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卿 吴伟伟
[摘要]“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平台呈现多样化、微时代的特点。目前高校思政教育平台主要有课堂教学、网络教学和实践活动教学平台三种。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以学定教、顺势而导,充分利用好这三种平台,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于高校大学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关键词]互联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平台;调查与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7)12-0046-03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7.12.020 [本刊网址]http:∥www.hbxb.net
“互联网+”背景下,移动互联网技术和传统产业深度融合,不断推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形成智能型、协同型、服务型的新产业生态体系,人们的“三观”、价值取向、生活习惯和获取信息方式等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在新一轮的高校改革和转型发展趋势下,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逐渐突破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单一的教学模式,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呈现出多样化、微时代的特点。
为了解当前高校中采取的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现状,课题组于2016年5月对山东三所高校的在校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本次调查采用了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学生,一共发放问卷800份,回收了789份,经筛查有效问卷780份,其中男女生样本分别占了50%。专业涉及建工、机电、医护、人文、经管等多个专业,专业范围广男女比例适当,具有一定的可信度和代表性。
通过对调查问卷统计分析发现,各高校都开设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不仅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开设思政课,其它专业也是把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设置为公共必修课,而且思政课的所有科目能基本贯穿于高校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这就为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提供了特殊的优越条件。调查分析,目前各高校主要通过三种平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一、课堂教学平台——高校思政教育的主渠道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毋庸置疑,课堂的理论讲授仍然是当下对年青一代灌输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宣传爱国思想、爱国理念的基本方式。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和人文素养课。调查显示,有98%的学生表示他们所在学校至少开设了一门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有60%的学生表示他们学校开设的思想政治教育课要求很严格,迟到旷课多次没有平时成绩,也不能参加期末考试拿到学分。另外有20%的大学生表示,他们学校规定思政课程如果挂科不能参加补考,只能重修去学习。有40%的大学生表示自己非常理解学校重视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目的,知道思政教育课程育人功能的重要性,但因为学校对这门课程的学习提出过多规定而产生了逆反心理。
尽管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传统课堂教学方式存在异议,但至少目前课堂教学平台仍是高校思政教育的主渠道。很多高校还是沿用了这一经典的思想政治教育平台来达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目的,同时学校其它各门课程也要守好自己的一段渠、种好自己的责任田,使其它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和育人目的。
二、网络教学平台——高校思政教育的主阵地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络+课堂的教学模式日益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主要选择。网络教学会满足学生对知识性学习的需求,而课堂教学则来满足学生对认知性学习的需要,这样线上和线下相结合,教师从传统的知识性灌输转变到启发式、引导式和针对性教学上来,改变传统权威式的教学模式,从而提高学生对思政课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网络教学平台的运用,为多主体共同参与教书育人提供了便捷的教育途径,也为学校“大德育”体系的构建创造了条件。通过专题网站、QQ群、微信、微博公众平台等媒介方式讲述大学生听得懂、乐意看、愿转发、爱点赞的思想政治理论故事,走好指尖上的群众路线,开展有温度的教育和思想引领。
调查显示,有88%的学生表示自己学校开设了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的网络教学平台。有76%的学生表示自己学校在校园网站上开通了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网页”。有60%的大学生表示自己能够利用QQ群、YY语音、微信群等新平台来完成思政课程的学习任务。在调查中了解到,学生所在学校的一部分担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老师也开通了个人微博、微信公众号、朋友圈,并充分利用这些平台与学生们进行交流,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目前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中已普遍采取全新的网络传播平台的教育教学模式,来完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网络教学平台的广泛使用加强了教育信息的双向交流,增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获取的信息更全面、更丰富、更有趣。也由于网络传播平台覆盖面广、交互性强,师生间的沟通变得更便捷、更及时,这客观上也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但网络教学平台也存在着去权威性、重形式轻内容、不容易控制等一些问题。尽管各高校做法不尽相同,效果也千差万别,从共性特征上看,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已普遍采用网络传播平台这种新的教学平台。
三、实践活动平台——高校思政教育的主舞台
学习的目的在于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为达到思想政治教育预期的效果,必须把思政课从理论应用于实践,也必须把理论从空中回到地上,因此思政课教学除了课堂教学和网络教学外,还会组织形式多样、寓教于乐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潜移默化地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目前实践活动主要有社团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和微公益。
(一)社团活动
高校中传统的班集体观念日益淡化,学生经常以宿舍、社团、协会等小集体进行学习、活动,因此高校思政教育实践的平台逐渐转移到以兴趣爱好和特长为基础的大学生社团中来。在很多高校中都成立了与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社团组织,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会、中华历史协会、文明知行协会、社会观察协会、新农村研究协会、白求恩志愿者协会等等。学生们通过组织各種思想性、趣味性、知识性的社团活动,如学术研讨、知识讲座、演讲比赛、主题征文、知识竞赛等与大学生德育相关的活动形式,加强学生们对思政理论课及与德育相关知识的理解,丰富内心世界,强化自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调查中有80%的大学生表示自己参与过与思想政治教育有关的社团活动。有75%的学生表示自己能够接受这种把学校的社团活动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教育方式。有70%的学生认为与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社团活动在客观上更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更加积极健康向上的生活和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成才;但也有10%的学生不喜欢这种社团。
社团作为学校校园文化的活动平台,是大学生除课堂外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把社团活动与高校思想政教育的开展有机结合起来,可以在大学生自觉自愿的社团活动中,潜移默化的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也是一种寓教于乐有效方式。
(二)社会实践活动
社会实践活动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另一个重要平台。现在高校与地方企事业单位都建立了与思政教育有关的社会实践基地,如历史名迹、博物馆、纪念馆、安全警示基地、社会主义新农村、典型企业等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学习一般是理论授课和社会实践两部分,教师在讲授一部分或全部理论课后会组织学生在期中、期末或节假日参与社会实践。例如依托“三下乡”等社会实践让学生“接地气”,感受人们的生活,了解人们的疾苦;组织学生参观历史名迹,如甲午中日战争纪念馆和南京大屠杀遗址等,让学生亲临历史,增强学生的历史责任感、荣辱感和主人翁意识;利用传统节日开展“品读经典”读书活动,引导学生养成“纯阅读、静体验”,阅读经典名著的好習惯;通过开展校企合作,定期组织学生学习企业文化,体验生产线,有助于学生开阔眼界、体味工作之艰辛,从而珍惜现在美好的大学时光。
调查显示,有75%的学生表示自己大一时参加过学校思政老师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有30%的学生表示他们本学期要参加思政老师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有65%的学生表示自己能够在学校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课中开阔了眼界,学到了许多有用的知识,并且表示愿意参加类似的社会实践活动。但也有35%的学生表示自己并没有在社会实践活动课上掌握相关的知识。
可见,高校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把课堂理论教学延伸到到社会实践活动当中的尝试是成功的,这些尝试不仅能吸引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学习兴趣,还能让学生提前接触了解社会,明确自己担负的责任与使命,为日后的毕业和就业做好思想准备。
(三)微公益
微公益就是把“微小力量”通过互联网平台的“倍增效应”,以人人出力、合力众筹的方式解决人们的大难题。“互联网+”背景下其低成本、低门槛、参与方式多样化的特点正与大学生需求契合。大学生经济不独立,但自由时间多、上网方便又有追求个人价值完善自我的精神需求,微公益的出现则给大学生提供了很好地平台,可以把他们看似微不足道的爱心汇聚起来,形成一股强大的社会力量,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提高了自己的道德修养。大学生参加微公益的主要形式有微博、微信公众号、壹基金、公益网站如茶缸、腾讯月捐等,只要大学生动动手指,一条微博、一个倡议、一粒米、一元钱等就能奉献自己的爱心。
本次调查显示,所有学生都认为参加社会公益活动意义深刻,一方面有助于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和自我价值,另一方面可以用一己之力帮助他人。调查中有70%的学生以志愿者的身份参加过微公益活动。但大学生参与微公益活动在性别、年级、政治面貌存在显著差异,具体是:男生在参与微公益活动的累计时长方面显著高于女生;在“情绪体验”方面,表明女生在参与微公益活动后比男生持有更强烈的正性情绪体验。不同级大学生在微公益“参与次数”和“情绪体验”上存在显著差异。不同政治面貌大学生在参与次数、累计时长和情绪体验三方面的差异均极其显著。
微公益活动的产生和发展,为学生积极参加公益活动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把同学们微小的涓涓爱心聚集成大爱去帮助他人,奉献社会。除线上的微公益活动,日常生活中帮助同学、关爱老人、保护环境等也是大学生力所能及的公益事业。作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中应积极因势利导,传播微公益理念,并有意识的组织开展校园微公益活动。让每个大学生都能参与其中,从而使学生在参加微公益过程中,可以提升其道德品质,提高其社会价值。
习近平在2016年12月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充分利用好思政教育的平台,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贯穿学生的课上课下、校内校外,实现全程全方位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