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学华
一、课前谈话,了解不同人家
师:同学们好!听说你们来自浦江各地,都住哪儿呀?
……
师:你们都住在浦江县城里,那是——“城里人家”。
师:(课件出示“江南第一家”)住在这样一个古镇上的人家叫作什么人家?
生:古镇人家。
师:(课件出示图片)住在大山里的是——
生:山里人家。
师:(课件出示图片)住在海边的呢?
生:海边人家。
生:滨海人家。
师:(课件出示图片)再看,这是一条老街——
生:老街人家。
师:(課件出示图片)这是我们湖州南浔。
生:水上人家。
生:水乡人家。
师:(课件出示图片)我的家乡长兴,有个非常美丽的地方——十里银杏长廊,那里的人家有个特别的名字,叫——“岕里人家”。
(评析:“人家”一词,既熟悉又遥远。课前聊天,几张图,几句话,让学生了解了“人家”的不同范畴。一个轻松的课前聊天话题,打开了学生的思路,为本单元的习作埋下伏笔。)
二、由词入手,遥望乡下人家
师:今天我们一起阅读《乡下人家》,同学们课前已经读过课文了,考查一下同学们的学习能力,写几个词。
师:第一个词,请你看拼音书写。(课件出示:zhuānɡ shì)
师:文中有一个词是“寻找食物”的意思,请你写下来。(觅食)
师:再请你根据这两幅图,分别写一个课文当中的词语。(捣衣、鸡冠花)
师:我们对照一下,全对的同学请举手,有错的赶快改正一下。
师:(课件出示
生:“捣衣”的“捣”,上面好像有个人拿个捶衣的棒在捣衣。
师:有想象力。
生:我觉得是“觅食”的“觅”,因为“觅”就是寻觅的意思,寻觅是要用眼睛看的,这上面画了眼睛。
师:你既会观察,又会思考,真好。我们接着往下看(课件出示“觅”),的确是“觅”字。“觅”是会意字,上边是爪字头,下面是个“见”,古人用爪子和眼睛来表示寻找。古人造字很有意思,如果你感兴趣,可以去研究研究。
(评析:一字一世界,一笔一乾坤。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独立识字的能力。多种方式的写词以及猜字,不仅了解了学生对新词的掌握情况,考查了学生对词语的理解能力以及观察想象能力,还培养了学生对古汉字的兴趣。)
三、整体感知,走进乡下人家
师:接下来让我们打开课本,走进乡下人家,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文中有一句话直接赞美了乡下人家,如果你找到了,请画出来。(生自由朗读)
师:找到了吗?请你说。
生: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师:你呢,画了哪一句?
生: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师:(课件出示)你们都找了这一句,我们一起读。(板书: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评析:基于学生的阅读,聚焦“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这样一个看似普通的环节,开启了玩转数量词的阅读活动。)
四、自主阅读,亲近乡下人家
(一)依据数量词,找风景
师:同学们,像这样用数量词“一什么”来表达的方法,我们在一年级的时候就学过很多。(课件出示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识字6》,生齐读)
师:乡下人家到底有怎样的风景呢?老师在读这篇课文的时候发现一个秘密,只要把文中用数量词“一什么”表达的地方找出来,我们就能了解乡下人家有哪些风景了。赶快浏览课文,找一找,画一画吧。
师:我们来交流好吗?
(根据学生交流,课件呈现:“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一对石狮子;一派独特的农家风光;一片绿绿的浓阴;一只母鸡、一群小鸡;一条小河、一群鸭子;一幅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齐读)
(二)分辨不同类,看风景
师:读着读着,你有没有发现这些词组可以分成两类,如果让你分成两类,你怎么分?跟你的同桌讨论一下。
生:“一只母鸡、一群小鸡、一群鸭子、一条小河”可以分成一类,其余的可以分成一类。
生:我有补充,一种是直接描写,另一种是看到景物之后的想法、感受。
师:这位同学的思维太厉害了,他把乡下人家的风景分成两类,一类是直接的景物,还有一类是自己看到景物后的感受。(板书:景物、感受)
师:但是,这里面有一个写的不是乡下人家,哪一个?
生:一对石狮子。
师:我们把它删去。
师:那“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一派独特的农家风光”等等,又是描写乡下人家的哪些景物的呢?(课件呈现)
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 ( )
一派独特的农家风光 ( )
一片绿绿的浓阴 ( )
一只母鸡 一群小鸡
一条小河 一群鸭子
一幅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 ( )
生:“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是指乡下人家种的青红的瓜和长长的藤。
师:如果用一个词概括,用哪个词?
生:瓜架。
师:“一派独特的农家风光”是——
生:鲜花。
师:“一片绿绿的浓阴”呢?一起说。
生:竹林。
师:“一幅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呢?
生:乡下人家吃晚饭的情景。
师:用一个词,怎么说?
生:晚餐。
(三)运用数量词,写风景
师:刚才我们从感受回到景物,只要读读课文就能找到它们
。直接描写的景物有:一条小河、一只母鸡、一群小鸡、一群鸭子。如果我们也用“一什么”的方式来说说表示感受的话,怎么说?
师:自己读一读这两段话,试着说说。(生自由读第三、四自然段)
师:这些母鸡、小鸡、鸭子,它们在干什么?
生:觅食。
师:谁能在前面加上一个词,怎样地觅食?
生:它们不紧不慢地觅食。
师:不紧不慢,那是一种怎么样的状态?
生:悠闲自在地觅食。
生:自由自在地觅食。
生:无忧无虑地觅食。
生:轻松有趣地觅食。
师: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一派独特的农家风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这里可以怎么说?
生:一幅悠闲自在的觅食图。
生:一幅轻松有趣的鸡鸭觅食图。
师:原来这两段话给我们这样一种感受。同学们,刚才我们一起完成了这个部分,课文中还有这样一段话(出示第六自然段),你们也用这样的方法,用数量词“一什么”表达感受,试试看。自己读读这段话,然后用这样的表达方式,写在旁边。
(学生书写,教师巡视)
师:这位同学第一个举手,请他先说。
生:一场别开生面的乡村音乐会。
生:一幅甜甜蜜蜜的梦乡图。
生:一幅热闹而恬静的乡村夜景图。
生:一曲自然快乐的催眠曲。
师:同学们太了不起了,我们一步一步把乡下人家的这一道道风景浏览了一遍。接下来我们到这一道一道的风景里去仔细地看一看。
(评析:听过很多教师执教《乡下人家》,教师千方百计引导学生用精致的语言概括一道道独特迷人的风景,如“瓜藤攀檐图、鲜花轮绽图、院落晚餐图、月夜睡梦图”。但是设想很美好,现实很残酷,能够依样画葫芦的学生几乎没有。
在文本解读的过程中,发现文本大量运用数量词“一什么”的特点,而且作者用它们描写了乡下人家的一道道风景。又想到数量词的学习往往只是简单地积累,或者是进行填写练习。何不一举两得,玩转数量词,让学生在品读乡下人家风景的同时,积累、运用数量词?于是,运用圈画、分类、揣摩、概括四个步骤,引领学生积极参与、步步提升,不仅感受了乡下人家一道道独特、迷人的风景,还体会了数量词的魅力,并且学习了运用数量词进行概括的方法。)
五、赏读探究,畅游乡下人家
(一)看瓜架,品风趣
师:首先让我们走近那别有风趣的装饰。(课件出示第一自然段)“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你在读这一段的时候,会问自己怎样的问题呢?
生:为什么说它别有风趣呢?
师:是呀!我们的家里,一般怎样装饰?
生:我们家客厅挂了一幅画。
生:我们家放了两个大瓶子。
师:你们家里的这些都是静止的,对不对?
生:对。
师:而今天我们看到的瓜架是动态的。你看,爬蔓了,開花了,结瓜了(课件展示瓜果生长图),它不断地发生变化,富有生命力,难怪说它是——
生:别有风趣的装饰。
师:下面我们来读读这段话,读出那别有风趣的味道。(生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
师:第一句,请你读。(生读第一句)
师:或种南瓜,或种丝瓜,多么随意呀!第二句,有请同桌的男生。(男生读第二句)
师:一会儿开花、一会儿结果,可有趣了!第三句请你读。(生读第三句)
师:这文字里有节奏,这节奏也是别有风趣的!青的、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我们齐读这段话。
(二)赏鲜花,悟独特
师:我们接着再看第二道风景(课件出示第二自然段),在读这段话的时候,你又会有怎样的疑问?
生:为什么说它是一派独特的农家风光?
师:哪个词有疑惑?
生:(齐答)独特。
师:这农家风光独特在哪儿,这个问题你想过吗?
生:它们依着时令,顺序开放,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显出一派独特的农家风光。
师:哦,原来这儿告诉了我们独特,它们依着时令,顺序开放,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这就是独特!刚才还有同学问:为什么说乡下人家的花朴素中带着华丽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课件呈现:春天——芍药,春末夏初——凤仙花,夏天——鸡冠花,秋天——大丽菊)
生:芍药、凤仙、鸡冠花、大丽菊都是些极其普通的花,它们随意地开放在房前屋后、篱笆墙边,所以说是朴素的。
师:为什么又说是华丽的呢?
生:虽然它们普通,但这些花在开放时也是鲜艳的、美丽的。
师:所以说它们是——
生:(齐答)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一段,前面描写花的这部分请女生读,后面描写竹林的这部分请男生读。
(三)对比读,寻不同
师:同学们,下面我们把第一、二自然段放在一起,小组合作读一读、比一比,探究一下,这两段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的地方?(生小组合作学习)
师:可以交流了吗?请你先说。
生:第一自然段中用瓜架和石狮子、大旗杆对比。
师:第二自然段呢?
生:第二自然段结尾没有用对比,而是用拟人。
师:哪个词让你们读到拟人?
生:(齐答)探。(师板书:对比、拟人)
师:一处不同找到了,其他小组呢?
生:第一自然段写了一处风景,第二自然段写了两处风景。(师板书:一景、两景)
师:第二自然段的两处风景是怎么连起来的?
生:用“有些人家”和“还有些人家”连起来的。
师:发现了两个不同,还有吗?
生:第一自然段详细写了瓜架,第二自然段是略写了花和竹子。(师板书:详写、略写)
师:这节课,通过我们的寻找、分类、发现、概括、运用,我们学会了像作家那样用数量词来表达。通过我们的阅读质疑、比较发现,我们不仅欣赏了作家笔下的风景,还了解了作家的写作方法。同学们很会学习,下课。
(评析:质疑、品读把以生为本的理念落到实处。在理解、品读之后,将第一、二自然段进行对比阅读,直指文本的表达特点。比较法是比较好的学习方法。这样的设计,让学生不仅体悟到对比和拟人写作方法的妙处,还了解了不同的段式结构和详略安排,将文本阅读和习作方法有机结合在一起。)
(浙江省长兴县教育研究中心 31300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