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溺水事故的特点、原因分析及对策思考

2018-01-15 15:25谢和陶
教学月刊·小学综合 2017年12期
关键词:水域游泳事故

谢和陶

【摘 要】游泳是中小学生喜爱的体育活动之一,但全国中小生学溺水伤亡事故一直居高不下,做好学生防溺水工作刻不容缓!针对中小学生溺水事故的原因和特点,学校、家长、社会(政府)联动,各司其职又相互合作,多管齐下,为学生筑起安全保护墙。

【关键词】防溺水;安全教育

游泳是中小学生喜爱的体育活动之一,但极易发生溺水伤亡事故。溺水事故往往发生在一瞬间,就此摧毁了一个个宝贵的生命,摧毁了一个个幸福的家庭。

一、目前中小学生防溺水教育现状

近年来,全国中小学生溺水伤亡事故居高不下。据统计,2015年浙江省中小学幼儿园非正常死亡人数高达183人,其中77人因溺水身亡。从学段看,溺水事故主要发生在小学阶段,为48人,占总人数的48%;从性别看,以男生为主,共59人,占总数的77%;从学校类别看,农村小学的学生占69%;从户籍所在地看,非本省户籍占45%。由此可见,农村小学的男生和外来务工人员的随迁子女是发生溺水事故的高危群体。其中,留守儿童以及水性半生不熟的孩子更加容易发生溺水。

针对现状,教育部提出了学生防溺水“六不准”:不私自下水游泳;不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不在无教师或是家长带领的情况下游泳;不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不熟悉水性的学生不擅自下水施救。学校做好学生防溺水教育工作刻不容缓,须积极贯彻教育部的规定,切实提高中小学生预防溺水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以减少溺水事故的发生。

二、中小学生防溺水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安全意识淡薄

学生安全意识薄弱,自我保护能力不强,这是溺水死亡的主因。每到夏季,无论在城市的游泳池还是乡村的河流中,都可见到一群群在水中嬉戏的学生。他们在享受清凉的同时,往往忽视了游泳潜在的危险,容易发生溺水事故。特别是居住在农村的留守儿童、单亲家庭子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没有征求家长的同意下,经常自行结伴到野外无人看管的江河、池塘、水库、U 形水渠游泳戏水,很多学生自己虽不会游泳,但在其他同伴邀约的情况下,也冒险入河戏水。

(二)家长教育监管不到位

家长作为中小学生的主要监护人和家庭教育者,在预防学生溺水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很多家长特别是外来务工人员主要将精力都集中在生计上,忙于工作而无暇顾及,对孩子缺乏防溺水安全教育和游泳技能的培养。还有些家长将孩子委托给老人照管,放任自流,没有尽到对孩子的监管义务,以至于学生在放学后、双休日、节假日等家长与学校监管空白期,私自下水游泳,导致溺水事故频发。

(三)学校教育流于形式

学校进行防溺水安全教育无疑是增强学生防溺水安全意识、提高自护能力的重要途径。然而,当前中小学防溺水教育流于形式,缺乏行之有效的实施途径和方法,过多地强调学生溺水事故多发生在校外及节假日期间等客观原因,没有认识到学校对学生进行防溺水教育所肩负的责任和义务。

(四)政府危机意识不强

1.宣传管理力度不够

一些地方政府往往只重视面上的应急,忽视了点上的预防,误认为防溺水宣传教育就是学校的事情,根本就没有深入事故多发的农村地区进行宣传,导致村民对学生防溺水工作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2.场馆建设滞后

由于农村学校及附近基本上没有配套建设游泳池,农村学生就只能到野外江河、池塘、水库、U 形水渠游泳,而这些地方深浅莫测、危机四伏,以致成为吞噬生命的“黑洞”。

3.缺乏應急处置能力

目前,许多乡镇街道尚未完全树立学生防溺水应急管理意识,把学生防溺水应急管理当作学校内部的管理,缺乏专门的救援队伍和装备,没有开展相关的应急救援演练。

三、中小学生防溺水安全教育的对策

(一)加强教育,增强学生安全意识

1.远离危险水域

从近年来发生的学生溺水事件中不难发现,溺水地点主要集中在水塘、水渠、水库、江河等不明水域。劳累和温差会导致学生游泳时抽筋而溺亡。这些不明水域往往温差变化非常大,水下情况复杂,极易诱发抽筋的现象。因此,学校要组织学生对溺水原因等知识的学习,增强安全意识,远离危险水域,要在家长的陪同下去正规的游泳池游泳,绝对不能私自去游泳。

2.拒绝盲目施救

一旦发现有人落水了,应教育学生切不可盲目下水救人,更不可手拉手下水救人,应该大声呼喊大人来帮忙,也可以打110报警,还可以寻找周围一些可以利用的救援物扔给落水者。如果落水者离岸边比较近,可以找一根长竹竿递给落水者,但一定要保证自身安全,采取智慧救援措施。

(二)加强演练,有效掌握安全技能

在保证不到野外水库、湖泊游泳,不盲目下水救人的同时,还需要定期对学生进行防溺水安全演练,学习简单的急救知识,掌握安全技能。例如,溺水者被救上岸后,首先要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但如果在野外溺水的话,救护车4分钟内一般不会到达,而大脑如果缺氧4分钟,脑组织就会出现不可逆转的损伤,所以在急救的黄金时间4分钟内应对溺水者进行心肺复苏。平时在学校习得的心肺复苏技能就能够帮助溺水者的脑细胞得到供血,很有可能挽救溺水者的生命。

(三)加大宣传,提升家长监管力度

双休日、节假日是学生溺水事故多发时段,学校要多途径向家长做好防溺水宣传教育工作,如发放告家长书、家访、短信提醒等,要求家长积极配合学校做好学生防溺水安全教育,对孩子的活动要知去向、知内容、知同伴、知归时,切实担负起对孩子的监管责任。对于家长长期外出务工的学生一定要交代他们的近亲或者村干部对其进行安全教育和监管,有效预防留守儿童溺水事故的发生。

(四)学校教育规范化、系统化

1.开展隐患排查,做好源头预防endprint

针对学生溺水死亡的特点,学校要组织人员对校园内的河流、池塘等易发生溺水的地方设置警示标志,添设救护器材,加装防护设施。对校园周边的河流、废弃水库、在建工地、人工开挖或自然形成的水潭、U 形水渠等存在隐患的危险水域,主动及时地通告师生、家长及当地政府、水利部门等,要求主管部门切实采取有效措施,防范学生溺水事故发生。

2.开设游泳课程,提高自护能力

针对我市水域众多、河道纵横的特点,学校将游泳作为体育课的达标项目,纳入课程体系,纳入教学考核。同时,学校还利用体育课或安全知识专题讲座,开展游泳基本知识、游泳安全注意事项及一些简单的自救、互救常识的学习,切实提高学生的自救自护能力。

3.聚焦暑期盲点,开展教师家访

暑期是溺水事故的高发期,学校要逐班排查,建立留守儿童和新居民子女家庭名册,明确监护人、责任人。根据排摸情况,由学校领导分片包干划定责任区,在放假前开展一次由学校中层以上干部带队的“暑期安全千万家”教师家访活动。特别是对外来务工家庭和农村留守儿童家庭的监护人、责任人加强宣传教育,学校逐一上门,面对面地将防溺水知识及要求指导到位,要求其加强监管责任,保障学生生命安全。

(五)重视社会管理,政府多措并举

1.加强管理力度,减少事故“陷阱”

政府、水利部门应加大对河道管理的力度,最大限度地防止在河道内挖沙取石,并回填挖沙取石后产生的深浅不一的“陷阱”。对工地水塘等危险水域要督促施工企业进行填埋或建立围墙,在可能发生溺水事故的水塘、水渠、河流等危险地段设立防溺水警示牌。暑期,聘请一些热心群众、教师、离退休人员等义务监管员(志愿者)组成学生安全监护小分队,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关爱学生生命安全的浓厚氛围。

2.兴建游泳场馆,丰富活动内容

政府要通过财政投入、体育彩票基金、企业捐助、个人集资等多方筹措专项资金,在水源丰富、有条件的村镇或学校兴建游泳馆。对于一些边远贫穷的地区,可通过调查摸底,选择适合游泳的安全河段,就地取材,围起天然游泳池,配置基本的安全游泳设施和管理人员,避免学生私自到危险水域去游泳或玩耍。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学校、少年宫的作用,积极组织开展暑期快乐营活动,丰富学生的假期生活。

3.提高应急管理能力

乡镇、街道要加强溺水应急救援演练,完善溺水应急处置预案,为应急车辆、船舶配齐救生圈、长绳等必要救护设备,确保一旦发生落水求助,能快速出击,全力开展救援、打捞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溺水死亡事故的发生。此外,密切掌握“网上网下”动态,快速处置苗头性的滋事行为,有效防止网络炒作,坚决防止事态扩大,确保社会稳定。只有全社会共同关注、通力合作,形成各负其责又整体配合的管理模式,才能防患于未然。

认知生命、敬畏生命、珍惜生命,是安全教育的应有之义,学校不能把安全教育简单异化为一系列的“不准”,而应该发挥学校教育优势,与全社会达成共识并具有与之配套的行动,以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学习安全技能。唯有如此,学生才能学会珍惜生命,懂得自救,或许那时,年复一年的中小学生溺亡悲剧也才能真正终结。

参考文献:

[1]陈天娇,季成叶,星一,等.中国18省市中学生溺水相关危险行为现状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07(23-24).

[2]林甲鹏.温州市中小学生防溺水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4(8).

[3]彭楚明.中小学生溺水事故的特點、原因及对策[J].课程教育研究,2015(25).

(浙江省长兴县洪桥镇中心小学 313000)endprint

猜你喜欢
水域游泳事故
学中文
古老鱼种重返伊利诺伊州水域
江苏:出台办法 对五类重要水域实行特别保护
废弃泄漏事故
听说你要去游泳 “妆”一下吧!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
游泳时小腿抽筋了
夏季旅行中的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