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娜
【摘要】目的:探究和分析中医保健在体弱儿治疗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2015年1月起到2016年1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所有体弱儿中选取其中的80例患儿,根据不同的保健方法将这80例患儿分为常规组和中医组,两组各40例,常规组给予常规保健治疗,中医组在常规保健的基础上给予中医保健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保健治疗效果。结果:中医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5%,常规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77.5%,P<0.05;中医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2.5%,常规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5%,P<0.05;中医组患儿家长的儿童保健知识掌握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中医保健在治疗体弱儿的应用中能够显著提高体弱儿的治疗效果,患儿家长对儿童保健知识的掌握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体弱儿;中医保健;治疗效果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and analyze the effec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weak children. Methods from January 2015 to December 2015 in our hospital during thePeriod of were all weak son of one of the 80 cases,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methods of care will be the divided into normal group and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group 80 cases, two group of each 40 cases, normal group was given routine care, Chinese medicine group were treated in routine care given on the basis of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ealth care, compared two groups of children health care treatment effect. Results the total clinical efficiency of the TCM group was 95%, and the total clinical efficiency of the conventional group was 77.5%,P < 0.05. The incidence rate of complications in Chinese medicine group was 12.5%, and the complication rate of routine group was 35%,P < 0.05. The knowledge of children's health care in children of children of Chinese medicine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ventional group,P < 0.05. Conclusion in the applic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ealth care in the treatment of weak son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weak son,Parents of child care knowledge mastering rate, reduce the occurrence of complications, worthy of clinicalPromotion.
[Key words] weak;TCM health;Treatment effect
【中圖分类号】R68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7)12-0-01
体弱儿属于高危人群,与正常健康儿童相比,体弱儿的其他疾病发生率和死亡率要高出许多,近几年来,我国的体弱儿数量有逐渐上升的趋势,体弱儿对家庭和社会都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影响,为了改善体弱儿的体质,提高体弱儿的治疗效果,本文对2015年1月到2016年12月期间的80例体弱儿的常规保健和中医保健治疗效果进行简要的研究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2015年1月起到2016年1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所有体弱儿中选取其中的80例患儿,这80例患儿均符合《儿科学》中体弱儿关于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缺铁性贫血、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以及单纯性肥胖等体弱儿的诊断标准。根据不同的保健方法将这80例患儿分为常规组和中医组,两组各40例;在常规组的40例患儿中,男23例,女17例,年龄在2-35个月之间,平均年龄为(12.5±3.4)个月;在中医组的40例患儿中,男25例,女15例,年龄在3-36个月之间,平均年龄为(13.7±4.8)个月。两组患儿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可进行对比。
纳入和排除标准:纳入标准:符合《儿科学》中体弱儿的诊断标准,患儿年龄在36个月之内,患儿家属均签订了本次试验研究的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年龄大于36个月的患儿,有先天性疾病或家族遗传病史的患儿,高危患儿,明确诊断有其他疾病的患儿。
1.2 方法
1.2.1 常规组。常规组的40例患儿根据儿童保健规范,利用妇幼保健信息管理系统,按照4-2-2-1的模式进行常规健康体检,然后根据体检结果给予健康宣教和健康指导,对体弱儿进行专项管理。endprint
1.2.2 中医组
中医组的40例患儿在常规保健的基础上给予中医饮食起居指导和中医穴位按摩指导,中医饮食起居指导主要是对患儿进行药膳调养,药膳调养的频率为1个月1次。医护人员要指导患儿家属对患儿进行穴位按摩,每天进行1次按摩,其中年龄在6个月到12个月的患儿,给予捏脊和摩腹;18个月到24个月的患儿对其柔迎香和足三里两个穴位进行按摩;30个月到36个月的患儿进行四神聪穴位的按揉,按揉的次数为1天1次,其中捏脊的频次为每捏3-5次,摩腹和穴位按揉的频次为每次100-150下。再对中医组的40例体弱儿给予针对性的中医保健强化指导,比如捏脊的时候,平均每3次进行一次提捏,摩腹和穴位的频次从100-150下增加到200-300下。
两组患儿均进行为期6个月的保健治疗。
1.3 观察指标与疗效判定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儿在保健治疗期间上呼吸道感染、下呼吸道感染、腹泻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情况;自制儿童保健知识掌握程度调查表对两组患儿家长的儿童保健知识了解和掌握程度进行调查和评估,其中儿童保健知识的相关内容包括儿童预防接种的顺序与时间、小儿体检时间、母乳喂养的时间和好处、添加辅食的时间、添加辅食的顺序、小儿每天晒太阳的时间、维生素的摄取量、如何进行小儿体温的测量、小儿体温超过多少时需要给予退热药物进行退热治疗等[1]。其中,患儿家长对儿童保健知识的掌握程度超过80%为完全掌握,掌握程度在40%-80%之间为基本掌握,掌握程度不足40%为不了解。
療效判定:经过治疗后,患儿的身体素质有显著提升,且不存在其他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判定为显效;经过治疗后,患儿的相关炎症消失,患儿的身体素质有所恢复判定为有效;经过治疗后,患儿的身体素质没有好转判定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100%[2]。
1.4 统计学分析
本文所有数据用 SPSS 13.0 统计软件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并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的保健治疗效果
从两组患儿经过6个月的保健治疗来看,中医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5%,常规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7.5%,中医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儿的保健治疗效果如表1所示。
2.2 两组患儿在保健治疗期间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从两组患儿在保健治疗期间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来看,中医组和常规组两组患儿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上呼吸道感染、下呼吸道感染和腹泻等并发症,其中中医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2.5%,常规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35%,中医组患儿的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如表2所示。
2.3 两组患儿家长对儿童保健知识的掌握程度。从两组患儿家长对儿童保健知识的掌握程度来看,中医组患儿家长的儿童保健知识总掌握程度为92.5%,常规组患儿家长的儿童保健知识总掌握程度为75%,中医组患儿家长的儿童保健知识掌握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儿家长的儿童保健知识掌握情况如表3所示。
3 结论
3.1 体弱儿的基本概述。对于体弱儿,目前临床上尚未给出明确的定义,由于先天不足或者后天反复疾病困扰导致生长受到明显阻碍和影响的儿童,在婴儿出生满1个月后体重增长不足600g的统称为体弱儿。
对于婴幼儿的生长发育,最直接的、最重要的指标之一就是婴幼儿的体重,通常情况下,婴儿的体重能够反映婴儿近期的营养和健康状况。据了解,新生儿出生后的前6个月时间内,婴儿的体重增长速度最快,其中第1-3个月大约每个月能够增长800-1000g,从第4个月-6个月每月增长量大约为600-800g,婴儿的最低标值不低于600g,如果婴儿在出生后的前6个月内每个月体重增长量不足600g,均属于体弱儿的范畴[3]。导致婴幼儿体弱的因素包括婴幼儿的喂养情况、日常护理情况、疾病情况以及营养摄入情况等。除了用体重来衡量0-6个月的婴儿之外,超过6个月以上,患有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营养性缺铁性贫血以及小儿单纯性肥胖的儿童均称之为体弱儿。
3.2 体弱儿的中医保健效果。对体弱儿给予中医保健治疗和指导,一方面给予患儿药膳调养,能够有效改善患儿的胃口,增强患儿的食欲;另一方面,给予穴位按揉、捏脊等保健方法能够有效的改善患儿的脏腑功能,通过捏脊调整患儿的阴阳失衡、调和脏腑,具有活血通络、消食积、调脾胃、通经络的功效;摩腹能够健脾和胃、促进患儿胃肠蠕动和消化能力,显著改善患儿的食欲。有相关研究表明中医保健能够有效改善体弱儿,并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其总有效率为88.9%,本次的中医保健效率为95%,显著高于常规保健的77.5%,与其他相关研究结果保持基本一致,具有显著的临床推广意义和价值。
参考文献
尹超群,杨卫华,吕细华.体弱儿的中医保健效果观察[J].社区医学杂志,2016,14(23):56-58.
侯斌,贺卫权,袁红艳.捏脊在儿童保健体弱儿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5(18):43-4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