂体瘤的应用效果。方法:在本次研究中选择2016年2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60例垂体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采用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入路方式治疗,治疗后对效果分析。结果:在本次研究中对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实践可知,60例患者中14例患者肿瘤全切,部分切除20例,剩余患者为次全切。所有患者均恢复良好,治愈率为100%。结论: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入路方式在治疗垂体瘤中起到重要的作用,配套措施比较完善,经过治疗后,能缓解不良炎症,让患者尽快恢复,值得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神经内镜;经鼻蝶入路;垂体瘤;效果分析

【中图分类号】R739.9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6851(2017)12--02

垂体瘤是当前神经外科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占据颅内肿瘤的10%左右,发生几率逐渐提升,该病症对患者自身有严重的影响。针对特殊性,在后续治疗中需要按照要求进行,提升可行性。近些年来治疗垂体瘤的方式增加,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入路方式能缓解不良炎症,在具体治疗过程中要从现状入手,按照具体要求进行,避免出现炎症恶化或者其他不良反应。为了分析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入路治疗垂体瘤的应用效果,选择我院收治的60例垂体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采用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入路方式治疗,治疗后对效果分析。详细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6年2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60例垂体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采用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入路方式治疗,治疗后对效果分析。所有患者中男女分别是34例和26例,年龄在24-60岁,平均年龄(40.6±0.5)岁。病程在1-8年,平均病程(4.6±0.1)年。所有患者均符合临床研究要求[1]。

1.2 方法:在本次研究中所有患者均采用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入路治疗,首先对患者进行全身麻醉,心电监护后,取仰卧姿势,头向后偏斜,对面部和鼻腔进行消毒,选择右侧鼻孔,见到中鼻甲后,持续采用肾上腺生理盐水棉条进行处理,收缩后减少出血量。在治疗过程中弧形向后切开一侧鼻粘膜,暴露出蝶窦前下壁,显露出鞍底,开放范围在1-1.5cm之间,穿刺鞍底组织。采用单极微手术进行处理,暴露肿瘤。此外做好神经内镜检查工作,切除后清理,彻底止血[2]。

2 结果

在本次研究中对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实践可知,60例患者中14例患者肿瘤全切,部分切除20例,剩余患者为次全切。所有患者均恢复良好,治愈率为100%,不存在术后并发症和后遗症。手术时间大约为30-60min。

术后进行随访,患者不良病症好转,不存在复发的现象。

3 讨论

垂体瘤是当前临床研究中常见的症状,针对特殊性,在临床研究中要从现状入手,做好病症分析工作。根据现有治疗现状可知,在具体治疗过程中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为了保证治疗效果,要提前进行指导和教育,提升认知度后给予指导。

病程分析可知,垂柳体治疗包括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和药物治疗等,不同治疗方式能起到缓解炎症的优势。放射治疗方式的优势明显,在治疗阶段采用放射性杀伤的方式,能杀灭现有肿瘤细胞,效果明显,但是也存在部分不良反应,根据病症具体情况可知,在治疗阶段要提前对病症分析,以提升效果作为前提,达到理想的优势。

显微镜下手术由显微镜提供照明,本身有比较强的立体观,由鼻牵开器提供手术通道,在治疗过程中双手进行操作,比较简单和便利。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治疗效果达不到理想的趋势。在病程分析阶段,需要对鼻粘膜进行了解。以扩大病灶为例,需要提供照明、影像和全景化视野,在病症分析阶段,观察解剖情况后,增加直接切除病变的机会。合理的手术方式进行治疗,能避免盲目手术的风险,保留现有正常结构,合理有效的治疗后,能避免病症恶化[3]。

术后在侧鼻道后上方进行填塞,术后通气功能改善后,能最大程度减少不适应症状。患者早期阶段可以进食,术后不存在异常反应。内镜提供的图像为平面图像,整体上而言,缺少立体和层次感[4]。手术操作过程中,对操作空间有一定的要求,要求工作人员做好技术分析工作,除了熟悉生理解剖结构外,同时能避免受伤。术中处理意外也是重点,和其他手术方式一样,如果出现低钠血症或者其他异常情况,在病症分析阶段要按照方案要求实施。

如何减少手术创伤成为关键,在手术阶段要提前对垂体瘤进行了解,术前要对病理结构了解,根据适应症以及其他方面要求可知,经鼻蝶入路寻找蝶窦开口比较重要,在病症分析阶段,要做好病例结构分析工作,对于不确定的因素进行考量。术中采用C型臂X线进行明确处理。如果肿瘤生长广泛或者存在不规则的现象,则按照肿瘤生长方向等因素进行选择。术前常规采用肾上腺素纱条反复处理,能避免鼻腔粘膜异常。手术操作中,尤其是内镜进出鼻腔,要保证操作轻柔。根据现有治疗方式和要求可知,如果出现严重的低钠血症或者其他异常现象,没有经过医生的诊断和处理后不能存在抵触治疗[5]。

神经内镜经鼻蝶入路治疗模式是当前首选的方式,在整体干预治疗中,显微镜提供照明,立体感突出。在后续操作中双手操作后,简单便利。但是后续治疗阶段也存在部分异常情况,由于整体容易产生局限,如果不按照实际要求执行,则造成消极影响。微创治疗理念逐渐深入,为了追求更高的生存质量,对医护人员自身综合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工作人员了解技术形势的发展历程,逐渐进行完善。采用神经内镜经鼻蝶入路方式进行治疗,技术比较成熟,为了提升效果,要提前对病例结构了解,对其他结构分析后,在具体操作阶段提升自身综合能力,进而达到理想的优势。为了避免出现手术危险以及其他异常现象,术前对患者进行适当的教育和指导,如果治疗不到位或者病例出现异常,则需要重新对病症调查,结合要求治疗,避免恶化[6]。在本次研究中对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实践可知,60例患者中14例患者腫瘤全切,部分切除20例,剩余患者为次全切。所有患者均恢复良好,治愈率为100%,不存在术后并发症和后遗症。术后进行随访,患者不良病症好转,不存在复发的现象。说明对垂体瘤患者采用神经内镜经鼻蝶入路方式治疗,效果明显,不存在其他异常现象。

综上所述,神经内镜经鼻蝶入路在治疗垂体瘤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患者能尽快恢复,避免出现病症恶化或者其他异常情况,因此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尹宏.神经内镜经鼻蝶入路治疗垂体瘤效果分析[J].吉林医学,2013,34(03):497-498.

李新,姚长义.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入路切除垂体瘤手术技巧及优缺点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4,11(02)2471+2474.

严正村,张恒柱,王晓东,佘磊,董伦.神经内镜经鼻蝶窦垂体瘤手术鞍底重建策略[J].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6,13(02):98-101.

严正村,吴巍,许恩喜,王晓东,张恒柱,王清.41例神经内镜经鼻蝶窦垂体瘤术后并发症及防治经验[J].中国肿瘤临床,2012,39(17):1305-1308.

章华,蒋卫红,谢志海,张俊毅,范若皓,赵素萍,肖健云.纽扣式鼻中隔黏软骨膜-软骨瓣在颅底缺损修复重建中的应用[J].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2014,20(01):1-5.

霍显浩,王立婷,梁云,侯乾,田继辉.显微镜及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垂体瘤切除术术后嗅觉功能障碍对比分析[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7,19(13):1512-1518.endprint

猜你喜欢
垂体瘤效果分析
看似“中年发福”,竟与垂体瘤有关
垂体瘤术后患者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对其应对方式及希望水平的影响
月经紊乱、视力下降, “元凶”竟然藏在脑子里
容易被误诊的垂体瘤
性功能障碍可能是长了脑瘤
猛长个儿,是发育还是疾病?
分析阿奇霉素联合痰热清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效果
案例教学法在Photoshop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