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黎洲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带领学生开展体验活动,才能使学生充分领会语文学习的真谛。笔者结合长期从事小学语文教学的实践经验出发,从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激活想象、对课文内容进行画说唱演将学生带入意境、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参与实践三方面入手,介绍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体验式学习的心得和体会。
一、反复诵读,激活想象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反复诵读,可以达到以下效果:即使教师不讲授,学生也能自己通过诵读体会到课文所要传达的内容和情感。因此,对课文进行反复诵读,可以激活学生思维,让学生剖开语言表达的表层,找到课文的主旨,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记忆。
例如,笔者在给学生讲解苏教版小学《语文》中《做一片美丽的叶子》一文时,没有直接给学生讲解课文内容,而是先让学生反复诵读。在诵读的过程中,有的学生注意到:只有无数美丽的叶子都找到自己的位置,才能组成一棵大树,只有这样才能把大树装点得更加美丽;而没有大树,叶子只能成为落叶四处飘零,或者作为土壤的肥料,那样的话叶子也就谈不上什么美丽了。学生从而理解了“为了我们的大树,做一片美丽叶子吧”这一句的深刻涵义:我们每一个人都像一片叶子,生活在祖国这棵大树下,只有每个人找到自己的位置,发挥自己光和热,祖国这棵大树才能越长越繁茂。
因此,反复诵读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反复诵读,可以起到“不讲而讲”的效果,对于完成语文教学任务能够起到“事半功倍”作用。
二、画说唱演,带入意境
在《语文》教材中,每一篇课文都传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如何带领学生进入文章意境?小学语文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必须多方引导,结合课堂内容,选择绘画、演说、歌唱、表演等一系列方式,自然而然地将学生带入课文的意境中去,从而让学生深刻理解文本内容,完成教学任务。
例如,讲解苏教版小学《语文》中《让我们荡起双桨》一课时,为了帮助学生进入课文表达的情境和意境,笔者鼓励学生用自己手中的画笔绘制课文描写的景物:青山、绿水、白塔、小船以及心情愉悦的学生。学生的绘画作品色彩明亮,对比鲜明,充分体现了课文中景美、人美、心情美的特点,表现了孩子们的快乐成长。同时,让学生演唱“让我们荡起双桨”这首歌曲,通过歌曲情境将学生带入到文章意境。又如,在给学生讲解《小稻秧脱险记》一课时,为了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深入了解,笔者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说,将课文内容转换人称进行表演。通过讲说和表演,学生充分了解了小稻秧的恶劣生存环境,体会到小稻秧脱险后的喜悦心情。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画、说、唱、演,在教與学的互动中,将学生带入文章意境。在课文情境、物境与意境相结合的情况下,更能促进学生对课文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三、走出课堂,参与实践
任何一门课程的学习都不能仅仅局限于课本知识。俗话说,“闭门是造不出什么好车的”。小学语文知识学习也不例外。语文教师要根据课程内容开展社会实践,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让学生在实践中真正体验到课程内容的精妙之处。
例如讲解《春光染绿我们双脚》一课时,为了让学生对春天有充分的体验,对文章内容有深刻的理解,笔者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开展春游活动。当时正值晚春季节,学生们沐浴在暖暖的春风中、阳光下,朝气蓬勃的脸庞上充满了笑容。他们踏着软绵绵的绿草地,看到枝繁叶茂的大树在迎风点头,灵动的小鸟在树林间飞来飞去,听到一路流动的小溪在欢歌,充分体会到了生机勃勃的春日景象。学生实地看到了春日景象,自然就对课文中“踏一路春风,撒一路欢歌”有了深刻的理解,对“绿袍、小鸟、河流”以及“撑起绿色的大伞”也有了真实的体会,如此一来,文章的主体思想“春光染绿我们双脚”也就不难理解了。有了走出课堂的实践,类似的课文《只拣儿童多处行》中的景致描写也就不难理解了。
社会是一个大课堂,语文教师要在适当的时候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开展生活实践,加深学生生活经验,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理解那些书本文字无法表达的知识内容,这种体验单纯靠教师的说教是不能获得的。学生也只有不断通过参与生活实践、社会实践,才能丰富内心感受,内化情感,写出有血有肉的文章,提升语文素养和文学修养。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体验式学习是非常重要的。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课文内容引导学生进行多方位体验,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和掌握语文知识,不断提高语文素养,达到让学生快乐成长的教育目标。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