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三梅+王巾戈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进步,人民生活的愈加安康,老年人口寿命均有所延长,与此同时一些老龄化的问题也就接踵而至。高龄老人、空巢老人、失能失独老人等数量逐年上升,老年生病患者日益增加,而当前的医疗服务水平不能承受如此庞大的老年人就医压力,医疗资源短缺,为应对其引起的一系列问题,迫切需要探索医养结合的养老新模式。医养结合新型养老模式是通过整合多方资源共同实现“病有所医,老有所养”的远大目标。结合当前社会下的老龄化背景,从医养结合的概念入手,分析了多元化医养结合的模式,重点探讨医养结合的难点,并对如何健全完善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提出发展建议及对策。
关键词: 老年人;养老;医养结合;老年护理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8.03.040
随着我国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寿命延长,老龄化社会已经成为今天所必然的趋势,而老年人的生活也逐渐成为社会所关注的重点。当今“老年病”的种类繁多,但都具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即具有常发性、易发性和突发性。由于目前的医疗资源短缺,医疗系统还不够完善,老人的治疗和住院看护问题就是我们目前所困扰的难题。而当前的医疗和养老现状是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互相独立,自成体系,养老院没有相应的就医手段,医院里又缺少相应的医疗资源,缺少床位而不能养老,老年人一旦患病就必须在家庭、医院和养老机构之间循环往返,既影响治疗效果,又加重了家庭的担子。
1 医养结合的相关概念解析
1.1 医养结合的定义
“医养结合”是指由现代医疗资源与养老资源进行结合,以此达到社会资源的最有效利用,实现共赢。其中,“医”不只是单单的治病还包括了医疗康复保健服务;而“养”则包括生活照护服务、精神心理服务、文化活动服务。医养结合是利用医疗和养老合二为一的发展模式,把老年人的幸福的养老生活和完善的医疗服务放于首位,将养老机构和医院的功能耦合,把生活的悉心照顾和康复人文关怀融合进行共同发展的新型共赢模式。
1.2 医养结合的必要性
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图1资料显示,我国从2000年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60岁及以上人口占13.26%,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2.93个百分点,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8.87%,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1.91个百分点。然而,90-00年的十年间,60岁以上和65岁以上人口比例分别提升了1.77和1.45个百分点。可以看出,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在加快。
而且有许多的老年人患有不同程度的慢性疾病病症,如代谢困难,心血管方面等,其中无自理能力老年人的数量更是高居首位,他们需要更加悉心的照料与高水平的医疗服务,对养老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中国家庭的传统养老方式正迫切的需要进行改革。居家养老或者置于养老机构进行养老的模式,已经不足以适应当今老年人的医疗需要,正是基于这种原因,国家进行医养集合的一体化服务模式的改革也是大势所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多元化医养结合服务的模式
通过资料调查与实地考察,可发现目前我国的医养结合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2.1 医疗机构联袂养老机构共同探索
医疗机构联袂养老机构,是两者之间建立的合作。这种类型的医养结合方式具体是由医院的医师和护士按照合同约定,定期到养老机构对患病老人进行诊治,让老人在养老机构中也能得到专业的医师诊治。同时由于医疗与养老的针对性,能够对于老人梳理跟踪治疗档案,按照不同的病情提供针对性的医疗服务。这种合作模式实现了区域内医养合作,使老年患者的医养需求都能够得到满足,实现资源合理利用率最大化,实现双赢。
例如,沈阳市的红十字会医养从两年前便开始尝试这种合作,派出医护人员入驻大东区一家养老中心,不仅能够让老人享受到便捷的医疗服务,也缓解了医院床位紧张的情况。
2.2 医疗机构转型为医养结合的服务型
医院团队直接领导养老院,调整养老院的经营模式。这主要是对城市中已经过剩的公立医疗机构及资源进行整合,调整转型为老年人康复中心、护理院等等康复养老服务型机构。这种类型现在只在北上广才有探寻,如:北京市炼焦化学厂医院改成了焦化厂养老院,开设了长期接受有病老人住院的病区,缓解了病人病情在埋伏期时占用床位,造成医院费用成本高运营不佳的情况。
2.3 养老机构中设立相应的医疗专业服务对接合作
这类型模式主要是在公办的养老机构中实施。这主要就是要求养老机构自拨资金投资医院,由专业的医疗机构运营。被投资的医院外派医生和护士长期驻进养老院,这不仅需要家庭给予老年人支持,也需要政府给予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让老年人享受晚年生活的美好。比如,上海亲和源老年公寓内设的医院由专业的医疗团队经营,不仅对会员开放,也对外提供医疗服务。
3 “医养结合”的障碍
3.1 难以区分养老和住院的界限
各地存在着私立的机构,利用医疗制度的漏洞进行骗取保险的行为。现在已经有很多医院纳入了基本医疗保险服务试点运营、设立开放养老托老服务,由于目前政策关于这一方面没有明确细致的规定,从而使这些医院“钻空子”,把“养老床位”变造成“医疗床位”,利用医疗资金来支付养老的床位费;把住院老人一般的护理服务变造成“医疗诊治”服务,用医疗基金支付护理费用;用医保的名头给老年人开各种中医保健处方,来套用医保基金的行为。这些严重影响了当前资源的运用,也对广大参保人员的根本权益造成了损失,并且这种行为也会增加两者之间的合作难度。
3.2 养老机构中设立专业医疗服务难度大
随着我国逐步迈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数量增多,进而养老成本的增加,也是部分养老机构自身的能力所限,那些专业化程度深的养老机构可以以自身为基础去顺利增设专业的医疗服务,并且以良好的状况发展,而专业化程度低的养老组织往往受自身基础条件所限,无法或难以增添专业医疗服务,在这一趋势下加大养老机构的等级分级,令有限的资源集中在小部分專业化高的养老机构手中,这既不利于医疗、养老资源利用的服务目标,也不利于区分医养结合的层次,又会使开展专业医疗服务的养老机构无法正确根据城市定位去契合本地的人口结构、实际养老需求,会使得养老机构盲目逐利而定位与高利润的市场、瞄准利润人群的需求,无法实现医养结合的初衷目标。
3.3 缺乏老年护理专业化人才
从医疗机构来说,我国医护比例与国际标准水平还是不能相比的。这也是现在养老机构、医院机构面临的共同难题。而现在专业护理方面的人才培养没有得到重视,相关的护理专业人才还有所却反。
其中缺乏政府的重视是一方面,缺乏对于护工培训的补贴及标准化的考核,缺少规范的管理制度。其二是当前社会对于护理人员的认知,认为护理人员的社会地位低。其三是对于护理队伍的知识培训摄入还有待补充完善。
4 优化“医养结合”服务模式的措施探究
4.1 政府健全医养结合的服务体系标准
在医养结合的新模式下政府的定位是根本,只有政府做好带头作用,才能调动社会各界的积极性。这就要求政府做出具体的标准和优化措施,不能只能做到简单的吃药打针等医疗服务,而是应该要达到能解决不同老人的不同医疗需求,得真正的体现医养结合的服务理念。
4.2 运用“互联网+”技术实现在线远程医疗服务平台
当今是“互联网+”时代,要合理运用互联网的技术运用在医疗服务之中,这就要求医院制定老年人护理等级评价体系。通过老年患者,建立每个人的身体档案数据并联系医疗体系的大平台,同时积极要求医师护士掌握互联网技术,通过建立网上的寻医问药咨询窗口,使不方便就医的人群在家得到简单的治疗,在前期控制防止病情加重,让医生进行远程诊病,能够尽力缩小由于医生人员不充足而带来的种种问题。
4.3 切实加强医养服务的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当今医养结合的最主要的问题就是,缺乏专业护理人才,人才的问题需要多方面的协同解决。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是一种对专业技能要求较高的特殊服务,需要具有不同水平专业能力的、经过系统严格培养背景的专业人员。
政府首先要与医学院进行双向联合,医学院可以增添护理的课程,规划好教学方式,制定完善的培训标准,定期分批让学生到医院进行护理实习,缓解人员的不足,学校给学生提供就业岗位;第二,政府可以通过补贴一些专业的培训机构和有经验的养老机构合作共同开展养老护理员的培训,定期进行考察,对于表现优秀的人员进行奖励,逐渐提高养老服务队伍的专业化水平。
另一方面,还要有规范养老人员的管理制度,设立护理联盟,建立起服务人员的资格认证或者是职称评定体系,定制等级分级奖励。保证他们的职业发展方向,保障他们的权益。人才队伍的不稳定主要还是来自护理人员的认知,认为护理容易被人看不起。为了稳定人才队伍必须得提高护理人员的社会地位,通过媒体的宣传提高其社会地位,得到社会的认可。在经济保障这方面给予相应的社会优惠和倾斜政策。对于现任的护理人才的后续培养,医疗机构可以在医养结合机构之间进行人员有序交流流动,再者进行二次教育巩固现有的知识体面,学习新的护理专业知识。
参考文献
[1]鲁於,杨翠迎.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构建研究回顾与评述[J].社会保障研究,2016,47(04),99-106.
[2]孟颖颖.我国“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发展的难点及解决策略[J].经济纵横,2016,368(07):104-108.
[3]成秋娴,冯泽永,冯婧,王悦,黄艳,陈晓剑.国发展社区医养结合的必要性、可行性、困境及建议[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6,33(05):18-20+64.
[4]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院和农经司课题组.推进我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问题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16,2708(04):5-30.
[5]任勤,黃洁.社会养老对老年人健康影响的实证分析——基于城乡差异的视角[J].财经科学,2015,324(03):115-126.
[6]詹运洲,吴芳芳.老龄化背景下特大城市养老设施规划策略探索——以上海市为例[J].城市规划学刊,2014,219(06):48-55.
[7]黄佳豪,孟昉.“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必要性、困境与对策[J].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14,7(06):67-72.
[8]穆光宗.我国机构养老发展的困境与对策[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51(02):37-44.
[9]高岩,李玲.机构养老服务研究文献综述[J].劳动保障世界(理论版),2011,(07):49-51.
[10]马晓河,崔红志.建立土地流转制度,促进区域农业生产规模化营[J].管理世界,2002,(11):6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