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赛融合下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2018-01-15 08:02王鹏雁吕福玉
时代经贸 2017年33期
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

王鹏雁+吕福玉

【摘 要】借助“会展竞赛”有效推动本科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教学改革,推动外贸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形成“课赛融合”的专业课程教学体系调整实践教学内容,推动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加快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

【关键词】展会竞赛;课赛融合;人才培养模式

一、引言

近几年全球经济萧条导致各国对外贸易不太乐观,但据海关统计,2017年上半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13.14万亿元人民币,比2016年同期增长19.6%。

其中,出口7.21万亿元,增长15%;进口5.93万亿元,增长25.7%。并且自从我国提出“一带一路”政策以来,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直接导致国内外贸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急剧增加。

可是人才培养质量达不到外贸企业要求也导致国贸专业毕业生就业对口率较低。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主要讲授进出口交易磋商、签约、合同履行以及参加展会的相关知识为主线,结合外贸实际操作的应用型专业,旨在使学生熟练掌握国际贸易各环节的具体操作方法和基本技能,培养处理实际业务的应变能力。

但单单从课堂教学传授知识已无法满足外贸企业对学生的要求,因此需要通过“课赛融合”来改善人才培养模式。学科竞赛既能检验教学质量又能有助于提高教师综合素质、改革教学方法、创新课程体系。

因此,本文以“课赛融合”的教学模式为中心,通过“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来使学生真正意义上提高国际贸易实务的基本技能和专业素质,具备综合业务能力,满足外贸企业需要的的高素质应用型、技能型外贸人才。

二、國贸专业存在的教学问题

(一)教学内容未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在教学过程中,缺乏实践性与综合性。目前,各类高校的国贸专业都开设了函电、谈判、运输、保险、报关、结算、制单等。虽然教学内容强调了全面、细化,但是现在是互联网时代,国际贸易业务操作方式和单证处理方式发生了改变,学生必须具备电子报关、互联网营销、移动端营销等技能。

(二)专业教师缺乏实践经验

目前,各类高校讲授国际贸易专业课的教师一般都是从“校到校”的模式,这决定了大多数教师没有从事过外贸工作,没有一线工作的经历,对真实外贸业务和流程缺乏实战经验。因此,缺乏工作经历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足够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职业素质的培养,导致国贸专业学生在外贸企业工作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差,不能独立完成工作任务。

(三)实践教学效果不佳

各类高校为国贸专业安排了相应学时进行实践教学,但存在一些问题。有的是课时总量偏少不足以让学生利用充分时间完成实践训练,有的是缺乏实训基地。大部分高校的实训课程还是集中在外贸单证制作,模拟进出口业务流程等,但是外贸企业缺乏能在展会上直接与买家沟通、谈判的外贸人员。

三、“课赛融合”教学研究及应用

(一)构建外贸人才培养新模式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举办的会展竞赛涵盖了参展前准备、展中准备以及展后的后续工作等主要操作技能的考核,让学生自己选择展品,布展,与采购商谈判,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这就要求国贸专业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既要培养学生的知识素养,又要重点培养学生的技能素质。

会展竞赛离不开外贸企业的支持,根据企业的需求培养人才,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实现共赢。外贸企业为专业学生提供实训基地及就业机会的同时,我们又能为企业的长期发展储备高质量的外贸人才。并且通过会展竞赛,老师与学生可以更多的与企业接触,在接触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实践经验,了解真正的外贸企业、产品特征、谈判技巧等。根据会展竞赛的比赛规则,着重培养学生欠缺的技能,制定出符合外贸企业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确保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

(二)建设“课赛融合”专业课程体系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的会展大赛经过多年的改进和积累,其比赛规则、工作任务等与外贸企业实际的参展业务已经非常接近,分为展前、展中和展后三大部分,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参展理论知识并通过布展、谈判可以验证比赛的合理性。同时要求学生能熟练掌握PPT制作技能、英语谈判能力等提高团队协作能力,完成会展比赛的相关流程。因此,在国贸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时,需要增加与大赛相关的课程,如PPT制作、英语演讲、国际谈判、会展实务实训等。并且在未来会展实务实训课程中进行小组角色模拟的实践教学模式,按照外贸企业操作规范要求,进行参赛设计完成实操,确保学生在做中学,学中练,以确保提高学生的实操技能及综合素养。

(三)结合竞赛调整实践教学内容

会展竞赛参与队员仅8- 10名学生,占学生总人数的比重太低。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通过“课赛融合”结合比赛规则重新调整实践教学内容,以竞赛项目化教学为导向,制定教学任务,将会展竞赛涉及到的几个比赛环节分解设计成不同的能力考核项目,例如撰写参展计划书、设计展位、企业洽谈、谈判协商、产品营销等。教师需要将各个专业知识、教学的核心内容教授给学生,确保学生即便没有参加会展竞赛也能熟练掌握相关的外贸参展技能,这样既能达到比赛要求,将来又能胜任外贸公司的工作,进入公司就能跟随企业在国内外参展。

(四)“课赛融合”推动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

国贸专业的学生需要掌握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实践走在理论前面,必须要高度重视专业建设中实践环节的重要性。加强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可以帮助实现校内“课赛融合”一体化。但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并不是简单地购买设备,需要有一整套的实验、实训项目做支撑。会展竞赛便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这样的平台支持。在建设专业实训室过程中,目前高职院校模拟会展情景搭建实验室,但本科院校对这一方面的建设不足,最好设备采购、操作规范制订等都可以参照竞赛规则。借助会展实训室进行“角色扮演、模拟谈判”等仿真实践教学,把外贸企业参展所需要准备的工作和业务流程分解进行,按真实企业要求进行实操演练。学生通过通过真实演练,进入外贸企业工作基本可以满足企业的要求,可以做到无缝对接,即可快速上岗。endprint

除了校内的专业实训室建设,还需要与更多的外贸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建立相对稳定、深度合作模式的校外顶岗实习基地,安排学生在校外实习基地进行寒暑假短期或长期的顶岗实习,聘外贸企业优秀的外贸人员或经理作为本专业的兼职教师对学生学习、实习过程中进行指导。校外实习基地可以让学生现场接触并了解外贸企业,为其就业做好铺垫,在学生顶岗实习中也可以验证“课赛融合”的教学成果。

(五)“课赛融合”加快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作为老牌专业,但专业教师普遍缺乏行业工作背景,外贸相关实践经验不足。通过校外实习基地,让专业教师进入企业实践可以亲身体验和熟悉外贸工作,了解外贸企业的基本工作流程,熟练掌握国贸专业岗位操作技能,积累实践经验,提高自身专业实践动手能力。专业教师的能力提高有助于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果,也可有助于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

(六)地区化青年贸易专家培养项目(GTEP)

借鉴参考国外高校的一些办法,寻求与外贸企业合作,成立地区化青年贸易专家培养项目(GT EP)。参与这一项目的学生利用寒暑假时间集中学习外贸课程,考取外贸英语证书以及各种与工作相关的证书,通过一年的理论学习之后,由带队教师带领学生参与企业在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展会,提高中小企业的交易额。学习结束后推荐学生到企业实习及就业,这样既能让学生学到真实本领,又能帮助中小企业,是“双赢”的结果。

外贸人才的培养虽然可以通过各类高校的国际贸易专业进行,但外贸企业需要的实操人员还无法满足。因此,需要借鉴国内外的一些方法加强学科建设,让学生多与企业互动,多参与企业的工作流程,专业教师也要走进企业,帮助一些理论知识缺乏的外贸人员。并且让外贸企业人员走进课堂,形成“校内教师+企业兼职”模式的课堂教学,为我国培养更加优秀的外贸人才。

(四川理工学院经济学院,四川 自贡643000)

参考文献:

[1]陈卫华.以技能竞赛推动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实践与研究-以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国际贸易实务专业为例[J].职教论坛,2013-08-15.

[2]鲍晓.课赛融合下的《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改革[J].经营管理者,2015-09.

[3]吴静旦.基于现代物流技能大赛的“学赛融合”教学研究及应用[J].教育观察,2017-06.

[4]卫玉成.浅析物流技能大赛在专业建设中的作用[J].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09.

[5]骆金鸿.“以赛导改”-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改革实践[J].时代教育,2016-06.

基金项目:本文系四川理工学院校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課赛融合下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参加展会竞赛为例”(编号JG-1645)、四川理工学院校级重点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终身学习背景下经管类大学生专业能力培养模式研究”(编号:JGZ-1605)。

作者简介:

王鹏雁(1985—),女,汉,吉林延吉人,博士,四川理工学院经济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国际贸易。

吕福玉(1965—),女,汉,山东威海人,本科,四川理工学院经济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产业经济。endprint

猜你喜欢
人才培养模式
应用型高校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下保定市高校培养服务外包人才的路径研究
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探讨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建设
校企合作下的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