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静
【摘 要】 综观近几年全国各地高考试卷不难发现,地理二卷综合题都是以文字、图表为背景,提供大量新素材、新信息,创设问题新情境,多角度、多层次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有效信息、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地理思维能力,这已成为地理学科的显著特色。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提升这一能力,现作者就自己在教学实践中关于地理综合题的解题方法与策略的一些思考作一说明。
【关 键 词】 高中地理综合题;答题技巧
一、高考地理学科特点
高中地理与初中地理不同,侧重理论的学习与综合的分析和应用。但是由于初中应试的原因,所以学生高中地理起点低,认识差。其次,高中地理知识体系分为理论和区域两大部分:理论部分主要是必修1自然地理和必修2人文地理。自然地理对于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来说难度大、不好理解,尤其是计算部分就特别吃力。所以,很多同学对地理产生排斥心理。但是,整体的知识体系又无法改变。除此之外,地理知识点短小繁多、关联性强、考查要点灵活多变、识图能力要求极高等对学生都是挑战。大綱要求,地理学科注重考查考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即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要求学生能熟练掌握高中地理知识体系,灵活运用地理信息。
二、高中地理综合试题答题中存在的问题
(2015年全国1卷)36题:卤虫生存于高盐水域,以藻类为食,是水产养殖的优质活饵料,也是候鸟的食物来源。美国大盐湖属内陆盐湖,卤虫资源丰富。20世纪50—70年代,大盐湖卤虫产业规模小,产品需低温运输,主要用于喂养观赏鱼类。80年代以来,随着水产养殖业快速发展,大盐湖卤虫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1)分析大盐湖盛产卤虫的原因。(6分)
(2)说明早年卤虫产业规模小的原因。
(3)推测20世纪80年代以来,水产养殖业快速发展的原因及其对大盐湖卤虫产业发展的影响。
(4)你是否赞同继续在大盐湖发展卤虫捕捞业。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
本题主要考查农业生产的区位条件以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但在做题中常会出现以下问题:
1. 概念不清。本题(1)问大量盛产卤虫的原因,但在答题中有一部分同学答得却是候鸟丰富的原因,将概念偷换。除此之外,(3)题中问对水产养殖业(渔业)发展的原因和卤虫养殖的影响,很多同学将水产养殖和卤虫养殖等同,出现概念偷换。
2. 材料及问题理解偏差。对于解答综合题,材料阅读和识图一样重要,综合题多从材料中找出答题要点,对要点进行整合,因此准确掌握材料信息是非常重要。但在实际做题中常会出现学生理解偏差的现象。影响类问题在地理高考中常见,通常会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答,但材料中叙述了产业发展分两个过程,而且(2)中问到了早年,早年发展是缓慢,相较早年,对于卤虫产业发展后期来说发展是迅速的,所以答题应该侧重有利影响的解答。而很多同学还按常规答题,缺少对上下题设问的正确理解。
3. 区域定位不准。识图能力是地理学习的基础,准确的进行区域定位才能根据区域特征解答问题。本题(4)问就应该结合区域图,确定地理位置,掌握基本的地理特征,然后结合具体区域特征分析赞同或不赞同的理由。但是,大多数学生对于区域定位经常头疼不已,尤其是局部小范围区域图。
4. 要点不清,缺少核心词。高考地理综合题要求学生能根据材料和图对要点进行阐述,最后总结提炼关键词。
5. 缺问少问,马虎大意。(3)(4)中出现关键词“及”和“并”,表示此问题要答两小问,很多同学却忽视了,尤其是(4)学生直接进行阐述,没有观点的表明。
三、针对存在问题提出几点综合题答题技巧
1. 及时获取材料和问题中的关键词。在平时做地理题时,应及时圈画出地理关键词。经常反复练习,会提高学生对地理关键词的敏感性,避免做题出现概念偷换和材料应用错误的现象。学生在平时做题时也应注意对地理术语的区分和掌握,例如工农业区位选中区位因素和区位条件的区分。
2. 认真阅读材料和图中所给信息。对于材料的逻辑关系要捋顺清楚,如题中藻类是卤虫的饵料,卤虫是观赏鱼的食物。其次,就是材料所给信息中并非都是正向应用,需要学生灵活转换,在做题时可结合问题分析材料信息,注意上下题的联系,培养准确应用信息的能力。
3. 明确区域考查重点,加强区域地图的掌握,尤其是特殊点坐标的识记。区域地图是地理的基础,应该夯实基础。学生可以记住一些特殊点,例如(0°,0°)几内亚湾;也可以记住一些标志性的地理事物的名称或轮廓。
4. 注意检查,避免答题要点的重复罗列。答案书写完成后,应该进行检查,看答案是否重复。对于频出问题,可以总结答题模板,然后结合材料,从中选择要点进行解答。
5. 紧密结合材料和图,不臆想。在答题时一定要结合材料作答,不能只凭经验或答题模板。要紧密结合材料,根据分值判断大题要点,适当进行分析和概括,精炼而不范范,准确又不失关键词。
【参考文献】
[1] 吴兆钧. 高中地理解题方法与技巧[M]. 北京: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1993.
[2] 北京师联教育科学研究所. 高中地理创新教学设计[M]. 北京:学苑音像出版社,200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