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文静
摘要:林业产业是一项重要的公益性事业和基础产业,承担着生态建设和林产品供给的重要任务,推进林业产业发展能够有效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2015年,我国提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旨在从根本上调整供需平衡,促使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近年来,我国林业产业虽然取得一定成绩,但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林业产业的发展也存在一些问题。为此,本文针对当前我国林业产业发展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在林业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指出我国林业产业现状,同时也提出对策,旨在促进我国林业产业的良性发展。
Abstract: Forestry industry is an important public welfare undertaking and basic industry, undertaking the important task of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and forest products supply.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forestry industry can effectively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forestry. In 2015, China proposed a supply-side structural reform aimed at fundamentally adjusting the balance between supply and demand, optimizing and upgrading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raising the living standards of the people. In recent years, although some achievements have been made in China's forestry industry, due to many factors, there are also some problems in the development of forestry industry. Therefor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structural reform on the supply side of forestry industry, this paper pointed out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forestry industry in China, and put forward countermeasures at the same time to promot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forestry industry.
关键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林业产业结构;优化和调整
Key words: supply side structural reform;forestry industrial structure;optimization and adjustment
中图分类号:F30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8)04-0087-02
0 引言
目前,我國林业产业经济增长方式主要是粗放型的以劳动密集型为主,这样的经济增长方式远远不能满足我们在市场经济的情况下对林产品的需求。在此背景下,我国林业产业的经济增长方式急需转变为集约型以资金技术密集型为主。我们应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潮流下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和优化。林业产业是绿色发展的中坚力量。在全球加快绿色发展的历史潮流中,林业产业以其基础性、循环性、碳汇性、多样性和资源可再生、产品可降解以及涵盖范围广、产业链条长、就业容量大、产品种类多的特点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2016年,中国林业产业总产值达6.49万亿元,比2012年增长39.13%;林产品进出口贸易额达1355亿美元,比2012年增长12.4%;林业旅游休闲人数达26亿人次;林业主要产业带动就业人数达6000多万人。我国成为世界上林业产业规模最大、林产品贸易及林业休闲服务业增长最快的国家,为实现生态美、百姓富作出了重大贡献。在持续开展造林绿化的同时,加快林业产业转型升级。
1 明确调整林业结构的指导思想
1.1 提高林产品的附加值增加林业产业经济效益
在人类经济活动过程中,森林是第一道工序,是良好的森林生态环境造就了人类,并为人类繁衍和发展提供机会。在一定意义上讲,没有森林生态环境,就没有人类的社会生产和一切经济活动。
森林作为一种资源,具有明显的经济价值。其中最具经济价值的一种模式就是林下经济。林下经济是一种循环经济。它是以林地资源为依托,以科技为支撑,充分利用林下自然条件,选择适合林下生长的微生物(菌类)和动植物种类,进行合理种植、养殖,以构建稳定的生态系统,达到林地生物多样性,从而成为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在林业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我们要大力重视林业产业的经济效益,充分利用森林资源,提高林产品的附加值。
1.2 保护森林自然资源促进林业产业生态效益可持续发展
森林素有“绿色水库”之称。森林根系的固土保土作用十分明显。对于河渠和道路的防护林,其固土保土防止泥沙崩塌的作用更为明显。在林业供给侧改革下,要对自然保护区建设和野生动植物管理不断加强,湿地保护管理力度明显加强,同时推进草原的持续建设,总体上使森林的经营力度不断加大。
提高和改善森林生态环境质量,能够发展社会生产,提高社会产品质量,降低社会生产产品总成本;能够改善和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能够保障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进入良性循环的可持续发展轨道。因此,在林业供给侧改革中要加大对森林生态环境建设和维护的投资,使林业产业可持续发展。endprint
1.3 充分利用森林的舒适性资源注重林业产业社会效益
空气中绝大部分氧气来自绿色植物的光和作用,可以说空气中大部分氧气是由森林供给的。森林在为人类供给氧气的同时还为人类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从而满足人类对舒适性资源的需求。森林所特有的自然资源为发展森林旅游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森林旅游,作为人类与大自然交往并获得身心健康的人类特殊生态活动。在林业产业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面对激烈的旅游竞争市场,我们应使森林公园在旅游资源上发挥优势特点,走可持续生态旅游新路。生态旅游是旅游者在观赏大自然的旅行中感受清新空气、饮用清净天然泉水,从大自然生态系统里欣赏、了解许多奇特的生物物种形态、结构,让旅游者在大自然的怀抱里感悟自然生态美,从而达到增强民众环保意识,促进旅游与环保的共同协调发展,形成人与自然和谐一体化。
2 我国当前林业产业结构的现状
现阶段,我国林业产业发展在总体上是落后的,并且存在着各产业之间结构关系失衡、比例分配不协调的问题。林业各产业之间产业关联度不紧密。从总体上来看,我国林业产业仍然以林业第一产业为主体,由此导致我国林业经济增长方式仍属于典型的粗放型增长,是低级资源推动型经济增长。在这种经济增长的模式下,导致我国森林资源遭到严重破坏,森林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呈明显的下降趋势。并且由于林业产业投资主体的不明确,导致林业投资经常短缺,最终结果减缓了林业经济增长的速度。其中经济林以粗放式的规模迅速扩张,导致的结果是均产低、品种混乱以及经济效益上升缓慢。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不抓紧时间提高林业经济结构质量,必定会使森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功能降低、生物多样性的种类减少、森林防御病虫害的自然控制能力下降。进而影响到森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全面发挥。
我国林产品以初级产品为主,其中半成品居多。林产品的深加工以及高附加值少之又少。林产品的质量较差、档次较低并且品种种类不丰富,缺乏自主创新,产品换代更新慢,导致林产品供需结构矛盾突出。这主要是因为在我国林业第二产业中存在着结构性矛盾。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林产加工业属于科技含量较高的行业,对科技含量有较高的要求。我国当前自己生产的林产品销路不畅,产品受欢迎率低,仍需依靠进口大量林产品弥补国内的不足。林业产业结构的不合理以及低级化是我国当前林业经济发展中亟需解决的问题。
在林业第二产业中,林下经济通过多年发展,不断创新发展模式,取得了一定成果并积累了丰富的发展经验,但还存在着需要不断完善的问题。在林业产业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我们要着重解决这些问题,从而加速林业产业的发展。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是:现阶段我国的林业产业有一定基础,但规模小、模式和品牌单一、布局分散,产业集聚程度低,辐射带动能力相对较弱。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完善。多数林区存在交通不便,水、电、路基础设施薄弱,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困难,技术支撑力量相对薄弱。林业科技创新和推广滞后,总体开发程度不足,龙头加工企业数量还有待增加。大中型加工企业少,精深加工能力弱,产业链条短,产业集群化不够,没有形成规模优势,带动力不强。高端产品开发与精深加工滞后。
森林具有社会效益,能够为人们提供休憩娱乐的环境,森林的舒适性资源为发展森林旅游业提供了便利。在当前的林业产业结构中,林业第三产业所占比例极小。并且林业第三产业中的服务业发展滞后,硬件设施落后。森林旅游缺乏标准化、安全化的经营管理措施及服务标准。从目前的森林旅游情况看,在服务质量、卫生条件、安全问题等方面需不断提高。
3 我国林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
我国林业产业结构极不合理,其中以林業第一产业为主体,而本应处于主体地位的林业第二产业发展严重滞后,仍然以提供初级产品为主,林业第三产业的发展也比较缓慢,从各方面来看都表现出了明显的低级化。因此,在林业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我们应加大力度调整产业结构,使之逐步趋于合理,并且不断优化。最终使我国的林业产业结构呈现出合理化、高级化的趋势。
林业产业结构的合理化主要是指调整林业各产业所占比例,提高产业关联度,通过改变各个产业之间的在结构关系上不同程度、不同形式的失衡状态,从而达到林业产业结构关系的协调。使林业全要素生产率在林业各产业之间能够合理配置,充分发挥好林业各产业间的关联效应。林业产业结构高级化指的是在林业产业格局下,生产和提供那些加工度和附加值都比较高的产品与劳务的产业所占的比重不断上升,并逐步发展成为主导产业,以往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的林业产业格局逐步换变为以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
加大培育森林资源力度注重森林的生态效益。林业产业结构问题的解决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应该以“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作为契机,对森林资源进行分类经营,培育出更多优质森林资源。
培育主导产业加大技术创新延长林业第二产业产业链。我国林业产业目前仍以高消耗的经营方式为主,以林业为主导产业的产业格局尚未成形,低度化且不合理的产业结构始终制约着林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当务之急是尽快优化产业结构,彻底转变以往以牺牲资源为主的经济增长方式,建立以林业为主导产业的良性产业格局。调整林业产业结构就必须要发展林业第二产业为主导产业,提高科技创新,增加林产品的附加值,使林产品加工具有高的科技含量。坚持生态优先,合理确定林下经济模式及规模,确保产业发展与生态建设良性互动。
同时林产品要注重品牌效应,林产品加工业必须充分发挥其比较优势,构筑品牌优势,同时充分利用各地具有比较优势的林特产品,重点扶持社会投资主体投资木材加工业及林特产品,建立以林业为主的绿色品牌。
提高林业第三产业的地位和作用大力发展森林旅游业规范乡村旅游标准,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及安全措施。根据各地森林资源的特色,结合当地丰富的民族文化风情、多彩的饮食文化等资源,规范旅游市场秩序,强化旅游市场监管。创造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旅客深入参与型的可持续的旅游方式,打造新的旅游品牌,营造旅游发展环境,全面建设和提升旅游服务水平,带动其他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
参考文献:
[1]王立磊,戴芳,胡慧敏.林业产业结构对其总产值的影响分析[J].林业经济问题,2010,30(06):497-500,506.
[2]叶锋.我国林业产业结构与增长分析[D].北京林业大学,2009.
[3]张智光,刘建波,丁胜.可持续发展林业产业结构优化系统模型研究[J].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2003(01):19-22,2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