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杨
摘 要:瞪羚企业能够在当前严峻的经济形势和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从众多企业中脱颖而出,成为高成长、创新型企业的代表,与其内在特质因子、资源状态因子及其特定环境关系因子密切相关。从企业生态位视角构建瞪羚企业绩效的关键影响因子理论模型,运用结构方程方法对武汉东湖高新区多行业瞪羚企业调查结果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瞪羚企业绩效的关键影响因子为企业家素质、企业文化、人才资源、技术资源及与市场、行业和政策环境的良性关系。
关键词:生态位视角;瞪羚企业;企业绩效;关键影响因子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8.01.037
0 引言
作为一种特殊的经济现象,瞪羚企业的高速成长最早在美国硅谷被发现并引起了人们的关注。长城战略咨询基于新经济方法论将瞪羚企业定义为已经跨越了创业的死亡谷、进入高成长阶段的创新型企业。在经济新常态下,瞪羚企业呈现出良好的经济效益与发展态势,与传统企业相比,具有发展历程短,成长速度快,创新活跃度高等特点。虽然经受住了初创期“死亡峡谷”的考验,但随着规模变大、资源需求增加和市场环境变化,瞪羚企业优势可能会逐渐减弱,仍然面临着风险与挑战,因此考察影响其发展的因素意义非常。
企业生态位是企业在特定的行业生态系统中能动地与其它企业及所处的环境相互影响而形成的相对地位与功能作用,其实质表现为企业的内在特质、资源状态及其与环境的关系,而企业的生存发展就是对变化的生态位不断地适应与影响的过程。论文从企业生态位理论视角识别了影响瞪羚企业绩效的关键因子,帮助其准确着眼,明晰重点,成长为新经济时代传统产业颠覆式变革与原创新兴产业的引领者。
1 文献综述
1.1 企业生态位的含义
国外对企业生态位的认识,一种是宏观视角、以Hannan和Freeman为代表的种群生态位观点,认为企业生态位是企业在战略环境中占据的多维资源空间;另一种微观视角、以Baum等为代表的个体生态位观点,认为它是企业在资源需求和生产能力方面的特性。从国内来看,李玉杰和刘志峰提出企业生态位是企业在寻求与利用生态环境因子过程中形成的生理特征、功能地位和作用表现。万伦来认为企业生态位是企业通过组织内管理子过程的交互作用而实现企业生存、发展和竞争的能力。刑以群和吴征认为企业生态位反映了组织实际能力和对资源独特的需求,是对企业环境资源空间特性和内部性质与能力的客观定位。钱辉和张大亮提出企业生态位是企业活动的直接环境,是企业生态环境中客观存在、企业和环境客观的交汇点及环境对企业的直接外包。
不论是从宏观、微观还是两者综合的角度,企业生态位概念的提出反映出学者摆脱了以往将企业看作孤立个体的局限,更多地去关注企业与周边环境的协调与共生,通过考察企业的内部因素与外部环境因素在生态位框架中互动关系来分析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问题。
1.2 生态位视角下企业绩效的关键影响因子
企业生态位中包含影响企业生存与发展的生态因子,为探讨企业绩效的影响因子提供了参考。胡振化和张宁辉提出企业生态位维度包括资源控制、市场位势、空间跨度和时间跨度。何红光和张玉军认为企业生态位由“态”和“势”要素构成,前者包括资源状况、商业模式和企业定位,后者包括自主创新能力、组织管理与优化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边伟军和刘文光认为测度科技创业企业种群生态位包括人才、资金、技术、服务和政策五大因子。刘志峰认为企业生态位优化应考虑外部环境、人力资源、产品、资金、技术和信息方面的需求。杨雪锋和刘超群选取需求、资源、技术和文化作为生态位因子评价战略性新兴产业生态位。孙红燕考察中关村的瞪羚企业发展经验,构建了包括人才资源供给、投融资服务、创业孵化网络、创新创业文化氛围和政策支持环境五维度的瞪羚企业成长模型。张利斌认为现代加速器、创业投资活动、信贷融资环境和科技服务工作是解决瞪羚企业发展问题的关键对策。
生态位视角下影响企业绩效的关键因子的考察既涵盖企业的内部因子,也兼顾企业与外部环境的联系,有助于明确瞪羚企业的内在特质、资源状态及环境关系,加深对其发展规律的全面认识。
2 研究设计
参考相关学者研究,论文立足于企业生态位视角,从瞪羚企业内在特质、资源状态及其环境关系三方面阐述生态因子与瞪羚企业绩效的影响关系。
2.1 瞪羚企业的内在特质与企业绩效的关系
内在特质是企业所表现出来的具有的特殊的内部属性和状态。借鉴SCP范式“结构-行为-绩效”思想,企业是由于功能设计和能力表现(即其内在特质)的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最终绩效。
(1)企业家素质。企业家在日常业务之外他们更加关注如何使企业做大做强,提速增效,实现持续长远的发展。无论是捕捉机会、占领先机,发现问题、革除时弊,还是抵御威胁、挽救大局,企業家都需要更为综合和突出的能力,其素质将直接影响企业行为的效果。
H1:瞪羚企业的企业家素质对企业绩效具有正向影响。
(2)产品与服务。企业的产品和服务竞争力是企业成长潜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会随着时间和环境的变化成为显性的成长能力。企业将产品和服务推向市场的过程中,通过消费者对其产品和服务的理解、肯定与认同来取得目标客户群体和声誉,扩大市场份额。
H2:瞪羚企业的产品与服务对企业绩效具有正向影响。
(3)企业文化。企业文化不仅是企业经营管理与组织行为之间的媒介,也反映企业的精神面貌。个性鲜明、富有生机活力、积极进取的企业文化能够给外界留下标志性印象,也能凝聚人心、激励内部员工为企业发展贡献力量。
H3:瞪羚企业的企业文化对企业绩效具有正向影响。
2.2 瞪羚企业的资源状态与企业绩效的关系
资源状态是企业在资源的搜寻、选择与利用等方面所呈现出的态势。企业对资源需求的满足程度越高,发展潜力也就越大。运用合理的策略充分占据最优资源,最大化地满足企业的资源需求,是企业寻求长远发展的战略导向。endprint
(1)人才资源。新技术、工艺、商业模式、管理方法等形式的创新都将为企业带来新的发展契机,而这些与人才的创造性活动一致。吸引与招募优秀人才资源,合理控制其保有量,着力提升其能力素质,企业才能够经略起能够满足自身发展的人才资源,增强对企业的智力支持。
H4:瞪羚企业的人才资源对企业绩效具有正向影响。
(2)技术资源。部分瞪羚企业原本就是依靠某些领先技术而异军突起的,具有天然的技术优势;瞪羚企业持续的创新行为能够一定程度上促进新技术产生,推动技术更新换代;其对技术要素的重视也能够促使其在生态系统中搜寻和采购所需求的技术资源,完善本企业的技术资源结构。
H5:瞪羚企业的技术资源对企业绩效具有正向影响。
(3)资金资源。融资困难一直是困扰新创企业成长的问题,创新试错行为的高风险性也对瞪羚企业的资金实力提出了挑战。随着企业规模与业务范围的扩大,除了增加自身的资金积累,利用外部资金也成为解决资金问题的重要途径。
H6:瞪羚企业的资金资源对企业绩效具有正向影响。
2.3 瞪羚企业的环境关系与企业绩效的关系
企业与环境的关系描述其内部与外部因子相互制约和影响的联系。企业内部与外部因子共同作用促成企业的演化发展,这一关系是企业生态位的动态反映。
(1)企业与市场环境的关系。市场环境波动的经济讯号将直接传导到企业,对企业的未来行动产生战略导向层面的影响。企业若能够保持与市场的密切联系,把握市场动态,相机而动,市场变动就可以成为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机遇。
H7:瞪羚企业与市场环境的良性关系对企业绩效具有正向影响。
(2)企业与行业环境的关系。行业环境是瞪羚企业从事市场活动面临的直接环境,瞪羚企业与这一环境的关系从微观层面反映了其与其它企业和行业主体的竞争、合作的联系,而这一相互作用也影响和改变着的行业的态势。
H8:瞪羚企业与行业环境的良性关系对企业绩效具有正向影响。
(3)企业与政策环境的关系。政策环境主要是企业与政府的关系的反映,政府往往会制定促进瞪羚企业发展的法律法规,企业会根据自身的发展诉求来促成法律法规的改进与出台,利用政策优惠来为其发展减负增效。
H9:瞪羚企业与政策环境的良性关系对企业绩效具有正向影响。
综合以上对于瞪羚企业绩效的影响因子的分析及相关假设,论文建立了如图1的理论模型。
图1 瞪羚企业绩效的关键影响因子模型
3 实证研究
3.1 变量测量与数据收集
根据理论框架,在借鉴其他学者量表的基础上设计调查问卷,通过问卷调查形式对武汉市东湖高新区2016年度认定的299家瞪羚企业中部分企业的高层管理者进行了信息采集。调研共发放问卷410份,在规定时限内回收问卷322份,回收率为78.5%;经筛选得到有效问卷298份,占回收问卷的92.5%,详见表1。
3.2 统计性描述
问卷题项均采用正向的陈述,受访者对题项表述“非常不符合”、“不符合”、“不确定”、“符合”、“非常符合”的态度选择分别对应1~5的数值并加以记录,运用SPSS软件对样本数据整理如表2。
3.3 信效度检验
对影响因子测量模型和企业绩效测量模型进行KMO检验,KMO值分别为0.832和0.814,表明变量之间相关性较强;同时分别进行Bartlett球度检验,两者的χ2统计量概率值均小于0.01,具有统计上的显著性,因此各测量模型都适合进行因子分析。分析结果见表3。
影响因子测量模型因子累计贡献率超过85%,具有较高的解释能力;企业绩效测量模型亦然。聚合效度值(AVE)也均在0.5以上,反映出较好的收敛性质。因此调查问卷具有良好的效度。
测量模型组合信度值(CR)均在0.7以上,Cronbachs α值也均在0.7以上,表现出高度的内部一致性,即问卷也具有良好的信度。综上,调查问卷设计得比较科学合理,能够比较真实反映现实状况并准确获取有效的信息。
3.4 模型检验
运用AMOS软件对瞪羚企业绩效影响因子的测量模型和结构模型部分分别进行检验,得出如表4的拟合适配度指标数值。
模型的χ2/DF值在2~3之间,GFI值在0.9以上,RMSEA值小于0.08;NFI值、IFI值和CFI值均在0.9以上,说明模型整体上具有较好的适配度。由此可进一步对初始模型进行路径分析。研究重点关注影响企业绩效的潜变量与企业绩效潜变量的关系,其路径分析结果如表5。
除了“产品和服务→企业绩效”和“资金资源→企业绩效”两条路径,其它路径都通过了检验,具有统计上的显著性。
3.5 模型修正
初始模型中“产品和服务→企业绩效”和“資金资源→企业绩效”两条路径未通过显著性检验,考虑删除这两条路径,重构模型后再进行模型拟合检验,发现新的模型的拟合度指标略微变动,但仍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且各条路径均通过了检验(见表6)。
根据以上检验结果,除了假设2和假设6,其它假设均通过了验证,即企业家素质、企业文化、人才资源、技术资源及与市场、行业和政策环境的良性关系对瞪羚企业绩效的具有显著正向的影响。
4 研究结论与启示
4.1 研究结论
论文从生态位视角建构了瞪羚企业绩效关键影响因子模型,以调研数据为依据,运用结构方程方法进行检验,得出以下结论:
(1)从生态位视角研究瞪羚企业绩效的关键影响因子,将瞪羚企业置于经济生态系统中综合考虑企业内部、外部因子及其互动关系,可以从企业的内在特质、资源状态和环境关系三个层面切入。
(2)因子分析表明,瞪羚企业内在特质、资源状态和环境关系三个层面比较系统全面涵盖了可能的绩效影响因子。内在特质从企业家素质、产品和服务、企业文化,资源状态从人才、技术、资金方面,环境关系从与市场、行业和政策环境的关系方面去分析。endprint
(3)武汉市东湖高新区的调研数据进行实证分析证实:瞪羚企业绩效的关键影响因子包含内在特质、资源状态和环境关系中的部分因子,按直接影响效果降序排列依次是人才资源、与行业环境的良性关系、技术资源、企业家素质、与市场环境的良性关系、与政策环境的良性关系和企业文化。
4.2 研究启示
生态位视角下瞪羚企业绩效的关键影响因子的识别为东湖高新区瞪羚企业生存和发展提供了一条思路:通过强化内在特质、优化资源状况和增进与环境的良性关系来改善企业在生态环境中的位势,从而更充分地利用资源与发挥功能,把握生存与发展的机会与优势。
(1)强化内在特质。要着力培育企业家素质,要加强学习,提升文化水平,积累业务管理经验,形成系统全面的能力结构,积极拓展社交联系,建立起广泛的行业关系网络。要关注企业文化的建设,完善本企业的规章制度,培育文化软环境,弘扬企业价值观,塑造积极的企业形象,在组织内、员工间形成和谐的关系与良好的工作氛围。
(2)优化资源状况。要提高高层次的人才的保有量,对人才组织学习深造,利用市场人才流通适当促进人才的代谢更新,积累起深厚的智力支持。要注重通过资源投入和制度设计提升技术研发能力,主要地通过走自主创新的技术发展道路,实现先进、关键技术的突破,掌握行业核心竞争力,同时有条件地参与到技术市场的交易中去获取部分技术,节约研发成本,完善技术结构,促进研发创新。
(3)增进与环境的良性关系。要时刻关注经济态势,获取有效的市场信息;灵敏地发现机会与威胁,及时调整战略应对风险与挑战;明确市场定位,拓展业务领域,挖掘潜在市场,扩大市场份额。其次,要密切与客户、供应商、中介机构的关系,通过价值链联系实现效益的增值;要合理运用策略,协调与同行业企业的竞争关系,使企业占据有利竞争地位。最后,要保持与政府的良好关系,积极表达政策诉求,推动利好政策的出台与贯彻;要透彻理解政策精神,充分利用政策优惠。
参考文献
[1]刘鹏. 瞪羚企业:高风险创业的幸存者[J].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 2015,(03):70-71.
[2]王成刚, 杨冬明, 姚会文. 瞪羚企业:内生增长的驱动器[J]. 科技创新与生产力, 2011,(05):35-41.
[3]李玉杰, 刘志峰. 企业生态位本质、特征与结构研究[J]. 企业经济, 2009,(09):54-57.
[4]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 新经济产业变革的核心--瞪羚企业[J]. 新材料产业, 2015,(3):69-71.
[5]万伦来. 企业生态位及其评价方法研究[J]. 中国软科学, 2004,(1):73-78.
[6]邢以群, 吴征. 从企业生态位看技术变迁对企业发展的影响[J]. 科学学研究, 2005,(04):495-499.
[7]钱辉, 张大亮. 基于生态位的企业演化机理探析[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6,36(2):20-26.
[8]郭妍, 徐向艺. 企业生态位研究综述:概念、测度及战略运用[J]. 产业经济评论, 2009,08(2):105-119.
[9]胡振华, 张宁辉. 基于生态位构建的企业动态核心竞争力分析[J]. 当代财经, 2010,(02):68-73.
[10]何红光, 张玉军. 基于生态位理论的中小企业转型升级能力评价模型[J]. 企业经济, 2013,(05):13-17.
[11]边伟军, 刘文光. 科技创业企业种群生态位测度方法研究[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14,(12):148-157.
[12]刘志峰. 企业生态位优化的理论基础及路径选择[J]. 企业经济, 2011,(03):53-55.
[13]杨雪锋, 刘超群. 战略性新兴企业生态位评价与竞争战略选择——基于我国节能环保上市公司数据[J]. 财经论丛, 2014,(1):72-78.
[14]孫红燕. “瞪羚企业”快速成长环境影响因子分析——以中关村为例[J]. 经济与管理, 2008,22(10):93-96.
[15]张利斌. 武汉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瞪羚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绿色科技, 2012,(04):233-235.
[16]代吉林, 高雯, 张敏. 科技型企业家能力特征研究——基于147份企业家调查问卷的比较分析[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5,(02):145-150.
[17]梁益琳, 张玉明. 基于仿生学的创新型中小企业高成长机制实证研究——来自中国中小上市公司的数据[J]. 经济经纬, 2011,(6).
[18]高丽, 潘煜, 万岩. 企业文化、智力资本和企业绩效的关系——以高科技企业为例[J]. 系统管理学报, 2014,(04):537-54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