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我会问自己:为什么要读诗?在现实生活这么多的压力下,文学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
文学不是现实。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这样一种自信自在,在文学里是难能可贵的。文学如果变成要去谈功利、谈伦理,就已经不再是很好的文学了。
好的文学里一定存在过生命,无论是那个渡河而死的人,还是采莲的女子;不管是秦罗敷,还是因为丈夫到远方打仗,在床上辗转不能成眠的妇人。他们让我们感觉到有尊严的生命形态,让我们有刹那间的动情,感觉到生命的真实,这才是最重要的。
所以,我特别不习惯在文学里加入比较世俗或是现实的东西。我觉得,是文学把我们从现实里带出来。
我很喜欢意大利作家伊塔洛·卡尔维诺讲过的西方一个著名的童话故事。
有一个面貌丑陋的扫烟囱的老太太,一辈子都在扫烟囱。可是在寒冷冬日的某一天,她忽然可以骑着扫把飞起来。
伊塔洛·卡尔维诺说,创造了这个童话故事的作家是伟大的,他使几百年来生活在寒冷之地的人,忽然觉得生活不那么单调。
文学本来就不是真实的,那个扫烟囱的老太太从来都没有飞起来过。可是,所有的孩子,甚至大人,在某段时间内都相信过这个故事。
文学是照进单调贫乏的现实生活的一道阳光,给我们的心灵注入一种向往,这与现实生活无关。
那个“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的女子,在现实里可能有大大小小数不清的痛苦,可是在黎明看见太阳时,她可以说“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那一刹那,她的生命是华丽的。
一部文学作品之所以可以流传上千年,是因为当中有让我们觉得亲近的生命,好像身边的朋友。閱读的时候,可以感受到他们的喜悦、哀伤、孤独、希望,这是文学最大的力量。
(本文节选自《蒋勋说文学:从<诗经>到陶渊明》,文章有删改)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