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敬华 冯春 关大勇 耿丹 文锐 陈微微
【摘要】 目的 探讨美沙拉秦与柳氮磺吡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11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 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為观察组(使用美沙拉秦治疗)和对照组(使用柳氮磺吡啶治疗), 各55例。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及结肠黏膜组织学积分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4.5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64%,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27, P<0.05)。观察组治疗前结肠黏膜组织积分为(2.78±0.46)分, 治疗后为(0.87±0.25)分;对照组治疗前结肠黏膜组织积分为(2.76±0.44)分, 治疗后为(0.96±0.22)分。治疗前两组患者结肠黏膜组织积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结肠黏膜组织积分较治疗前显著下降, 且观察组患者结肠黏膜组织积分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6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36%,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95, 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病例经过对症处理后, 症状好转, 未耽误疗程。结论 在为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选择治疗方案时, 美沙拉秦应作为首选药物, 无论是临床疗效还是安全性均优于柳氮磺吡啶。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美沙拉秦;柳氮磺吡啶;疗效;安全性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36.076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炎症疾病, 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粘脓液血便等, 还有一些患者同时伴有其他症状(如水肿、贫血、消瘦等), 其特点是病程长、反复发作、易发生癌变, 治愈困难。近几年来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由于饮食、生活习惯、环境因素、感染等因素致使溃疡性结肠炎发病率逐年增高[1]。柳氮磺吡啶和美沙拉秦都是治疗本病的常用药物。选择本院11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 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使用美沙拉秦治疗)和对照组(使用柳氮磺吡啶治疗), 将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研究,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3月~2017年2月本院溃疡性结肠炎患者110例, 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55例。纳入的患者全部符合相关诊断标准[2]。所有患者均未合并其他严重疾病, 心、肝、肾功能正常。观察组中男30例, 女25例, 年龄最小20岁, 最大65岁, 平均年龄(43.5±7.9)岁, 病程2个月~10年, 平均病程(5.4±1.8)年;溃疡程度:29例为轻度, 26例为中度。对照组中男31例, 女24例, 年龄最小22岁, 最大64岁, 平均年龄(43.8±6.8)岁, 病程1个月~9年, 平均病程(5.2±1.5)年;溃疡程度:27例为轻度, 28例为中度。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口服柳氮磺吡啶肠溶片(华润双鹤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11020818), 3~4次/d, 开始剂量为2~3 g/d, 分3~4次口服, 无明显不适, 可逐渐增加剂量, 最大剂量≤6 g/d, 肠道症状缓解后逐渐减量至维持剂量1.5~2.0 g/d。观察组患者使用美沙拉秦缓释颗粒(上海爱的发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143164, 规格:0.5 g/袋)治疗, 急性发作期4 g/d, 缓解期1.5 g/d, 3~4次/d口服。两组患者治疗疗程均为8周[3]。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患者的结肠黏膜组织积分情况。临床疗效参照相关诊断标准进行判定:显效: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完全消失, 大便常规检查呈阴性, 结肠镜检查结果显示溃疡愈合, 糜烂消失, 黏膜恢复正常;有效: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明显好转, 大便常规检查呈阴性, 结肠镜检查可见溃疡、糜烂等症状基本好转, 黏膜仍有轻度炎症或假息肉形成;无效: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无明显改善, 结肠镜检查结果未见好转甚至加重。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4]。患者组织学积分情况比较依据:3分为重度病变, 2分为中度病变, 1分为轻度病变, 0分为正常或无任何活动[5]。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主要不良发应包括恶心、腹泻、腹痛、呕吐。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中, 显效43例, 有效9例, 无效3例, 总有效率为94.55%(52/55);对照组中, 显效30例, 有效16例, 无效9例, 总有效率为83.64%(46/55);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27, P<0.05)。
2. 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结肠黏膜组织积分比较 观察组治疗前结肠黏膜组织积分为(2.78±0.46)分, 治疗后为(0.87±
0.25)分;对照组治疗前结肠黏膜组织积分为(2.76±0.44)分, 治疗后为(0.96±0.22)分。治疗前两组患者结肠黏膜组织积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结肠黏膜组织积分较治疗前显著下降, 且观察组患者结肠黏膜组织积分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对照组患者出现恶心4例, 腹泻3例, 腹痛1例, 呕吐1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36%(9/55);观察组患者出现呕吐1例, 腹泻1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64%(2/5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6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36%,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95, 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病例经过对症处理后, 症状好转, 未耽误疗程。endprint
3 讨论
溃疡性结肠炎在消化内科比较常见, 主要對结肠黏膜层和黏膜下层造成侵害, 主要在直肠和乙状结肠部位发生, 表现为连续向结肠发展, 并逐步发展成溃疡[6], 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影响。至今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明了, 具有遗传易感性, 发病原因与日常生活习惯及饮食密切相关, 病情程度不同, 部分患者可自行缓解, 部分患者可反复发作, 采取药物治疗是最有效的手段, 大部分患者经积极治疗病情均可得到缓解。
柳氮磺吡啶为口服不易吸收的磺胺类抗菌药, 吸收部分在肠微生物作用下释放5-氨基水杨酸, 抑制溃疡性结肠炎的急性发作, 但是该药在胃肠道吸收, 约有1/3患者会出现恶心、呕吐、厌食、无法耐受而停止用药[7], 还有的患者会出现肾毒性反应、过敏反应及中性粒细胞减少或缺乏症、血小板减少症及再生障碍性贫血等[8], 治疗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美沙拉秦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新型药物, 化学名为5-氨基水杨酸, 其不良反应相对较小。本研究结果与许多学者研究结果一致, 因此在为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选择治疗方案时, 美沙拉秦应作为首选药物, 无论是临床疗效还是安全性均优于柳氮磺吡啶。
参考文献
[1] 胡冬根. 美沙拉嗪与柳氮磺吡啶比较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与安全性研究. 海峡药学, 2015, 27(11):111-112.
[2] 温育鹏, 胡亚丽. 美沙拉嗪与柳氮磺吡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对比研究. 当代医学, 2011, 17(4):138-139.
[3] 戴欢. 美沙拉嗪与柳氮磺吡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对比分析.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7(9):196-198.
[4] 冯军. 美沙拉嗪与柳氮磺吡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对比研究. 医药卫生(引文版), 2015(12):00185.
[5] 甄春山, 袁俏娴. 美沙拉嗪与柳氮磺吡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对比研究. 中外医学研究, 2013, 26(32):40-41.
[6] 钟雨霞. 美沙拉嗪与柳氮磺吡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观察. 黑龙江医药, 2015, 28(3):561-563.
[7] 曾权祥, 陈赞雄, 吴振华, 等. 美沙拉嗪与柳氮磺吡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对比.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5, 25(23):53-54.
[8] 张茂清. 美沙拉嗪与柳氮磺吡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及安全性对比研究. 中国医药指南, 2015, 13(27):24-25.
[收稿日期:2017-09-2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