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育支持农村籍大学生返乡创业就业路径研究

2018-01-15 22:43张运琴何琳
价值工程 2018年2期
关键词:创业就业

张运琴++何琳

摘要:农村的发展急需人才,但是农村籍大学生毕业不愿返乡创业就业。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高职院校方面分析主要院校对农村籍大学生返乡创业就业指导工作不到位、学校所学知识返乡之后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和农村籍大学生求学的目标决定毕业后不愿意返乡等原因。为了解决农村籍大学生返乡创业就业难题,高职院校需要在创新高校就业创业指导工作设置适合区域内农村地区经济建设需要的专业、提高教师能力、搭建农村籍学生返乡就业创业的桥梁,减轻学生返乡的心理压力等方面做出努力。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areas needs talents urgently, but rural college graduates are reluctant to return home to start their own businesses. The reasons for this situation are various.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reasons why colleges employment guidance for rural students to return home business is not in place, why the graduates can not find a suitable job after returning home and rural the goal of college students determines they are reluctant to return hom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 order to solve the employment problem of rural students returning home to start their own businesse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need to set up the specialties suitable for the economic construction in rural areas within the region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ability of teachers and set up the bridge of rural students returning home for employment and entrepreneurship, and reduce the psychological pressure on students returning home and so on.

关键词:农村籍大学生;返乡;创业;就业;路径

Key words: rural graduates;returning home;start a business;employment;path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8)02-0190-02

0 引言

在高职院校中,农村籍大学生所占比例可以达到60%,而新农村的建设以及农村企业的发展需要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为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战略目标,引导高校毕业生返乡创业就业是解决新农村建设人才缺失的可行途径,同时可以缓解毕业生就业压力,促进城乡人才有序流动。现实情况在农村发展方面看,农村企业缺少人才。企业管理人员、技术人员、销售人员都是土生土长的农民,长期以来农村企业缺少自己的品牌,企业一直在模仿名牌产品,依靠农村廉价劳动力,依靠低质低价生存。另一方面,与非农村籍大学生群体相比,农村籍大学生长于农村,对农村环境更熟悉,人际交往更多,适应能力更强,因此引导农村籍大学生返乡创业就业,可以促进农村建设,同时解决农村籍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1 农村籍大学生毕业之后不愿返乡创业就业的原因分析

大学生理想职业的选择标准是“三高”(起点高、薪水高职位高)、“三点”(工作名声好一点、单位牌子响一点、工作环境松一点)。不可否认,大学生在就业选择过程中从理性认知角度出发,收入、地位、稳定性、生活便利性、机遇和挑战、工作条件和社会地位等因素是重点考虑的因素。但在当前环境下,高职院校学生尤其农村籍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大。随着农村经济的逐步发展,对大学毕业生的需求逐渐增加,但农村籍毕业生返乡创业就业面临很多难题。

1.1 高校对农村籍大学生返乡创业就业指导工作缺少针对性

我国现行的"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机制,为就业者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但同时对学生的就业意识与应聘技能要求也更高。高职院校在毕业生的就业过程中扮演一个指导者的角色。但高职院校在鼓励、引导学生回到农村创业就业方面,多数学校没有有效地对毕业生进行农村创业或返乡就业方面的引导和宣传。在农村籍大学生的就业引导、就业服务方面缺乏創新,也说明了当前一些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缺少针对性。

1.2 学校所学知识返乡之后找不到合适的工作

首先,现在高职院校的教学按专业执行,但专业的教学是普适性的,也就是这个专业的内容都有所涉及,但不涉及真实工作中变化多样的问题。教学中设置了一种理想的状态,没有任何特殊业务的发生,在这种前提下进行学习有利于学习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却不利于学生就业上岗。在就业后面对实际工作中随时出现的意外情况,学生需要自己提炼知识,应用于特定环境,解决问题,这考验了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其次,学校所学知识的更新速度跟不上工作中所需知识的变化。以近些年招生火爆的会计专业为例,基于高职生源的实际情况,学校教学侧重于核算的教学。但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财务机器人的出现,核算性、计算性知识在实际工作中的地位已经下降,转而出现的是管理能力和服务能力的需求。再次,在农村世世代代相对稳定的人际关系中,更看重人情,找工作需要托关系。如果说在城市大学生找工作可以完全凭实力找到自己可以接受的工作,在农村则需要实力和关系。endprint

1.3 农村籍大学生求学的目标决定毕业后不愿意返乡

不可否认,即使农村这几年发展变化不小,但在很多方面还是落后于城市。比如在公共设施方面,在农村生了病,村里只有卫生所,要做检查只能去县医院。比如看电影,农村只有露天电影院,否则只能去县城。比如教育资源,小学教师的学历以及数量配备都不如城市小学。由于城市和农村在生活环境、公共设施、社会保障以及教育资源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所以农村籍的学生参加高考的最大愿望是跳出农村,能够在城市中扎根,为家族争光。走出农村是绝大多数农村籍高考生努力学习的动力。站在家长的角度,付出了多年的辛苦,支付了多年的学费之后,盼望子女成龙成凤,在城市安家立业,然后光鲜亮丽的回家炫耀。如果能再有点头衔、有点权力,为亲属们找个工作或是解决一些实际问题,那就更加父母增光了。大学生返乡对于农村籍学生而言是一种退而求次的选择。在农村惯用财富和权利来判断一个人是否成功。对贫困地区返乡就业的农村籍大学生来说,若在家乡就业不能获得财富和职业中的任何一项,只会招致村民的嘲笑和议论,也使家中父母倍感脸上无光。农村籍大学生毕业后返乡面临巨大的心理压力。

2 高职教育建立支持农村籍大学生返乡创业就业的体系

2.1 创新高校就业创业指导工作

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要以提高学生就业能力为根本目标,以拓宽就业渠道为方向,以构建丰富多样指导形式为手段,以职业生涯与发展理论为基础,以专业高效的指导队伍为保障,切实做到“三全“指导,即全方位、全程化、全员化,促使就业指导的实效性进一步的提高。首先在学生入学时即以问卷形式、访谈形式等多种方式对学生生源地、就业期望等方面进行调查,有针对性地进行就业教育。同时运用多种媒体形式,发布优秀学生的就业案例,为学生进行指引,开拓视野,逐渐形成自己明确的就业方向。其次,在课程中运用积极心理学的引导。进入高职的学生在中学阶段一般都是不受重视、默默无闻或是让老师认为存在学习问题的学生,进入高职以后,为了减弱这种可能阻碍学生进入职场的心理引导,充分运用积极心理学的知识,让学生知道自己的优势,有一个健康的、向前的心理状态,对自己的能力有一个充分的认识,为学生进入职场做好心理的准备。第三,注重课程的连续性。根据舒伯的职业生涯发展理论我们知道,人们的职业意识和要求不是在面临就业时才具有的。就业指导工作必须注重加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能力,不但要尽快将此课程设定为必修课,并且要从大一开始,按学年为阶段设置目标,从而达到课程的连续性,真正发挥课程的作用。最后,就业指导中重视就业观念和就业心理的教育,能够发挥自己能力的就业才是合适的就业,而不管是在城市还是农村,从心理上解决毕业生一定要留在城市的认知困境。

2.2 建立适合区域内农村地区经济建设需要的专业

高职教育对接区域内农村发展的优势产业,深化专业改革,优化课程设置,提高教学质量。多数高职院校生源90%来源于本省,调查区域内重点需要的人才类型,了解企业的岗位需求,高校和地方企业进行联合订单式培养。院校根据企业岗位能力需求,和企业合作开发相关课程,企业为学生提供实习环境,学生假期到企业实习,企业提供一定的资金补助。这样的机制既能满足地方企业发展的人才需求,同时也能保证高校毕业生的顺利就业,为地方经济发展,新农村建设提供人才动力。高职院校要从根本上解决毕业生的就业困境,就必须大力发展针对毕业生的职前培训来提高学生的实践、专业技能,缩小大学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实际需求之间的差距。

2.3 提高教师能力,破解人才需求困境

高校大部分教师、教学管理者缺乏对农村产业结构、劳动力结构、就业市场需求的准确把握,课程内容安排不适应农村的发展需要,培養的学生既缺乏农村实用人才应有的知识和技能结构,又缺乏动手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难以适应农村建设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必须多方面努力,自身提高并带领学生共同提高。首先,教师要了解农村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教给学生满足专业需求的知识。要达到这一要求,就要改变过去一本教材用几年的传统,而是要勇于面对新知识的挑战。同时,教师要积极参加企业实践,只有参加企业实践才能深刻了解实际工作需要的知识,才能在应用知识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学校也要为教师创造条件,让教师的知识更新速度更快。其次,高校教师还要具有创新能力,预测当前专业的变化方向,要走在市场需求的前面,引领专业的发展,而不是被专业发展碾压。

2.4 搭建农村籍学生返乡就业创业的桥梁,减轻学生返乡的心理压力

首先高校与用人单位之间加强沟通、交流与合作,搭建农村籍学生返乡就业创业的桥梁。高校在学生培养过程中安排学生到企业实习,让学生与企业互相了解,互相磨合,在毕业时学生可以顺利就业。同时,随着农村企业的发展壮大,急需有能力有志向的人才,他们愿意为毕业生提供高于在城市中的薪资水平。因此加强学生与农村企业的交流,让学生更加了解农村企业,明确自己的就业岗位、就业环境和薪资待遇,知道自己的价值在农村可以有更大的发挥空间,减轻学生返乡会被人看不起的心理压力。

参考文献:

[1]党亭军,杨慷慨.高职院校参与新农村建设的机遇与策略[J],辽宁医院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8).

[2]肖化移,柳燕.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对策[J].职教通讯,2014(07).

[3]周成军.农村籍大学生返乡创业社会融入研究[J].教育评论,2017(02).

[4]范润宽,王志锋.当代大学生择业心理分析[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6(13).endprint

猜你喜欢
创业就业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保定市创业环境评价研究
浅议民办本科院校大学生就业工作
高职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问题的对策研究
微时代文化创意类创业现状调查
技工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浅谈高校辅导员的就业指导力
如何指导大学生提高面试技能
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