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时代职业院校学生的学习行为模式嬗变研究

2018-01-15 14:55赵莹王一如高立伟
价值工程 2018年4期
关键词:全媒体高职院校

赵莹+王一如+高立伟

摘要: “全媒体”概念诞生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如今在传播领域的实践中日复一日的丰富发展着它的内涵。在全媒体时代的大背景下,特别是教育部2006年颁布了教高[2006]16号文后,高职院校深刻体会着教与学行为模式的嬗变,本文将以此为出发点,对全媒体时代职业院校学生的学习行为模式做出研究。

Abstract: The concept of "Omnimedia" was born in the 1990s. Nowadays, its connotation is being enriched daily in the field of communication. In the context of the Omnimedia era, especially after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promulgated the document No. 2006 [2006] No.16 in 2006,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realized the transmutation of the model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This article takes this as the starting point and make research on the study behavior patterns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in Omnimedia era.

关键词: 高职院校;全媒体;学习行为模式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Omnimedia;learning behavior pttern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8)04-0200-02

0 引言

两千多年前,人类的祖先齐膝而坐聆听孔子、苏格拉底的教诲,时过境迁,学生的行为模式从一块黑板,一只粉笔,到一个盛满五彩斑斓世界的屏幕,再到一张无形的网——互联网将世界联系在一起,学习行为在全媒体环境的浸染和影响下,悄然发生着变化。纵观教育学家对教学模式的研究,教与学似乎都是建立在师、生的对立思维模式上的,要么遵循赫尔巴特的传统教学理论——以教师为中心,要么遵循以杜威为代表的学生中心论,如今,全媒体环境将帮助我们冲破二者对立的藩篱。

1 多媒体教学环境下,学生的学习行为模式

20世纪末到本世纪初,高职院校开始逐步普及多媒体教学,大部分专业课采用“理论+实践”教学模式,理论课在配备有多媒体设备的合堂教室中进行,学生依靠纸质教材、电子课件展示、教师演示和学习笔记获得新知;实践课在机房进行,学生人手一台计算机,按照教师讲解的内容进行操作实践,教师给予必要的指导。课下学生可以通过QQ等聊天工具或电话与教师交流。这种模式虽然摒弃了“一间教室、一块黑板和一支粉笔”的教学模式,强调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但仍存在诸多弊端:

①理论与实践分离,教在前,学在后,学生不能当堂课上手操作,不易于新知识的消化;过度强调理论知识,缺少实践创新机会,学生失去思维和行为的自主性,创新思维能力受到桎梏。

②知识技能的传授仍然强教师的主体地位,部分学生无法集中精力学习。

③课下学生的自主学习也显得枯燥乏味,缺乏对时间的有效管理。

④教师依据教材制定教学内容,忽略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学生接触学科前沿知识的机会少,教学内容与市场需求脱节。

2 工学结合大环境下,学生的学习行为模式

教育部[2006]16号文件要求,各高职院校要“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 一体化教学模式体现了职业教育的实践性、开放性和实用性,这主要表现在:

①教学过程由知识、技能的“传递”转变为“处理和转换”;

②教师从“单一型”转变为“双师型”;

③学生由“被动接受的模仿型”转变为“主动实践、手脑并用的创新型”;

④教学组织形式由“固定教室、集体授课”转变为“室内外专业教室、实习车间”;

⑤教学手段由“多媒体教学”转变为“网络化、信息化教学”。

3 全媒体时代,学生的学习行为模式

在变幻莫测的全媒体技术大潮中,新的媒体技术正在以疯狂的速度被人们创造出来并且更新换代,而且技术的发展变得无处不在,每一次更新换代也更有益于人类,正是在这样的背景因素下,学生对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笔记本电脑的兴趣空前高涨,移动学习应运而生,为职业院校的学生创造了大量的学习机会和学习环境,真正地打破课堂中的传统教学行为,学生可以通过即时的、随需所应地方位个性化的世界而实现随时、随地的学习。

国家教育部于2013年共分四批批准了2911门 “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包括教师教育、本科教育、高职教育、网络教育课程)立项建设,很多一线教师投入到建设资源共享课的浪潮中,与此同时各种资源建设的研究课题相继开展。然而相当多数量的教学改革研究主要发轫于如何提升资源共享课的共享性和应用性,如何建设更加优质的课程资源,以及建设资源共享课的途径和方式方法,鲜有针对资源共享课平台和互动媒体支撑下的学习行为的嬗变开展有效性研究,在“互联网+”背景下,课堂内外的学习行为,是否相比传统的学习方式有变革和改进,是否能够以学习者为中心实施教与学模式的创新,都还需进一步研究。

3.1 课堂学习的变化

①尽管传统教学方式被更为主动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所替代,但并不代表完全摒弃传统教学,在某些理论性较强的课程中,直接的教学方法仍然有其存在的空间,有了移动設备的增强之后,教学风格会变得更加生动有趣。比如,学生不必再分心于笔记,基于云功能的数字化笔记可以分享教师的模板和实例,并且向学生提供反馈,告诉他们怎样有效地做好笔记,而不是字字复制。endprint

②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并评估学生的理解情况。笔者所在的动漫制作技术专业,《影视视听语言》这门课程更注重学生的理解、创新和想象能力,当教师与学生共同赏析某一精彩影视片段时,教师期待听到每一个学生的发声,移动学习中的讨论平台,为学生提供了合作式的在线讨论平台,这种交流渠道的优点表现在:

1)学生可以监测和调整他们当前的理解水平;

2)学生扮演了积极地角色,并且更有可能保持兴趣和专注;

3)老师可以使用平台大数据来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全面的反思。

③混合式学习与翻转课堂。

全媒体教学环境下,教与学的行为抛弃了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教学模式,可以实现混合式教学,更好的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可以以自己的学习进度来学习,并自主寻找符合他们需要和兴趣的学习资源。

教学资源库、共享资源课程等平台利用全媒体技术整合文本、图片、视频、音频等各类教学资源,充分调动教师与学生参与资源建设的积极性,多渠道引入多媒体资源,为在校学生和校外学习者提供在线学习体验与分享的机会。

翻转课堂作为混合式学习方式的子集,更加适合职业院校的学生,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技术在课堂上接触到校外实训基地或真实生产环境下的一些基本技能,并在上课期间参与一些更具有合作性、交互式和创造性的训练。翻转课堂充分利用师生共处的课堂时间进行更高级、更深入的学习,主要表现在:1)翻转课堂支持广泛的教学和评估方法,更易于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以充分利用课程活动;2)学生更具有动力,教师的有效支撑作用更加明显;3)构建更加主动的学习环境,教师将课堂教学作为一种工具加以利用,不再是表面上对知识技能和概念的介绍。

④云班課。云班课是在移动网络环境下,利用移动智能设备开展课堂内外即时反馈互动教学的云服务平台,为学生提供移动设备终端的课程订阅、课件、视频、音频等资源服务;作业、考试等消息推送;讨论交流等语音互动及问卷调查等对教师教学行为的反馈评价,从而激发学生利用移动设备终端进行学习的热情,提高师生、生生之间互动频率与效率,实现教学即时互动、即时反馈评价。

相比较于目前盛行的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OOC),云班课更加关注校园内的课程教学质量,更关注小班化教学和在线学习+课堂教学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有益于职业院校的学生对课程深入、完整的体验和学习。

⑤游戏化学习和沉浸式学习。

针对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使用游戏设计技术、游戏思维和游戏机制来整合学习内容,是一种提高学生专注度、改善学习和激励学生有效途径。

沉浸式学习是重现真实世界体验的模拟、确保学习行为安全性的学习方式,学生可以完全沉浸到学习体验目标中。在学生对专业技能进行初步掌握后,教师可以利用沉浸式学习帮助学生巩固关键技能,学生在安全的环境中从自己的错误中获得教训,练习课堂教学中无法训练的技能,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表现评估他们的技能水平。

3.2 非正式学习

这里所说的非正式学习,特指职业院校的学生在课堂以外的学习环境下利用移动技术进行的学习,同时还包括了同类院校学生的跨校学习、或者中高职院校师生的相互交流学习。相比较于有组织的、课程经过精心安排的、有教师在课堂上引导的课堂学习,非正式学习更加凸显自由和自主,更倾向于碎片化学习方式。

教师可以运用正式教学的环境,利用微课等方式向学生引入有些特定的资源和技巧策略,以便于优化课堂外的学习,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不同的拓展领域内完成深度和广度的知识、技能拓展。

4 全媒体环境下国外学生的学习行为模式

当我们突破空间的限制,放眼到国外的课堂学习中,会发现国外的教学更加“先进”,在信息化建设及有效性应用上,也比国内实践更早。如美国、新加坡等国家,“互联网+教育”进程步伐比较快,无论是信息化资源建设,智慧校园,学习监控,还是师生互动,尤其是在教学行为和学习行为方式上,比国内更加智慧化和灵活化。如美国的“NEPC”计划提出了技术支持的学习模型和个性化网络学习空间建构;新加披的“21CC”驱动的教与学变革和“智慧国2015”计划致力于信息技术支持的学校创新教学实践和课程全面改革;日本的“i-japan2015战略”重点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信息技术应用,在教与学的模式改革及创新方面值得我们研究和借鉴。

5 综述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边界不断模糊,不同媒体之间在加速融合,全媒体时代已经到来。以信息需求和消费需求为导向,由内容融合、网络融合和终端融合构成的全媒体时代,深刻影响着职业院校教学模式的发展,同时也对职业院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教学模式必须作出调整和转变,探索适应全媒体时代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参考文献:

[1]Scott M,Lucy Kosturko,Jamie Mcquiggan,Jennifer Sabourin.移动学习引爆互联网学习革命[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6.

[2]孙俊三.从经验的积累到生命的体验——论教学过程审美模式的构建[J].教育研究,2001(2).

[3]程慧智.高职院校主体性教学的缺失及建议[J].职教论坛,2005(18).

[4]黄露.全媒体时代广告专业的教学实践[J].传媒教育,2015(11).endprint

猜你喜欢
全媒体高职院校
国产小成本电影全媒体推广的边际效应探究
浅析电视民生新闻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全媒体环境下主持人竞争力的提升
打造微公益品牌的“全媒体路径”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