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短缺问题由来已久,且成因复杂,随着相关改革的推进,新问题又不断涌现。当前,药品短缺的主要原因还是生产性短缺,也就是供应不足,一方面,原材料被人为垄断,相关企业有生产能力但无法生产,另一方面,临床用量小的药品,相关企业有生产能力但是没有生产积极性。当然也不排除,个别企业缺乏诚信,钻国家推行药品价格改革后相关政策配套不到位的空子,唯利是图,利用其产品临床必需的垄断地位,压货、断供进而提价,造成人为性药品短缺,有的甚至肆意涨价,严重违背药品治病救人的根本属性。
在应对药品短缺问题方面,江苏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在信息上深入关注,在供应上重点保障,在责任上对应分摊。将短缺药品供应保障纳入政府绩效考核工作体系,明确各设区市人民政府对地区短缺药品供应保障工作负有领导责任。
药品供应保障工作与百姓健康福祉息息相关,要做好短缺药品供应保障工作,江苏省的体会是:部门联动十分必要。医疗机构处在药品研发、生产、流通、使用环节的末端,解决药品短缺问题要从上游开始着手,多环节切入,多部门联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工作才能起到成效。其次,监测预警十分必要,只有监测到哪些药品可能会出现短缺,才能未雨绸缪,针对性地采取措施,防患于未然。医疗机构一旦出现药品短缺,肯定会影响患者的满意度,解决好药品短缺问题,一定要有一个预警机制,一定要有一个提前量。当然,实现药品生产销售两端信息对称互通也很重要。同时,科学应对十分必要。药品出现短缺的原因很多,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针对不同类型的药品短缺,要分类采取相应措施。在解决过程中,一定要始终把保障药品临床供应作为主导思想,放在首要位置。
下一步,江苏省将按照国家要求,积极探索问题处理应对的江苏模式。进一步完善短缺药品监测预警机制、快速应对机制、分级储备机制、分类采购机制、采购配送使用全过程监管机制。在部门会商联动层面,拓展建立全省统一的短缺药品综合信息平台,实现短缺药品各环节监测全覆盖。同时,联合各相关部门破解原材料垄断、产品经销垄断;部分企业不诚信、肆意涨价;因产品需求量小、利润微薄,省内企业有能力生产却无动力生产;相关配套政策衔接不到位;流通企业配送不到位等药品供应保障领域更深层次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