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映照脱贫路

2018-01-15 23:57梁健
晚晴 2017年12期
关键词:刺梨示范点老同志

梁健

当前,贵州正处于决胜脱贫攻坚、同步全面小康的关键阶段。全省上下正凝神聚力、卯足干劲,奋斗在脱贫攻坚的“战场”上。

作为老干部,能在其中做点什么呢?

贵州省委老干部局牢牢把握為党和人民事业增添正能量的价值取向,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的中心工作,于2017年3月起,组织引导全省离退休干部实施“311”工程(百名老专家创建“产业发展示范点”30个,千个党支部创建“党建扶贫示范村”100个,万名离退休干部创建“脱贫攻坚示范户”1000户)助力脱贫攻坚。

全省离退休干部纷纷响应号召,积极行动起来,送政策、送技术、出思路、协调项目……他们为贫困地区和群众排忧解难,成为贵州脱贫攻坚“战场”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老专家:挥洒余热带领群众走上致富路

深秋时节,在贵定县德新镇四寨村黔南州水稻专家徐先捍创办的水稻产业示范点暨“滇杂31”示范田里,金黄的稻穗随风摇曳,沉甸甸的果实似在欢庆今年的大丰收。

今年69岁的徐先捍,退休后一直研究冷凉山区水稻良种良法种植。他结合贵州冷凉山区的特性,研究了很多水稻良种良法种植,为贫困群众解决水稻种植技术难题,有效提高了水稻产量,使农民喜获丰收。今年,徐先捍在贵定县德新镇四寨村创建水稻产业发展示范点,种植面积达1600亩,全村300多户实施农民平均每户新增稻谷1800多公斤,折合新增纯收益3700多元。“今年,我们村种植‘滇杂31500多亩,过去300多公斤收成变成现在的600多公斤,农民收入翻番,哪有不开心的?”村委会罗主任高兴地说道。

而在贵定临县龙里,王仲一等5名退休老专家、3名谷脚镇农业技术人员与茶香村3名种植大户结对,在茶香刺梨产业示范园区创建了老专家帮扶示范点,刺梨种植面积达2.7万亩。老专家发挥技术优势,通过参与产品研发、技术指导、销售推广等一系列工作,有效提高了刺梨产、销、管、研水平,年产值达1.35亿元,是目前全省人工种植刺梨最具规模、面积最大、品种最优、产量最高的刺梨生产基地。今年,贵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收购了1000吨刺梨,很好地推动了当地脱贫攻坚工作。

开阳县退休老专家、高级农艺师胡德平到该县城关镇贫困村石头村考察,结合村的地理优势,帮助该村引进开阳县绿林香菇种植有限公司,解决就业人员35人,帮助60余户贫困户200多人脱贫,实现人均收入增加到6000余元。

安顺市老科协10余名老专家帮助西秀区刘官乡大黑村搞规划、调产业、出思路,发展山地高效特色农业1600亩、有机果园300亩,建起了乡村旅馆,走乡村旅游发展之路,被国家旅游局和扶贫办评为“乡村旅游扶贫示范点”。

这只是贵州老专家助力脱贫攻坚的缩影,在广袤的贵州山区,还有李桂莲、王庆生、周定生、王江等一大批农业老专家,常年深入农村,为农户传授农业实用技术,发展产业示范基地,带动贫困户走上致富之路。

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引领村民创造幸福生活

村子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村子强不强,要看领头羊。如何脱贫,让全村老百姓走出贫困,共同致富奔小康,是党支部老同志关心的民生问题。

普定县结合同步小康驻村工作,充分动员各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强化帮扶联建意识,确定了定南街道党工委离退休支部与定南街道办陇财村、穿洞街道办秀水村分别结对共创党建扶贫示范村。

刚入陇财村时,普定县定南街道党工委离退休支部书记丁仕国很迷茫,他说:“我们是一个全由离退休干部组成的支部,在这个村子里到底能干嘛?要说脱贫攻坚,带领百姓脱贫致富,我们这把年纪,能做什么?”

可就是这样一个迷茫的支部书记,在村里走访了几天,了解陇财村的村情村貌、民情民意后,当初的疑问有了答案:“我知道我们要干嘛了,虽然年纪大了,不能挑、不能扛,但是作为一名老同志,我们不能看轻自己的力量,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我们要做的就是发挥余热,用我们积攒的人脉、我们的工作经验、我们的热情,在陇财这片土地上,作出‘老干部的成绩。”

于是,他不仅自己行动起来,而且还带领支部老党员积极整合项目资源、人力资源,充分发挥帮扶作用,全力推进陇财村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工程、沙湾农业大观园建设。支部党员杨映柏老同志不计报酬、不辞劳苦,扎根在陇财村沙湾农业园区研究蜂糖;李育苗、丁朝启老同志常年都在秀水,村旅游公司、农业发展公司的每一个发展进程都留下了他的身影……一点一滴,都充分彰显了老同志的崇高情怀与活力。近年来,秀水村在脱贫攻坚中取得了很大的成效,贫困人口从2014年的316户819人,降至今年的150户260人,减少166户559人。

李昌琪等8名老同志在晴隆县长流乡成立脱贫攻坚临时离退休干部党支部,立下“长流不脱贫,我们不离开”的“军令状”,帮助乡、村干部理清发展思路,现已对接项目20余个,争取资金近4亿元,改善了全乡基础设施,调整了产业结构,深受干部群众好评。

全省各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帮助村党支部理清发展思路,组织党员引导群众克服依赖心理,增强自主发展意识,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创造美好生活,极大增强了村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离退休干部:脱贫攻坚的领路人

毕节市七星关区海子镇大湾村村民顾卫军有一手泥水好手艺,却是该村建档立卡的贫困户,但就在今年年初,当了半辈子农民的他有了一个新身份——“股东”。

近年来,大湾村的开发项目比较多,劳动力需求大,七星关区功能局退休干部、大湾村村党支部书记顾怀海抓住机遇成立了兴海劳务公司,对外派遣劳务工,解决农民就业,促进农户增收。

顾怀海积极帮助顾卫军通过“特惠贷”拿到了5万元的扶贫贷款,顾卫军常年紧锁的眉头一下子舒展开来,他迫不及待地加入了公司,“还是老支书好啊,帮我解决了大问题,现在我是自己帮自己打工,干劲十足了。”

目前,兴海劳务公司解决25人就业,向施工工地输送农民工300余人,为村集体每年创收5万元以上。办公司、成立合作社……顾怀海把一个出了名的贫困村治理成了七星关区脱贫摘帽示范村。

刘宗贵是播州区平正仡佬族乡共心村建档立卡贫困户,他今年种植了5亩中药材,预计年产值超过10万元。同时,刘宗贵还大力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现已带动种植户6户,养殖户16户,从“穷小子”转变为当地有名的致富带头人。

刘宗贵的这一转变,得益于遵义县(现播州区)政协原副主席吴万明的悉心帮扶。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吴万明在松林镇从发展林下产业着手,向当地农民无偿提供药材种苗,同时,他在平正仡佬族乡发展中药材林下产业,无偿对村民提供技术指导。在他的关心下,种植场每年的净利润上百万元,解决了周边60多名贫困群众的季节性用工问题,并带动了周边8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种植中药材,平均每户年收入超过4万元。

三穗县退休教师杨昌林将余热洒在扶贫路上,致力于三穗竹编艺术的传承,培训竹编人员40名,为群众创收的同时,还使竹编艺术得到了传承。

……

截至目前,全省有630名老专家参与创建“产业示范点”129个,1043个离退休干部党支部8700余名离退休干部党员参与创建“党建扶贫示范村”170个,13000余名离退休干部参与创建“脱贫攻坚示范户”1085户。

在助力脱贫攻坚决战中,贵州广大离退休老同志发出好声音、增添正能量、作出新贡献,谱写了一曲曲“离职不离党,退休不褪色”的夕阳赞歌。endprint

猜你喜欢
刺梨示范点老同志
贵州刺梨专题书法作品
贵州刺梨专题纂刻作品
贵州轩辕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示范点打造切忌堆“盆景”
欢声笑语迎国庆丹枫迎秋度重阳
遵义市关工委:围绕示范抓巩固“五好”组织显活力
喜迎重阳节,展现“银龄”风采
中共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工作委员会命名并授牌的“党支部建设示范点”名单
宾县 党建示范点提升农村党建工作水平
惠水县组织离退休老同志开展庆“八一”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