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RR术治疗直肠前突效果分析

2018-01-15 20:46:10王彦斌沈家华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18年8期
关键词:术式修补术直肠

王彦斌 沈家华

作者单位:100076 北京航天总医院肛肠科

出口梗阻性便秘也叫直肠型便秘,是由于排便感觉、直肠及周围肌肉反射异常及病理解剖改变所致,在引起梗阻性排便障碍综合征(obstructed defecation syndrome,ODS)的原因中直肠前突是重要的一部分[1],发病机制主要是直肠阴道隔松弛变薄,直肠前壁突入阴道内[2]。从既往研究看,女性功能性排便障碍疾病的病因中直肠前突占了30%~60%[3],直肠前突导致便秘已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工作和生活,病程的逐渐延长对患者心理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传统的手术方式有很多种,但都相对复杂、手术时间长,患者术后比较痛苦。随着STARR(Stapled Transanal Rectal Resection)术式应用于临床且变得更加成熟,其越来越被医生及患者接受。在欧洲的一些研究分析发现STARR手术的应用相比其它术式有一定的优势[4]。

1 材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科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直肠前突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症状有排便费力,自觉大便到肛门口难以排出,有排便不尽感、排便时间长,甚至需要手指伸到阴道向后挤压等;直肠指诊发现直肠前壁向前突出,排粪造影检查阳性。根据排粪造影结果来确定直肠前突的程度,直肠前突分度:轻度为前突6~15mm,中度为前突 16~30mm,重度为大于 31mm[5,6]。按照直肠前突诊断标准纳入研究对象[7],且需排除耻骨直肠肌综合征、内括约肌失弛缓症、盆底痉挛综合征、直肠粘膜内脱垂、直肠肿瘤及精神心理因素等,无手术禁忌证。40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36~75岁,平均(50.3±4.2)岁;病程6个月~10年,平均(4.2±1.3)年;造影显示直肠膨出3.9~6.5cm,平均长度(5.0±1.0)cm;直肠前突程度中度12例、重度28例。

1.2 方法

1.2.1 术前均行直肠传输试验 直乙镜检查,术晨常规灌肠,手术体位均为截石位,头低脚高,均采用STARR手术方式,消毒以肛门为中心从周围向中间消毒,尽可能减少感染,扩肛后插入透明扩肛器及内芯,于1、5、7、11点缝合一针固定扩肛器,后取出内芯,再次消毒直肠内粘膜,分别于距离齿状线上3.0cm、5.0cm的直肠粘膜位置,用7号丝线从9点进针顺时针至3点位出针(截石位描述)做黏膜下层平行半荷包两个,置入脑压板保护对侧直肠,纳入一次性痔吻合器,切除全层直肠;同理使用另外一把一次性痔吻合器切除对侧全层直肠,切除直肠宽3.5~4.0cm,包含部分痔核组织,两吻合口如有桥连接予以剪开,如有犄角需结扎或电凝止血,裸露吻合钉需摘除,搏动出血给予3-0可吸收线缝扎止血,如前壁切除多吻合张力大,可吸收线8字缝合加固1~2针,整个过程注意保护阴道,操作完毕后从阴道探查前壁无突出,修补牢固。术后使用抗生素3~5d预防感染,术后控便1~2d,既往便秘患者术后1d即给予润肠通便药物,避免大便干燥以影响吻合口愈合。

1.2.2 观察指标 分析STARR手术时间、术后疼痛、术中出血、术后首次排便时间,住院天数及术后排便改善情况。

1.2.3 评价标准 ①疗效[8]: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无炎性反应,肛门镜检显示吻合口黏膜恢复正常为治愈;治疗后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肛门镜检显示吻合口有轻微炎性反应为有效;治疗后未能达到前述标准为无效。总有效率=治愈率+有效率。②疼痛VAS[9]评分:根据视觉模拟评分测评,0~10分,评分越高则表明疼痛越明显。

1.3 统计学方法将各个观察指标数据进行分类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

2 结果

40例患者均手术成功,均未出现吻合口狭窄、出血、肛周感染等并发症;手术时间12~30min,平均(20.04±4.95)min;术后疼痛VAS评分 0~6分,平均(3.0±1.5)分;术中出血 3~15ml,平均(6.0±2.0)ml;术后住院时间 3~9d,平均(4.8±0.5)d;术后排便时间 2~4d,平均(2.5±1.5)d;随访所有术后患者6~15月,其中治愈24例,有效12例,症状复发4例,总有效率为90%。

3 讨论

直肠前突多见于女性,也称为直肠阴道疝,由于直肠阴道隔膜的张力减低,特别是多次自然分娩的女性,直肠阴道隔膜变得很薄,当排便时力量就会用在直肠阴道隔膜上,导致解剖结构的改变,这种情况往往越使劲越难以排出。长期的大便难以排出造成恶性循环,这样直肠前突的程度就会越来越重[10],导致排便时自觉大便到肛门口难以排出,排便不净感,排便费力及肛门下坠等,患者经常用多种排便药物仍然无效,且由于长期服用排便药物,易导致结直肠黑变病。随着直肠黏膜内脱垂和会阴下降的发病率增高,往往合并直肠前突的患者排便困难会更加严重,甚至有的试图用手改变解剖的异常来协助排便,带来身体和心理上的痛苦,患者甚至将手伸入直肠内来排粪[11]。直肠前突分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杨新庆[12]主张应该多运动,多食膳食纤维,配合腹部的按摩,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并不主张把缓泻剂作为常规治疗。有的学者则主张积极且尽早手术治疗,因为认为直肠前突是进展性的,迟早会出现症状。在治疗直肠前突方面手术方式很多,但相对来说都不尽完美,常用的有经直肠闭式修补术(Block)、直肠前突修补术(Sehapayak)、直肠粘膜切除绕钳缝合修补术、经阴道切开直肠前突修补术、涤纶补片直肠前突修补术等[13]。但存在手术视野暴露不足、出血多、手术操作难度大及术后易感染等问题。

STARR术式的原理就是使用两个一次性痔吻合器,对直肠前壁和后壁的冗长黏膜及黏膜下层进行切除,这样可以缩短前突的深度和宽度,这样就消除了前突形成的囊袋状结构,纠正异常的解剖结构,另外吻合口的瘢痕愈合使黏膜下层和肌层结合紧密,这样使前壁的肌肉增大可承受的力量,排便时能够使力量转向排便方向。在解决直肠前突的同时,对脱垂的直肠粘膜也形成了部分切除,同时阻断了供应痔核的血供,对脱出的痔核也有上提的作用,所以该术式对直肠黏膜内脱垂和混合痔也有治疗作用。在中、重度直肠前突的治疗中,单纯药物治疗往往无效,这时候手术就成了重要的临床治疗手段[14]。STARR手术效果的分析已有多人研究,Zhang等[15]研究了50例的直肠前突,且随访了1年,发现有效病例45例,有效率达90%。有研究把23例行STARR术式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后随访 5~20个月,有效率达 87%[8]。

综上所述,STARR手术治疗直肠前突疗效肯定,尤其是可作为中重度直肠前突患者的重要治疗方法。但直肠前突经手术治疗后,部分患者手术效果会随时间延长而下降,本研究随访时间为术后6~15月,随访时间仍较短,更长期的效果有待进一步研究,另外还需要研究排便的解剖生理,多学科专家一起制定共识,为以后直肠前突的合理检查、规范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猜你喜欢
术式修补术直肠
18F-FDG PET/CT在结直肠偶发局灶性18F-FDG摄取增高灶诊断中的价值
改良Miccoli术式治疗甲状腺肿瘤疗效观察
Lichtenstein修补术并发症的防治体会
MED术式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合并椎管狭窄的中长期随访
改良Lothrop术式额窦引流通道的影像学研究
中外医疗(2015年18期)2016-01-04 06:52:10
上睑下垂矫正术术式选择分析
肝脏刀刺伤修补术后黄疸一例
彩超引导下经直肠行盆腔占位穿刺活检1例
西南军医(2015年2期)2015-01-22 09:09:25
腹股沟无张力疝修补术后感染的预防及处理
PPH联合消痔灵注射治疗直肠黏膜内脱垂4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