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本刊记者 刘新平
改革组织机构设置格局,让团组织有效嵌入、无处不在;改革工作队伍组成模式,让团干部干事担当、充满活力;改革工作运行评价机制,让团工作更接地气、更聚人气;改革团员发展管理方式,让团员岗位争先、社会建功……
近年来,北仑一直处于努力跻身全国一流强区最前列和“一带一路”综合试验区核心区建设的关键时期;因城市化、产业化进程迅猛,大量外来青年涌入集聚,出现了团组织体系和工作覆盖的盲区。痛点即是起点,团北仑区委围绕中心,以青春之名,与改革同行,聚焦问题症结,创新工作路径,全面加强自身建设,以北仑共青团“铁军”的磅礴气势,推进各项改革事业发展。
加强区域化团建。推进区域化党建带团建,发挥街道团组织的牵动作用,联合辖区内企业、学校、青年社会组织等,实现组织共建、品牌共推、资源共享、阵地共用。同时,针对未来新区功能定位与产业布局,通过与行业龙头、产业园区、特色小镇合作,重点在智能制造、跨境电商、国际物流、金融贸易等领域探索北仑特色的产业链团建,实现组织覆盖面与区域开发建设同频共振,让共青团元素在空间布局中有效嵌入、无缝对接。
改进机关工作人员结构。创新“专职+挂职+志愿者”的机关工作队伍建设,在团区委书记1名、副书记2名,金融系统和下属单位挂职干部4名的基础上,建立团区委机关工作志愿者制度,通过社会化招募方式,吸纳来自于志愿团队、社会组织、专业机构的青年领袖30余名,与重点平台、重点项目相配套,成为共青团事业发展的“青春合伙人”,切实增强队伍活力。
增强基层团的工作力量。推进基层组织格局创新,以增配编制外副书记、扩大委员会规模等方式,吸收凝聚一批青年社会组织骨干和青少年工作热心人士,普遍形成由9-21名委员组成的街道团的工作委员会,委员直接联系服务青少年,从而激活组织末梢。
落实团干部直接联系青年制度。响应“大脚板走一线、小分队破难题”攻坚行动,建立“1+100”团干部直接联系青年制度,每名专职团干部至少直接联系青年100人,推行线上“五必”和线下“五有”的伙伴工作法,形成密切联系青年、破解基层难题的长效机制。
加强网上团的工作。打造集“北仑青年”“北仑志愿者”“青年之声”、淘宝公益网店等平台于一体的新媒体矩阵,用心开发青少年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新媒体产品,实现与青年“生物钟”同频、“关注点”共振。如今年推出了“我为建团95周年点个赞”、“青春喜迎十九大”等互动主题栏目及原创产品,得到青少年热捧并塑造了一批青年“网红”。加强共青团网军建设,聘任中国青年网特邀网评员“墩墩智囊”(网名)为导师,形成10名网络“大V”、核心网评员的“特种部队”,组建300余名骨干网宣员和网络文明志愿者的“常规部队”,为消减网络雾霾发挥作用。
加大网下服务青少年力度。围绕《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加强“青年之家”旗舰店、青少年法治教育体验馆、青年人才驿站、12355阳光俱乐部、青少年宫新宫等共青团实体“门店”建设,努力在“党政关注但无暇顾及、社会所需但无利可图、青年组织所能所及”三个领域中寻找工作交集点,为青少年提供思想道德、婚恋交友、就业创业、文化教育、权益保护等领域的精准引领和服务。如针对青年婚恋交友需求,搭建了“青·爱的club”青年交友平台,联合公益社会组织,常态化开展公益志愿、文体联谊为主的交友活动。
优化工作运行评价机制。实行“看板管理”运行机制和“青年打分”评价体系。年初科学谋划全年工作,就重点项目、目标要求、时间节点、运营团队等关键内容实施“看板管理”。年底评价项目由青年说了算,通过青年恳谈会、项目通报会、基层大走访等形式掌握青年满意度,从而不断提升工作品质。
严把团员入口关。落实发展团员调控工作,实施发展团员编号制度,切实控制入团数量和严格入团标准。在此基础上鼓励基层创新,如“积章入团”办法、“入团答辩”制度等,增强入团仪式感和团员荣誉感。严格落实“三会两制一课”,重点推进团课建设,组建讲师团为基层送团课,确保每位团员每年接受8学时团课教育。
聚焦团员先进性。以“一员双岗双建功”行动为载体,倡导团员本职岗位争先、社会岗位建功。全区推出十大“小二”系列特色社会岗,包括“河小二”五水共治服务岗、“路小二”路面文明督导岗、“赛小二”赛事志愿服务岗、“读小二”城市朗读代言岗等,要求每名团员至少认领1个社会岗。比如在中伊男篮对抗赛中,就有400名团员认领“赛小二”岗,他们勤勤恳恳、努力奉献的身影,成为赛事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北仑团区委青.爱的club青年联谊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