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课外阅读课程推动学校内涵发展

2018-01-15 13:55李宏飞
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版 2017年7期
关键词:课程化课题研究课外阅读

【摘 要】高中生课外阅读课程建设,重在管理机制的建构、常态阅读实践活动的设计实施以及课外阅读教学课内化的实践研究。科学建构课外阅读课程化体系,利于实现读书文化与课程文化的互动融合,帮助学生在大量的阅读中积淀扎实的文化底蕴,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关键词】课外阅读;课程化;体系建构;课题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51-0065-02

【作者简介】李宏飞,江苏省邳州市明德实验学校(江苏邳州,221300)校长,高级教师,徐州市学科带头人。

江苏省邳州市明德实验学校以“大语文”教育思想为指导,以建设高品位有特色的“书香校园”为落脚点,以培育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为旨归,基于构建校本特色课程、打造优质学校文化的需要,着力于中学生课外阅读课程化探究和实践。

我们认为,加强课外阅读,能够促进高中生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判断思维和推理能力等的全面发展,促进学生智力潜能的持续开发,能够给他们提供可行的品行修炼的载体和平台,使他们获取做人的基本定力,有助于他们建构优良的精神家园。

基于这样的思考,我们确定课外閱读课程实施的整体目标是,以学生的发展需要为中心,继承语文教育多读多背多写的优秀传统,强调学生的主体投入,多渠道大容量引导学生参加读写实践,从而感悟语言、感悟人生。在此基础上,通过课外阅读课程化体系的构建,丰富学校其他课程分支的人文要素,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智力”背景,提升教师的人文素养,以“大阅读”营造校园的大文化,促进学校的内涵发展,并进而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整体提升。

一、完善管理机制——课外阅读课程化建设的必由之路

我校出台了《明德实验学校课外阅读课程实施纲要》,对课程分级目标、课时计划、推行方案、教学要求、各学段阅读书目、督查评价办法(含活动评价、过程评价、成果评价和反馈机制)和校本阅读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等都做了明确而具体的规定。在《纲要》的总体要求下,我们着力于五个方面的机制建设:一是关于课外阅读校本书目与教材的编制和使用;二是课外阅读指导教学策略研究;三是课外阅读与语文课堂教学的互动;四是学校课外阅读资源开发及应用;五是课外阅读成果展示策略与形式。

1.构建课外阅读监控体系。

监控体系包括:学生个性化阅读档案;课外阅读日志、专题阅读日志、课外阅读班级月汇报表、图书漂流卡、同读一本书的导读提纲;教师课外阅读素养与阅读教学指导能力提升的考评。重视课外阅读评价体系的构建,实施经典诵读考级,为学生颁发读书等级证书。根据学生阅读的广度、深度和速度,阅读的方法和习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进行循序渐进地指导和考评。

2.加强课外阅读常态教学与研究的管理。

学校总体规划课外阅读教学计划,抓好备课、上课、评课各环节。强化语文教师的研讨意识,提高研究能力。要求教师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一学期执教一节课外阅读研究课或示范课,每学期写好一篇研究性文章,积极参加各级各类论文、案例的评选。引导教师注重相关资料的积累,丰富教学和研究资源。

3.注重课程建设的资源研发和专题总结。

围绕课外阅读课程,编制校本教材“明德实验学校语文链接读本”和《明德实验学校阅读指南》。学校依托《明德学报》这个平台,梳理整合课外阅读课程化实验研究理论文章和相关成果,相继推出了“课外阅读课程建设巡礼”和“课外阅读课题研究通讯”两个专刊。学校还组织课题组成员从“研学篇”“操作篇”和“成果篇”三个维度精心编写了研究专著《基于高中生课外阅读课程化体系建构研究》。

二、拓展阅读平台——课外阅读课程化建设的必要抓手

我们积极打造阅读平台,首先,加强学校硬件建设,将学校阅览室升级改造,建成“学生书市”,可同时容纳1000名学生阅读;扩大电子阅览室的机位和阅读量,全天候对学生开放;图书馆天天开放,学生每周可借阅3~5本书;打造校园阅读长廊——精选100个古今中外经典故事,精心构图,中英文对照阅读;建设小型读书休闲文化广场,水草相连、花石相衬、绿树成荫、雕塑成林,石凳石桌俯拾皆是,给学生营造了自发阅读的环境。其次,创设个性化课堂学习环境,在教室墙壁上张贴古今中外关于阅读的名言警句,班班设立“图书角”,让学生家中的书籍流通起来;对一些功能室内外墙壁进行文化布置,体现理想、励志、勤学、文明等方面的主题,并且常换常新;橱窗图文并茂,定期展出古今中外历史名人的读书故事或经典文摘。第三,定期举办书籍展览、校园书市、参观国家级图书馆等活动,培养学生阅读习惯和求知兴趣;定期举办“作家进校园,文学接地气”系列阅读写作讲座活动。

三、构建读书文化——课外阅读课程化建设的重要载体

阅读文化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所学校只有师生都会读书,师生都热爱读书,才会形成一种积极向上、文化气息浓郁的校园文化,才能使师生在与人类崇高精神对话中受到熏陶、感染。

1.让教师读书成为学校工作生活的常态。

教师自身的阅读深刻地影响着学生的阅读,教师理应成为学生阅读的“先行者”“同行者”“导行者”。我校教师读书起始于“指令性阅读”,拓展于“专题化阅读”,致力于“潜沉式阅读”。

(1)“指令性阅读”。学校教师发展中心参照教育部提供的教师必读书目,为教师印发读书指南,教师每人每月要读一本学校推荐的书(每年至少10本,其中4本精读);用布置作业的形式,让教师学习《给教师的建议》《和教师的谈话》等书籍;组织专题读书征文比赛,开学第一周评出优秀读书笔记(对获奖者奖励200元书卡),以结集的形式进行成果展示。

(2)“专题化阅读”。由教师自己选定读书专题,分学科进行文本阅读、研讨,开展教师读书聊书活动。每学期教师都要在学科组里聊书一次,晒一晒自己的阅读成果,介绍自己的读书收获,推荐好书给同事分享。鼓励教师把聊书视频上传到校园网或学科微信群,留住自己的阅读成长史,这极大地激发了教师的阅读热情。

(3)“潜沉式阅读”。学校定期提供阅读书目和阅读材料,让教师走进书吧,静心阅读,潜心思考,主动汲取知识营养。

此外,学校成立“明德教师书友会”、建立教师读书节,引领教师全员参与读书活动。提倡教师读好四类书:读经典名著,铸文化底蕴;读理论专著,强教育能力;读科学艺术,悟生活理趣;读哲学历史,明晰人生方向、丰富认识视角。以“让读书成为教师的生活方式”为主旨,以“与书籍为友,为人生奠基;与博览同行,与真理同行”为口号,开展读书报告和读书论坛活动,以此丰富教师的读书生活,拓展教师的阅读时空。

2.让古诗文诵读成为校园不可或缺的文化风景。

确立以古诗文诵读为突破口,实施“亲近古诗文经典”工程,让那些积淀着智慧结晶、映射着理性光辉、浓缩着丰富情感、蕴涵着优美意象的古诗文来熏染学生的灵魂,以达到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的目的。具体操作办法是,语文教研组分年级列出计划和篇目,学生每天晨读课用15分钟朗诵古诗文,利用“课前三分钟”开展“课前一吟”活动,通过日复一日的古诗文诵读,丰厚了学生的知识底蕴,提升了他们的品性灵气,形成校园常态的阅读文化。

阅读,能提升学校的品位,给多彩的校园生活增添新鲜的活力。阅读,推动了学校的形态变化,让学生从应试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让他们在阅读中分享求知的快乐,积淀扎实的文化底蕴,体验精神的成长。最是书香能致远。毫无疑义,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建构和完善,必将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让更多的学生最终成长为大写的“人”!

【参考文献】

[1]曹瑞敏.以文化的力量推动教师专业发展[J].人民教育,2010(05).

[2]吕凤良,李宏飞.基于课外阅读课程化体系建构的研究[J].文教资料,2014(23).endprint

猜你喜欢
课程化课题研究课外阅读
中学英语课外阅读的课内支撑
故事妈妈提升课外阅读
基于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的低年级课外阅读教学指导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对“家庭教育课程化”的认识、探索与建议
课题研究与答辩评价机制科学化研究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歌曲表演唱应用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模式思考
浅谈班级主题课程与环境区域的有效运用
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现状调查与思考
校园文化“课程化”构建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