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克里温纳教学理论指导下的《语言学导论》课堂教学探究

2018-01-15 09:50郭滨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7年12期
关键词:课堂教学

郭滨

[摘要]斯克里温纳(Jim Scrivener)认为英语教学是一种经验式的学习循环过程。课堂教学有多种教学模式:逻辑直线型、主题辐射型、丛林路径型和零星碎布型。本文将其教学理论运用到《语言学导论》课堂教学中,试图创造出灵活的课堂教学形式,让枯燥被动的语言学课程学习变为灵活主动型学习,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以此改善语言学课程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斯克里温纳教学理论;《语言学导论》;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7)12-0100-02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7.12.043 [本刊网址]http:∥www.hbxb.net

引言

《语言学导论》课程是英语专业研究生阶段开设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其目的在于加强研究生对语言的进一步认识,促进其创造性思维的开发与研究语言的综合能力的培养。英语专业本科高年级阶段开设过《语言学教程》,其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人类语言研究的丰富成果,提高其对语言的社会、人文、经济、科技以及个人修养等方面重要性的认识,培养语言意思,发展理性思维。语言学作为独立的一门学科,对其他领域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并被不断应用于解决许多与语言有关的问题,如外语教学、词典编撰、翻译、人工智能、失语治疗等。伍铁平说语言学为领先学科。语言学学科能帮助年轻人的人文修养、知识结构乃至思维方法、语言学知识都具有积极的特殊的作用。然而语言学课程内容比较抽象,譬如,它包含许多术语、概念、论证、推理,时而还有一些表格、公式等。课程教授的方式一般是教师讲解。如果老师缺乏热情和灵活的教学方法;讲授时缺少必要的实例来说明、解释等,学生会产生畏惧心理。

由于课程概念理论较多,加之本科阶段和研究生阶段内容有重叠部分,学生感到课程学习枯燥乏味,不尽人意。这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将斯克里温纳教学理论运用到《语言学导论》的课堂中,将课堂教学形式多样化,认为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的课堂不同于本科生的课堂。教学应该偏重于老师引导,学生主讲为主。纯理论化的概念等知识再一一讲解已没有必要。教学应该更加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及启发式创新性教学,用语言学中的概念理论去理解语言实例,用语言实例去创新语言理论,增强语言的实用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斯克里温纳教学理论

斯克里温纳认为学习的过程应当包括五个步骤:第一,采取行动(Do);第二,回忆做了些什么(Recall);第三,进行反思(Reflect);第四,得出结论(conclude);第五,用那些结论去告知或为将来的实践经历做好准备(Prepare)。这构成了一个经验式学习循环模式。

区分教与学很重要。信息、指导、帮助可以再各个学习环节加入,但是自我学习的过程是很关键的。英语教学的课堂可多种多样。课堂教学包括逻辑直线型(logical line)、主题辐射型(topic umbrella)、丛林路径型(jungle path)和零星碎布型(rag-bag)教学形式。四种课堂教学类型各有特色,皆有利弊。具体来说,逻辑直线型(logical line)呈现项目递进式,教学效果明显,对学生的学习又推进作用;目标明确,重点突出。但它会对个人的需求的反应受限,有些绝对性,并且难以做出概述。主题辐射型课堂教学紧扣主题,教学呈现多样性,有明确的学习的框架;但对于枯燥的主题的联系含混;很容易变成零星碎布型教学模式。丛林路径型教学课堂充满革新挑战性,它以人为本,对即时需求须做出反应。这种课堂中需要强烈的个人洞察力。但是它驾驭不当,会导致课堂教学漫无目的,偏离计划和准备;最终导致成为零星碎布型教学。零星碎布型教学课堂中的教学活动没有联系。若有效使用,这种课堂活动呈现多样性;活动时常会带给师生惊喜,娱乐性较强。但若使用不当,教学活动将没有目标,不知走向。学生更对期待老师给予新的惊喜。

二、《语言学导论》认知教学五步法

在语言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认知主体,学习过程必须是学生积极主动探究、善于发现问题、乐于解决问题的过程。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互活动,以伙伴或小组形式进行探讨、交流、合作式学习以求共同完成学习目标。英语专业硕士生的学习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主动发现问题、协同解决问题的能力。研究生阶段的《语言学导论》课程教学与本科阶段要有区别。学生学习不再停留在对概念的理解和消化,而应该是更主动、更能积极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研究生阶段《语言学导论》课堂学生可遵循以下认知教学五步法:第一,提前准备、了解主题;第二,理解概念,寻找实例;第三,对比分析、发现问题;第四,解决问题、作出论断;第五,形成思想,做出创新。这也构成了一种经验式教学循环。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认知能力得以加强。

三、《语言学导论》课堂教学具体操作

《语言学导论》课程内容涵盖丰富。大学本科阶段老师一般采用老师讲解为主,学生对概念的把握有一定的困难。硕士研究生阶段,学生应进一步消化这些概念和理论,并能运用概念和理论去分析与批判或归类整理语言实例,以便做出创新,让语言最有效地服务于人。因此老师引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必须取代老师一言堂的本科阶段教学。结合斯克里温纳教学理论,湖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语言学导论课程组针对2016级硕士研究生的《语言学导论》课程做了课堂教学改革。课堂教学形式多样。例如:在讲解语言一章时,采用逻辑直线性课堂,老师先给出关于语言的历时代的不同定义,让学生找到其变化与改进之处。然后再请同学总结语言的定义;讲到语言区别性特征时,老师给出几个概念的定义,由学生一一举出实例来理解消化概念。这堂课老师和学生沿着设定的逻辑路径递进式地从语言的定义过渡到语言的特点再到语言的区别性特征。通过这些活动的设计最终完成学生对语言学的学习任务把握的教学目的。又如在讲解语言的变化这个主题时,老师采用了主题辐射型课堂教学。学生被分为五小组,分别以抽签的形式完成既定任务:语言的变化涵盖的方面,变化的缘由与实例证明,语言变化的影响,以及每位学生最感兴趣的关于语言变化的论文介绍等等。课堂教学活动围绕这个主题开展。关于语用学,老师会给出一些语言材料由学生自己去用语用学的概念如上下文、认知语境、文本语境、言语行为理论、合作原则、礼貌原则、关联理论、模因论、顺应论等进行探究。对后面两个新理论,老师会做简单地解释,让学生先预先了解。学生根据这些理论去探讨语言材料,了解语言只有在一定的语境中有其特定的含义。丛林路径型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会随时提出质疑,师生双方共同探讨、分析和解决问题。比如在讲解语言与认知的关系时,老师让学生先关注认知语言学方面的论文,每位学生做一个十分钟的汇报。他们选取的材料和认知语言学的概念可能有所不同。可能涵盖很广,认知语言学的认知语义、认知语法的概念例如隐喻、转喻、范畴理论框架理论、凸显理论、背景理论、语法化等层面来探讨语言实施。这种零星碎布型英语课堂是由一些不太相关的活动组成。但大家会对语言与认知的关系有个全方位的了解。学生会对感兴趣的主题加以探究,提出问题;这样的教学中学生的参与度更高。

遵循《语言学导论》课程的认知教学模式,在各种课堂中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新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得到充分地锻炼和提高。《语言学导论》课程要达到最佳教学效果,在线教学资源库必须配套进一步开发。包含“教学课件”、“练习讲解”、“理论与实践”、“补充阅读”、“在线测试”、“课程论坛”和“相关链接”等单元。“补充阅读”想学生根据各章节的内容,向学生提供相关的语言学论著的节选、语言学研究论文以及往届毕业生语言学方向优秀论文,内容包括语言学术语阐释、主要语言学理论及流派的介绍、最新学术成果及发展趋势介绍等等。另外,重视教学方法和课堂讲授艺术;严格把关内容的筛选和统一;语言学教师队伍的建设等都对硕士研究生语言学课程的发展与建设有益。《语言学导论》课程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语言的博大精深、语言的服务意识,要求语言学爱好者进一步深入探讨,让语言的应用更加广泛。

猜你喜欢
课堂教学
从“会读”到“会写”的课堂教学策略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高校课堂教学探讨
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
高效课堂教学中的活与实
课堂教学中示范应注意避免的四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