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人法”颁布实施
备受关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已于10月1日正式实施,其中被俗称为“好人法”的第184条规定“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相关业内人士和法律专家们认为,被视为中国“好人法”的正式实施,将从法律层面鼓励更多人“路见危难,伸出援手”。事实上,“好人法”条款是善行立法,并非《民法总则》的“首创之举”。此前,在《侵权责任法》立法中,就已经明确:“为保护他人民事权益而使自己受到损害的,由侵权人承担责任,受益人可以给予适当补偿。没有侵权人、侵权人逃逸或者无力承担责任,受害人请求补偿的,受益人应当给予适当补偿。”
解讀 “好人法”终于落地生根,国家立法在持续“升级”中传递出弘扬正气、挽回善心的强烈讯号,也激励更多人见义勇为、多做善行。这样的法律规定,对于唤醒社会良知,鼓励人们对处于危难和困境中的他人予以救助,端正社会风气,具有重要的价值。这也是该条文的重要价值与意义所在。本素材适用于见义勇为、行善、正能量等话题。
最近,关于“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改良“海水稻”取得阶段性成果的新闻备受关注,其最高亩产已近621公斤。通过“海水稻”,袁隆平希望能为我国至少开发一亿亩盐碱地资源,从而增产至少300亿公斤粮食。
“海水稻”耐盐碱、抗病力强的优势引起了袁隆平的关注。不过,他的着眼点不在“海水稻”本身,毕竟这并非新作物,高耐盐且高产量的“海水稻”才是社会真正需要的新品种!曾成功培育出亩产近千公斤“超级稻”的袁隆平,决定出手提升“海水稻”产量。也正是他的参与,提升了社会对“海水稻”的关注度。
除了能直接增加粮食产量,“海水稻”的另一个重要意义还在于,它的推广种植有望改良盐碱地,使之逐渐变成良田!
“中国天眼”睁眼,“看见”2颗脉冲星
10月10日,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宣布,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经过一年紧张调试,已实现指向、跟踪、漂移扫描等多种观测模式的顺利运行,并确认多颗新发现脉冲星。
这是我国的天文设备第一次发现脉冲星,实现了该领域“零的突破”。自1967年发现第一颗脉冲星以来,过去的50年里,人类发现的脉冲星家族至少有2700个成员了。
国家天文台公布了这2颗脉冲星的具体信息:前者自转周期为1.83秒,距离地球约1.6万光年;后者自转周期为0.59秒,距离地球约4100光年,分别由“中国天眼”于今年8月22日、25日在南天银道面通过漂移扫描发现。
据科学家介绍,脉冲星是一种高速自转的中子星,由恒星演化和超新星爆发产生。它的密度极高,每立方厘米重达上亿吨,一块方糖大小就相当于地球上一万艘万吨巨轮的重量。脉冲星自转速度很快、自转周期精确,是宇宙中最精准的时钟。这一特殊“本领”,让脉冲星在计时、引力波探测、广义相对论检验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
中国出境游,带给世界新气象
中国人民收入水平持续提高,中国护照含金量越来越高,出境游正在变成经常性活动。出境游消费者的海外消费行为正在从早期的“买买买”转向“慢慢慢”。无论是住宿、餐饮、购物,还是文化消费,赴海外旅游者都更加倾向一程一站和自由行。昂贵的手提包和珠宝越来越多地从购物单上划去,博物馆和美术馆则成了必到之处。
很多旅游目的地国开始研究适应中国游客的支付方式。欧美国家商户大面积接受银联卡“云闪付”;日本、泰国等亚洲邻近国家的店铺纷纷跟进微信、支付宝等移动支付方式。这些不仅满足了中国游客的需求,还促使更多当地居民跟上未来潮流。国外商户为了探索中国游客的深层需要,甚至已经开始更加深入地研究中国的茶文化、饮食文化、节日文化、微博营销文化,以求进一步提升其吸引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