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车辆限行事关百姓出行,备受关注。关于车辆限行限号的政策,各地也层出不穷,各有各的招,新华社刊登题为《机动车限行不能各拍各的脑袋》的评论文章就一针见血地指出:限行能理解,但一省之内就有单双号、尾号对应日期、每周限两号等不同规则。跨城开车出差都不敢了,只能“望车兴叹”。尤其是某些偏远小县城也来凑热闹,“比葫芦画瓢”也采取限行措施,其必要性值得商榷。
应该说,为了大气污染防治,采取机动车限行措施大多数群众都是理解和支持的。但也不能一味地把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当“靠山”、当“挡箭牌”,从而任意妄为、任性施政。“车辆限号限行”的出发点是为了解决城市车辆拥堵、车辆尾气排放污染环境等问题,但是部分地方在出台限行规定时,缺少顶层设计和科学规划, 更没有向广大市民征集过意见,给群众日常工作生活带来的麻烦和损失也没有给予足够的考虑,这一情况尤要关注。
毛泽东主席在《反对党八股》一文中早就指出:“俗话说:‘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又说:‘看菜吃饭,量体裁衣。’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看情形办理,文章和演说也是这样。”又说:“我们反对的是空话连篇言之无物的八股调。”车辆限行,要避免“八股调”, 因地、因时制宜,能不限行的尽量不要硬性限行。限行的,在制定具体政策时,也一定要设身处地站在群众立场去考虑,避免各拍各的脑袋、各唱各的歌。
大气治理与群众出行,都是民生要事。俗话说:“群众利益无小事。”十九大报告也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仅仅是蓝天白云,还有生活和工作的便利,尤其是出行的便利。如果只采取“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办法,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雾霾问题的。造成雾霾污染的原因多而复杂,汽车尾气排放只是其中一部分,我们应该综合施策。譬如,大力推进能源清洁化替代和污染减排工作、大力发展公共交通、优化升级产业结构、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等,同时还要建设高密度“天空地”一体化空气质量监测网络,严厉查处环境违法行为。
总之,大气环境质量要得到根本改善仍然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艰巨的过程,我们应该拿出40年前改革的政治勇气和担当,重新再杀开一条血路。我们能否继续以大无畏的、舍我其谁的英雄气概和“功成不必在我”的胸襟,继承和发扬这种改革精神?我想,在40年后的今天,我们对改革最好的纪念当然还是以改革的精神继续推动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