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远
【摘要】目的:对于不稳定心绞痛的患者运用氯吡格雷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在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接收的患有不稳定心绞痛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共48例,患者均通过临床检测确诊为不稳定心绞痛,介于稳定心绞痛与心肌梗死之间的症状,将所有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分别是对照组以及观察组,两组采用不同的治疗方式进行对比研究,确定其治疗效果。结果:根据对两组治疗情况的分析能够得出,观察组对于病情的控制较为显著,相比对照组能够有效改善心绞痛的情况,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治疗的过程中针对不稳定心绞痛采用氯吡格雷进行治疗有着显著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疗效分析
【中图分类号】R54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7)12-0-01
不稳定心绞痛是介于稳定性心绞痛与急性梗死之间的一类疾病,发病情况较急,病死率较高,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正常生活甚至威胁生命。患病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心肌出现过度劳累,并且伴随出现心肌冠状动脉狭窄或者破裂,心脏的正常供血受到影响,心率出现大幅度的波动,患者的血小板出现不同程度的凝集情况,导致心肌血管出现血栓,而在临床上使用氯吡格雷在很大程度上能够缓解血小板的凝聚过程,且氯吡格雷产生的副作用较小,治疗效果优异。本文针对性研究在临床上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过程中采用氯吡格雷进行治疗的实际效果,现做出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在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期间接收的不稳定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临床的相关诊断的相关手段确诊患有不稳定心绞痛,为了考量氯吡格雷对其的治疗效果,将所有患者进行分组,分别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中采用常规治疗手段进行治疗,有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为9例,其年龄区间保持在45~69岁,平均年龄在(55.87±5.4)岁;观察组中有24例患者,男性患者有14例,女性患者10例,年龄区间保持在42~70岁,平均年龄为(45.25±4.98)岁。所有患者在临床诊断的过程中均确诊为不稳定心绞痛,其中性别、年龄以及病程等情况不存在显著差异,不具有统计学研究意义(P>0.05)。
1.4 治疗方法
患者在接收治疗的初期需要进行紧急处理,采取住院治疗的手段稳定病情,并安排监护人员实施全天候监控,患者需要保持吸氧,全面提升其血氧饱和度,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手段,服用阿司匹林,具体用药情况为,每日300mg,每日一次,在用藥三天时间后的降低三倍的药量;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服用氯吡格雷,实际用药量为每日一次,每次300mg,保持服药三天治疗后改为每次75mg的用药量。两组患者在研究过程中保持两个疗程的治疗阶段,一个疗程为2周。在治疗的过程中需要确定患者的心绞痛发作次数、肝肾功能以及硝酸甘油用药情况,并对患者的纤维蛋白原水平、心肌酶谱等情况进行判定,并保持24h的动态心电图检测。
1.3 疗效判断标准
实际的疗效判定标准包括显效、有效以及无效。其中显效的判定标准为:患者的心绞痛临床症状消失或者心绞痛发病次数降低80%以上,患者的生命体征良好,且在治疗过程中硝酸甘油的用量减少80%以上;有效的判定标准为: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心绞痛发作次数阿金少50%~80%及以上,并且硝酸甘油的用量降低了50%~80%以上,患者的临床心绞痛发作次数显著降低,其心电图的ST段治疗有轻微回升,但是没有达到正常水平;无效的判定标准为:患者的心绞痛症状以及发病次数没有改善或者加重。总有效=显效+有效。
1.4 统计学方法
本文研究过程中涉及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其中计量资料采用±s进行表示,组件的分析运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进行表示,采用x?检验,将P<0.05作为统计学意义判定标准。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研究结束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有着显著差异,且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2.2 两组指标变化比较
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心绞痛发作次数、ST变化、血小板计数以及纤维蛋白原水平等治疗进行分析,相关指标具有显著差异,并且具有统计学研究意义(P<0.05)。
3 讨论
不稳定心绞痛属于急诊常见的心内科疾病,发病原理较为复杂,可由多种外界因素引起,主要的病理表现为患者的心脏瞬间出现供血失衡,患者感受到心脏部位剧烈的疼痛,并且发病次数较高,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正常生活,而在治疗的过程中不稳定心绞痛会引起严重的急性心肌梗死,对其生命造成威胁。氯吡格雷是近年来医学界常用的一类抗血小板凝集药物,能够有效缓解不稳定心肌梗死的发病率,通过激动剂诱导的方式对病情进行全面恢复,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本文针对性研究了对于不稳定心绞痛病人在治疗的过程中服用氯吡格雷的实际效果,运用对照研究的方式确定氯吡格雷的治疗效果,将我院在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接受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两组患者采用不同的治疗方式,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的常规治疗手段进行治疗,观察组使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进行治疗,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氯吡格雷的组别治疗效果较为优异,并且患者的恢复情况良好,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不稳定型心绞痛在治疗的过程中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氯吡格雷,能够有效提升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发病频率,逐渐恢复心肌的正常工作能力,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王峰.国产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3,821:186-187.
冯英.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32:408-409.
洪永春.国产氯吡格雷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的临床分析[J].当代医学,2014,2031:128-129.
朱庆博,张晓.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的疗效及安全性对比[J].河南医学研究,2014,2312:52-54..
于旋.辛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J].现代医药卫生,2015,3112:1866-186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