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沪广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实践及政府支持借鉴

2018-01-15 09:43
现代商贸工业 2018年3期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创新

摘 要:文化创意产业已成为引领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融合发展是其主流趋势,在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是政府的支持。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的探索走在全国前列,总结梳理其主要做法认为,要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在政府支持方面要做到四个注重,即注重政府与市场的协同驱动、注重文化创意产业与特色领域的融合创新、注重文化创意产业与特色领域的融合创新、注重品牌培育与品牌衍生的并行发展。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政府支持;创新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8.03.002

1 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的内涵

创意经济作為知识经济重要组成部分已渗透进经济社会各领域各行业,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其他行业间多向交互融合态势明显,催生出以创造力为核心的新兴产业——文化创意产业。它的发展规模与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实力高低的重要标志,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一大新引擎。

近年来,文创产业的发展,特别是文创产业融合发展在中国也得到重视。所谓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是指推进文化创意发展,促进其与实体经济中其他相关产业的深度融合,实现各行业之间的优势互补,共存共生,促进产品、服务、业态创新,促进就业,满足多样化消费需求,提高人民生活质量;能够加快实现由“中国制造”转向“中国创造”,成为国民经济新增长点,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产业竞争力。文创产业融合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合理规划、扶植和引导,特别需要制定相关产业政策,积极探索创新整体的管理体制机制,培育形成系统协同机制,鼓励混业经营,激发行业发展的内源性驱动。

2 国内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的实践经验

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发展,最重要的是政府的支持。总体上看,京沪广在这方面的实践探索走在前列,可总结出一些可借鉴的经验。

2.1 北京实践

北京的文创产业不断与其他产业融合,“文化创意+”不断拓展文创产业领域,特别是与科技的融合业态引领作用突出。

2.1.1 发展现状

总体实力不断增强。“十二五”期间北京文创产业稳健增长,整体发展速度高于地区经济年均增长速度。2016年,北京全市文创产业产值增加值为3570.5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14.3%。

产业融合势头强劲。“文化+”新兴业态层出不穷,“文化+科技”、“文化+旅游”、“文化+体育”、“文化+金融”等跨界融合项目涌现,各区依托自身资源优势,推动文创产业功能区特色化、差异化、集群化发展。

产业服务体系优化。针对文化创意企业需求出台相关政策,初步建成了O2O综合服务网络,成立首都文化产业协会,设立北京文创双高人才发展中心等,为北京文创产业营造了更好发展环境。

2.1.2 主要经验

稳固创新发展核心地位。全面促进文化理论、体制、内容、消费模式、传播手段等领域的传承与创新,以“文化创意+”不断拓展文创产业领域,创新产业发展模式与业态,坚持以“双创”战略激发创意新活力。

把握产业融合发展趋势。以产业融合发展为主导,提出文创产业“十大融合发展行动”,积极构建“文化创意+”经济发展新模式,催生新业态。确定了重点培育动漫游戏、视听新媒体、3D打印、绿色印刷等新兴文化科技融合业态发展方向。

强化政府支持引导力度。不断搭建完善知识产权营运共同服务平台、文创领域专业化人力资源服务平台、产业协会等各类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服务平台,营造更优发展环境,促进交流展示、信息共享、融合发展。

2.2 上海实践

上海作为我国率先发展文创产业的城市,有较深厚的文化积淀,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2.2.1 发展现状

规模结构更加优化。“十二五”期间,上海文创产业总产出从2011年的6429亿元快速增长至2015年的12074亿元,增加值也从1924亿元增长到3020亿元,成为上海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

融合发展趋势更加显著。出台多项产业融合政策,比如《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国务院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等,进一步深化了文化创意与科技、金融、贸易等相关产业的渗透融合。

政府引导扶持更加有力。以融合发展为主线,围绕行业发展、金融财税、队伍建设、园区管理等制定一系列扶持政策,为推动上海文创产业融合发展提供了前提保障和坚实基础。

2.2.2 主要经验

准确把握创新驱动的时代要求。树立软要素引领发展的理念,着力营造适宜的文创产业发展“软环境”。在规划布局、人才引进、体制机制创新有切实举措,创新提出文创产业和城市宜居产业融合发展的思路。

紧紧抓住创新融合的发展主线。加强文化与金融的融合,初步形成“银行贷款+产业投资基金+上市融资+财政专项资金”的多元投融资形式。加强文化与科技的融合,形成了一批有亮点的文化科技创新示范工程。

坚持注重市场主体的培育壮大。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积极转变政府职能,以企业需求为核心不断加大文创产业政策创新,加强政策引导,从资金、人才、品牌打造、知识产权保护等多个方面给予政策保障和扶持。

2.3 广州实践

2.3.1 发展现状

产业快速发展,地位不断提升。文创产业已成为广州市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之一,对就业、外贸、税收、市场主体等的贡献日益突出,文化产业、特别是文创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提升。

产业融合转型,区域错位发展。重点打造文化会展、新闻出版业、文化旅游、文化设备制造等文化服务行业,在聚集发展的基础上,实施区域错位发展,有力促进了文创产业的融合发展,促进了产业的转型升级。

业态不断涌现,发展领跑全国。文化创意家具制造、文化创意产业园旅游、广府饮茶文化旅游、文物博物馆版权交易等新兴融合业态不断出现,“文化+科技”成为当前广州发展一大亮点,文化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

2.3.2 主要经验

以科技创新为重点依托。着力推进“文化+科技”,特别大力扶持与“互联网+”产业的融合发展,网络游戏、互动社交、动漫、新媒体等发展成为新兴的优势产业。

以政府支持为发展推手。出台系列政策促进文创产业的繁荣发展。如通过出台扶植动漫和软件产业发展的系列文件,吸引国内外大型软件和动漫企业落户广州。在政府政策的引导下,广州网游动漫产业的发展一直全国领先。

以消费市场为驱动导向。广州把握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质量提高带来的消费升级趋势,引导文创产业业态调整,打通与通信、传媒、娱乐等多领域、多产业的融合通道,诸多文创产业新业态不断涌现。

3 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中的政府支持启示

3.1 注重政府与市场的协同驱动

强调文创产业的跨界融合,并通过创新服务理念、优化发展软环境、完善政策体系(涵盖产业规划、产业促进、知识产权、专项资金扶植、分类认定类政策)等措施,为推进文创产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保驾护航。为克服原有体制下文化管理碎片化、交叉化的弊端,整合现有文化要素资源和行政资源,京沪广都进行了管理体制的创新探索,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管理协调体制。其相同点是:专门成立推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或协调领导小组,由地方党政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相关职能管理部门负责人担任组员,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统一管理协调工作。积极推进政府职能定位和政策导向转换,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着力提升文创企业国际竞争力,加大对小微文化创意企业的培育扶持,鼓励微创新、草根创新、共享式创新,进一步培育和强化市场机制和市场主体作用。

3.2 注重文化创意产业与特色领域的融合创新

立足城市发展定位和区域特色,提出了差异化的创意经济时代融合发展的理念。比如《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提升规划(2014-2020年)》提出:到2020年,构建起富有首都特色的“3+3+X”文化创意产业体系,即传媒出版等传统行业、广告设计等优势行业和与其他行业的其他融合业态。文化科技融合方面,确定了重点培育动漫游戏、移动互联网应用、视听新媒体等新兴文化科技融合业态。文化金融方面,确定了大力发展文化消费金融、文化信贷服务、文化投融资服务。再比如,上海根据其文化和经济基础,率先提出“四新”概念,即“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凸显了跨界融合特性。重点措施是,除推进文创产业与科技、金融融合发展之外,大力推进文创产业与制造、贸易、城市宜居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注重突出地域文化特色。同时,加强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建设和交易平台搭建。

3.3 注重园区运营与城市发展的互动耦合

着眼产城融合发展新态势,整合文创产业集聚区资源,加快形成集创意、生产、文化、旅游、体验、休闲、消费于一体的创意街区、城区。如北京将形成“一核、一带、两轴、多中心”空间发展格局(一核是以首都功能核心区为空间载体的“中心城文化核”;一带是以中关村海淀园和石景山园为核心,向东、向南延伸的“文化科技融合带”;两轴是长安街及其延长线的东西轴和城市中轴线的南北轴;多中心是以功能区和分片区为中心,辐射带动周边区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上海将形成“一轴、一带、两河、多圈”的文创产业整体格局(“一轴”指西起朱家角、虹桥商务区,东经浦东金桥、张江,延伸至国际旅游度假区;“一带”新经济圈的重点是抓住“中环”和“外环”附近工业用地和“外环沿线区域生态经济圈”;“两河”指沿黄浦江和沿苏州河文化创意集聚带;“多圈”指结合城市商业副中心和特色小镇、文化旅游区域建设,形成文化创意产业“多圈”集聚)。广州则在总体空间布局上突出差异发展、互为支撑,布局合理的三大特点,即创意产业主要在内环线内集聚,“内小外大”行业集聚的空间分异明显,高校附近创意企业集聚群显现。

3.4 注重品牌培育与品牌衍生的并行发展

大力鼓励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企业制定实施品牌发展战略,加强对品牌打造的政府支持力度,同时紧扣地区发展中心工作,通过系统策划创意活动和展会,打造一批具有地方特色,且拥有较高知名度、美誉度的创意品牌。如北京国际喜剧演出季、北京国际音乐节演出季暨北京国际音乐节,上海国际电影节、中国国际动漫游戏博览会,广州漫画节、广州纪录片节等。同时,政府积极支持鼓励文创企业、产业园区、文化机构在明确自身品牌定位基础上,探索品牌建设与相关产业链、衍生产品、产业集群的结合。如故宫博物院坚持以文化创意为核心,注重创意与功能的有机融合,成功实现传统博物馆文创衍生品的开发转型;上海的M50在众多园区中率先提出品牌建设理念,深入探索品牌衍生,致力于“从单一产品发展到一组产品”,同时借助外援实现“跨界合作”,以踏入新的文化产业领域。广州通过出台扶植动漫和软件产业发展的系列文件,吸引国内外大型软件和动漫企业落户,重点扶植孵化出喜羊羊与灰太狼、猪猪侠、巴啦啦小魔仙、快乐酷宝等多个国内动漫知名品牌。

参考文献

[1]彭婷.广州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研究:基于与伦敦的比较[D].广州: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6,(5).

[2]傅蜜蜜.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比较研究——以广州和英国城市为例[J].城市观察,2016,(1).

[3]吴博宁,艾新新.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探析[J].经营管理者,2017,(02)上.

[4]黄丽坤.京沪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比较研究[J].經济数学,2017,(03).

[5]花建.文化创意产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四大路径[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04).

猜你喜欢
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创新
“创意人居城市”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经济新常态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