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利先
【摘要】 目的 观察采用传统中医治疗结合现代康复治疗对面瘫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 85例面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与实验组(4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西药治疗及对症护理, 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中医治疗, 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康复治疗, 评价两组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 实验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3.3%, 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7.5%, 实验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379, P<0.05)。结论 传统中医治疗结合现代康复治疗对面瘫患者康复具有更好的疗效, 值得推广。
【关键词】 面瘫;康复治疗;传统中医治疗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36.116
面瘫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面神经损伤所致的面肌麻痹。中医称“口呙僻”, 现代医学称“面神经麻痹”、“贝尔麻痹”, 是由茎乳孔以上面神经管内段面神经急性非化脓性炎症引起[1]。临床出现口眼歪斜、面部麻木, 不能完成抬眉、闭眼、努嘴等动作[2]。现代医学病因学认为面瘫以感染性病变居多, 是由潜伏在面神经感觉神经节内休眠状态的带状疱疹被激活引起的, 还有中耳炎、肿瘤、酒精中毒、外伤和先天性面神经核发育不全等诸多因素致病[3]。现代医学对病因学的认识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加之, 近年面瘫的发病率明显增多, 患者的日常生活受到一定影响。所以, 积极而正确的康复治疗对患者的预后有重要影响。面瘫临床一般分初期(1周内)、中期(1周后)、后期(1个月后)。面瘫治疗的关键在于早期控制面神经缺血、水肿及髓鞘、轴突变性, 它是决定面瘫康复时间的重要因素。本文分析中医治疗结合现代康复治疗对于面瘫患者的康复效果,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12月收治的85例康复科面瘫患者, 男60例, 女25例, 年龄25~73岁, 平均年龄44岁, 均为周围性面瘫, 排除脑部疾病所致的中枢性面瘫及肿瘤、外伤引起的面瘫。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与实验组
(45例)。
1. 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西药治疗及对症护理, 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中医治疗, 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康复治疗, 两组具体治疗护理方法如下。
1. 2. 1 药物治疗 ①激素治疗:醋酸波尼松(强的松)
30 mg早1次口服, 2 d后口服20 mg, 再2 d后改为10 mg, 口服1周停用。②维生素类:维生素B1, 20 mg/次, 3次/d口服;维生素B12, 25 mg/次, 3次/d口服;甲钴胺, 500 μg, 3次/d口服。③抗病毒治疗:阿昔洛韦, 800 mg/次, 5次/d口服, 连服7 d。④中药:本病初期(1周内)的基本治疗原则, 宜散风寒、行气活血、化痰通络、疏调面部经气, 调节左右气血失衡状态, 方药为口服牵正散加味;中期(1周后)基本治疗原则是活血化瘀、舒筋通络, 促使面部气血流通, 以濡养面部肌肉、血脉, 方药为桃红四物汤加减;后期(1个月后)经过1个月正规治疗, 未好转或未痊愈进入后遗症期。此时患者多气血亏虚, 面部肌肉由迟缓状态转入痉挛状态, 此期宜补益会血、濡养筋脉, 方药为四物汤加减。⑤神经生长因子:一般采用肌内注射[4]。
1. 2. 2 针灸治疗 取主穴迎香、翳风、攒竹、人中、大椎、风池、曲池、外关、合谷、下关、丝竹空、承浆、太冲、足三里、承浆透地仓、地仓透颊车、阳白透鱼腰, 每次取主穴4~6个, 根据不同证型适当加减。本病发病初期(1周内)炎症尚处于发展阶段, 取穴宜少、浅刺为主以疏散风寒、行气、活血、消肿为主。可在大椎穴、翳风穴及手阳明循行部位拔罐治疗以祛风散寒, 隔日治疗1次。 1周后, 可用脉冲电针仪连续波加强刺激, 留针30 min/次, 1次/d。后期, 此时患者气血虚弱, 针灸宜用补法, 加针双侧足三里配合艾灸, 艾灸灸关元等穴[5-7]。
1. 2. 3 按摩治疗 可配合艾灸同时进行, 采用一指禅推, 在印堂、攒竹、鱼腰、颊车等穴推拿3~5次, 拇指指腹由上而下往返揉面部及前额部, 做环眼及环口的肌纤维走行揉按, 因配合艾灸温热感会很强, 以加强血气循环, 20 min/次,
1次/d。按摩治疗早期应轻手法, 避免加重水肿;中期手法适当加重, 以提高肌肉兴奋性;后期患者自行按摩, 以局部温热为度。
1. 2. 4 康复治疗
1. 2. 4. 1 物理因子治疗 早期在茎乳孔附近给予超短波无热量治疗, 以改善面神经的缺血、水肿。中期配合神灯(TDP)局部照射以进一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消除肿胀, 促进炎症吸收, 减轻局部的疼痛。后期可以以低频脉冲电刺激, 有助于患者面部肌肉主动收缩功能的改善, 及面神经兴奋。
1. 2. 4. 2 运动疗法 表情肌训练, 患者取坐位, 在镜前进行表情肌训练。初期为运动, 减少水肿。中期以训练为主, 以促进肌纤维肥大与强大, 有效控制肌肉萎缩和痉挛, 促进功能恢复。早期功能锻炼感觉肌肉无力可用手指辅助练习, 从被动运动到主动运动, 具体运动方法包括:①抬眉毛:抬眉动作的完成主要依靠枕额肌额腹的运动, 尽力将患侧眉毛向上抬起。②皱眉:两侧眉毛向中间集中。③闭眼:闭眼的功能主要依靠眼轮匝肌的运动收缩来完成, 让患者用力使眼裂闭合。④耸鼻:耸鼻运动主要靠提上唇肌及压鼻肌的运动收缩来完成, 向上牵拉鼻部皮肤。⑤示齿:示齿的动作主要靠颧大肌、颧小肌、提口小肌及笑肌的收縮来完成, 口唇患者做龇牙状, 口角向侧方移动。⑥闭口吹气:主要靠口轮匝肌收缩来完成, 使双侧颊部充气呈膨胀状。⑦双眼交叉闭合以分离眼肌联合运动。以上运动每日训练2~3次, 每个动作训练10~20次。endprint
1. 2. 4. 3 耳针 《灵枢口问》篇说“耳者宗脉之所聚也”, 通过耳穴针刺以达到疏风散邪、通畅经气。穴位取肺、肝、大肠、脸面颊区为主穴, 每次选4~5穴, 每穴针入得气后即拔出, 10次为1个疗程, 两耳交替治疗。
1. 2. 5 护理 ①面瘫初期, 让患者少看电视, 少吹风扇, 少用电脑, 洗脸的时候用温水。②患者难免产生恐惧, 紧张情况, 要根据患者情况做好病情介绍和安慰疏导工作, 使其情绪稳定, 身心处于最佳状态, 以利于病情恢复。③由于眼睑闭合不全或不能闭合, 角膜长期外露易感染, 所以要减少用眼, 外出戴墨镜, 同时滴有润滑、消炎作用的眼药水, 晚上眼睛用纱布敷盖。④注意饮食, 忌食生冷、辛辣食物, 忌烟酒口服富含维生素B族的食物等。⑤患者面部宜注意避免风寒侵袭, 外出戴口罩, 注意颈部保暖, 注意休息, 忌房事, 不可过度劳累。⑥将生姜末撒于患侧面部, 再用温湿毛巾热敷面部, 有温经、祛风作用, 给予面部按摩, 以增强面部肌力康复。⑦利用中药熏蒸的药物蒸汽达到治病的目的, 具有疏通腠理、流通气血、发汗解表散寒等功效。
1. 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观察两组治疗效果。根据本科自制的简易面神经评价标准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估:面部感觉、额纹、皱眉、闭眼、吹哨、鼓腮、微笑、示齿、静止时鼻唇沟、人中, 这10项内容进行愈合评分, 每项3分。其中27~30分为优, 21~26分为部分恢复, 11~20分为良, <11分为差。总有效率=(优+部分恢复+良)/总例
数×100%。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验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3.3%, 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7.5%, 实验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379, P<0.05)。见表1。
3 讨论
面瘫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 但多以感染性病变为主, 是由潜伏在面神经感受神经节内休眠带状疱疹被激活引起的。此外, 还有耳源性疾病、肿瘤、中毒、代谢障碍、血管机能不全和先天性面神经核发育不全等诸多因素会导致面瘫。传统中医治疗主要采用针灸治疗、中药和推拿疗法。现代康复治疗主要以运动疗法、药物疗法以及物理因子治疗为
主[8-10]。虽然现代都是以治疗为主, 但是良好的康复护理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面瘫可见于任何年龄, 无明显性别差异, 近年来发病率持续增高, 现代科学的发展科学诊断已不是问题, 早期积极的综合治疗以及优质的护理大大提高了临床治愈率。
本研究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西药治疗及对症护理, 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中医治疗, 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康复治疗。结果显示, 实验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3.3%, 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7.5%, 实验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379, P<0.05)。
综上所述, 传统中医治疗结合现代康复治疗对面瘫患者康复具有更好的疗效, 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宋雯雯, 戴敏慧, 曹志坚, 等. 贝尔麻痹面神经动态变化的高分辨率MRI研究.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7, 27(8):692-694.
[2] 武亚涛, 王玲玲, 吕靖, 等. 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研究概述. 环球中医药, 2015(7):884-887.
[3] 王艳君, 薛维华, 张振伟, 等. 针灸从阳明论治面瘫68例临床总结.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5(3):958-960.
[4] 李海洲, 那学武, 朱丽明, 等. 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观察.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15(1):47-49.
[5] 叶婷欣, 刘农虞. 针灸综合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文献研究. 中国针灸, 2015, 35(s1):111-119.
[6] 李莹, 张中一, 陈跃来, 等. 巨刺法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临床疗效观察. 中国针灸, 2015, 35(1):7-10.
[7] 沈钦彦. 中医针灸推拿结合中药治疗面瘫临床观察. 亚太传统医药, 2015, 11(5):90-91.
[8] 郑莉, 张安仁. 针灸分期疗法结合康复运动疗法治疗贝尔氏面瘫21例. 中医外治杂志, 2015, 24(3):40-41.
[9] 刘华. 面瘫的传统与现代康复治疗. 中国实用医药, 2016, 11(22):259-260.
[10] 安少霞, 李貴祥. 中西医及康复护理治疗面瘫患者的研究进展. 中国社区医师, 2016, 32(26):12-13.
[收稿日期:2017-08-0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