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侃
摘 要: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地理课堂教学越来越强调自主性、开放性、高效性。据此,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在优化课堂教学上下功夫,营造宽松、愉悦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能轻松地学到知识,又能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优化;激发兴趣;地理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8)04-0116-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04.069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最大的内驱力,因此在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上,要关注学生的兴趣,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来吸引学生、鼓励学生。那么,在地理教学中如何有效地激发学生兴趣,进而优化课堂教学,促进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知识?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总结出几点做法。
一、创设教学情景,设置疑问或悬念,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情境是指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结合学生情况而创设的情感氛围。在传统教学模式下,一般是教师较为单调的“讲授法”,学生在这种“单向”的教学形式下往往是被动地听和学,沉闷的课堂教学氛围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学习低效。而新课改下提倡的情境式教学模式,是教师结合教学内容与学情而精心设计的,启发式、合作式等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参与,这样就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所以,地理教师要努力给学生创设有利于学生参与的情境,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环环相扣、步步深入、层层递进,引领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和思考。如讲“黄河的治理与开发”部分时,教师可以提问:“黄河上中下游的划分城市各是哪个省级行政区的哪个城市?黄河各河段流经了哪些地形区?各地形区的地貌特征有哪些?各河段存在哪些问题?为什么黄河既是我国的母亲河,又是我国的忧患?……”这些问题相互衔接,又能够使学生的知识步步为营,对于知识的消化层层递进,这样学生在解决一个个问题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从另一个方面来说,这样也能够更好地抓住学生的思维方向,引领学生利用所学去不断解决新问题,成就感会不断增加,学习地理的兴趣也就会越来越浓。
二、改进教学方法,引入竞争机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方法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手段和途径。俗话说:“教学有法,而教无定法,但贵在得法。”对于教师教学来说,要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层次来安排教学方法,但要注意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使学生体验成功的愉悦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学习“亚马孙热带雨林地区的保护与开发”部分时,教师让学生对森林的作用进行讨论、探讨,通过讨论、探讨,得出:森林除了可以造房、做家具、造纸、造船等用途外,还有调节大气成分、净化空气、涵养水源、增加空气湿度、防风护田、保持水土等作用。同时展开“如果没有森林、动物,人类是否还能存在”的大辩论,解决人类与自然环境的知识和问题。学生通过自己参与和思考得到的知识印象深刻,同时也体验了成功的喜悦。人人都有“使自己的才能得到发挥,使自己的劳动成果得到大家认可”的愿望。教师要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性,把握时机,在课堂中引入学生竞争机制,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选择合适的内容,组织学生进行知识竞赛、演讲等巧妙的活动,既能激发学生的表现欲和学习激情,又可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丰富学生知识,满足学生好奇心,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求知欲是学生好奇心和内在学习兴趣的集中反映。在教学过程中,结合知识的关联性的特点,适当对知识进行拓展,介绍一些风土人情、地理趣闻、古代文学中的地理知识等等,不但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而且也会点燃学生思想的火花,激发学生学习的求知欲。如介绍新疆“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的生活现象时,既可以让学生了解新疆的人文地理特点,也可以形象地揭示大陆性气候日较差大的特征。又如,讲季风气候时,提问“郑和下西洋为什么在冬季出发,在夏季返航?”通过对这一问题的思考,既可以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成就,也可以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到“生活处处是地理”。再如,讲到三峡自然特征的知识点时,与李白的诗《早发白帝城》及物理上的勢能的知识结合起来,这样既能深刻记忆所学知识,同时又让学生懂得各科知识是融会贯通的,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
四、构建平等的师生关系,巩固学生的学习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友谊的深浅,感情的好坏,对交流思维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在教学中,情感问题对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显得尤为重要。教与学是师生双方的事,这种思维的交流,没有一个相互融洽、相互尊重的情感作为基础,课堂就不会有默契的师生配合,好的学习效果就无法保证。
相互尊重,最重要的是教师要从自我做起,尊重学生人格,不用过激和讽刺挖苦性等暴力语言伤害学生。在课堂上,教师要表扬多于批评,批评的时候力求含蓄,以指出错误便于改正错误、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学习热情为原则,要允许学生犯错误,让学生在错误中得到成长。如在提问时,对基本答正确但不仅完善的回答,可以用“答得不够准确,谁能讲得更好?”来评价;对完整的回答,可以用“答得准确,请继续努力!” 来评价;而对于错误的回答,则用“你再想想,是否合适?”来暗示其错误。比起别的错误的教育方式,语言伤害来得更容易,更直接,感觉毫不费力,却给学生的心灵上留下了挥之不去阴影。因此,教师在施教过程中,首先要把尊重学生人格放到首位,构建平等的师生关系,以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教学效果。
总之,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营造平等、宽松、愉悦的教学氛围,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创设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学习过程,既能轻松地学到地理知识,又能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 杨旭.浅谈地理课堂教学改革中应遵循的原则[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3(9).
[2] 王宝山.地理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J].内江科技,2006,27(3).
[3] 邓巍.浅谈地理课堂教学中多元智能的培养[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4(6).
[4] 林品双.简论新课背景下的中学地理课堂效率提升途径[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3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