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人均医疗卫生公共财政支出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基层能力较弱的现实,贵州省以信息化为引领,以远程医疗为实现方式,探索全面提升基层服务能力的新路径,着力打造“远程医疗贵州模式”。不仅构建起了“一网络、一平台、一枢纽”的远程医疗技术架构,更突破了远程医疗的费用瓶颈,制定了服务项目价格标准,纳入基本医保报销范围。2017年,贵州省集中投入15亿元财政资金,专门用于乡镇卫生院远程医疗全覆盖。
2017年11月,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在远程连线视察贵州省艾滋病远程培训情况时,对贵州远程医疗工作予以充分肯定,她说:“贵州省结合本省实际,先行先试,在推进公立医院远程医疗工作上取得了积极进展”,应该“研究推广贵州远程医疗的工作模式,让更多患者获益”。
在贵州,全省4000多万各族人民中约有70%的农村群众生活在大山之中,由154家县级公立医院、1543家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652个村卫生室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服务总量大、服务半径大。同时,基层卫生人力资源总量严重不足,服务能力薄弱。
针对特殊省情,贵州以信息化为引领,强化各级政府远程医疗和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的主体责任。2016年,贵州实现了全省199个县级以上公立医院远程医疗“县县通”。2017年,全省1543家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远程医疗实现了“乡乡通”,构建了信息平台“纵向贯通、横向互通”和各级医疗机构“扁平化、零距离”的全省远程医疗体系,为基层群众提供便捷、质优、价廉、可持续的远程医疗服务。
贵州构建的“一网络、一平台、一枢纽”的远程医疗技术架构,以全省统一的卫生专网为网络通道;以全省统一的远程医疗服务管理平台,接入所有公立医疗机构,开展规范、有序的远程会诊、远程教育、远程影像诊断、远程心电诊断服务;以省级平台为省内外远程医疗信息及服务交互的枢纽,形成内连省市县乡四级医疗机构、外接国家及发达地区优质医疗资源的远程医疗服务网络。建立和完善以医院数据交换为核心的信息标准与安全体系,推动远程医疗服务与全员人口、电子健康档案及电子病历数据共享和互联互通,实现远程医疗平台与全省统一预约挂号平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等应用的协同联动。
2017年,贵州完成了所有乡镇卫生院的远程会诊室、影像室等“五室”的标准化、规范化、数字化建设。同时,省级医院分片包干,统筹市级医院强化对影像等操作人员和诊断医生的培训达2万余人次,使乡镇卫生院具备了开展远程医疗服务的能力。
贵州还同步完善了远程医疗的配套政策,特别是开创性地制定了远程医疗服务项目价格标准,纳入基本医保报销范围,贵州省卫生计生委、人社厅分别印发《关于将远程医疗服务项目列入新农合诊疗项目目录的通知》和《关于将远程医疗服务项目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付有关问题的通知》。
此外,贵州建立了全天候全覆盖运行机制,省、市两级公立医院均建立远程医疗管理机构及远程医疗中心,落实三甲医院对县级医院对口帮扶、医联体、分片包干责任;县级公立医院均建立区域远程医疗中心,为乡镇卫生院提供远程会诊、影像诊断等县乡一体的同质化服务。
通过远程医疗建设,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诊断、治疗、康复护理、公共卫生和管理能力得到提升。2016年6月至2017年10月底,贵州累计开展远程会诊2.1万余例,是之前历年累计数的80倍。远程培训规模效应凸显,省市三甲医院通过远程医疗平台,面向全省医疗机构开展常态化的远程培训300余场次、近30余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