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三农金融服务水平金融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2018-01-14 12:35曾鸣
活力 2018年18期
关键词:农村经济发展新农村建设

曾鸣

【摘要】金融作为现代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任何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具有深刻影响,同样,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照样离不开金融支持。当前,三农金融发展水平依然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经济社会的现代化,需要加强对三农金融体系和制度的建设和完善,研究三农金融相关问题也就迫在眉睫。本文浅析了国内三农金融发展现状,进而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三农金融;农村经济发展;新农村建设

一、三农金融发展现状

金融发展不仅能够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而且金融市场的完善有助于农村经济市场的整体完善。三农金融发展有利于农村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三农金融发展落后必然会阻碍农村经济社会的正常发展。近年来,三农金融发展迅速,发展规模不断扩大,农村金融机构层出不穷,农村合作银行、农村商业银行与村镇银行等新型金融机构应运而生,涉农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虽然近年来其盈利水平逐年改善,但发展结构依然不优,发展质量依然欠佳。简言之,三农金融发展与风险控制的矛盾依然突出,三农融资难问题在全国范围内依然普遍存在,三农金融服务水平与农村经济发展步伐难以统一步调,未能有效为新农村建设的“大渠”输送“活水”。

二、三农金融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政策性金融功能缺位,很大程度地制约了金融服务三农作用的有效发挥

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需要大量财政资金投入,对此,政策性金融机构必须发挥其应有的扶持功能。然而,农业发展银行作为国内唯一的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虽然其担负着农业综合开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生态环境建设、扶贫开发等政策性金融扶持职责,但是其业务较为单一,并且一直处于缓慢发展状态,其支持农业发展的职能定位与现实状况相差甚远,导致政策性金融无法有效满足三农金融需求,极大地制约了农业生产条件改善、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村生产力水平的提升。

(二)商业性金融涉足三农领域的意愿不强,主动服务三农的积极性不高

三农业务具有周期长、成本高、风险大、见效慢的特征,而商业银行的经营目标以盈利为主。为实现利润的最大化,近年来,商业银行均竞相竞争高回报、低风险的城市业务和高端客户,信贷资源严重倾斜直接导致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农民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贷款投入明显减少。同时,出于防控风险考虑,多家商业银行的基层行信贷审批投放权限被上收到省级及以上机构,导致其在三农业务拓展和营销上“心有余而力不足”。

(三)合作性金融发展缓慢,服务三农乏力,无法充分满足农业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要求

农村信用社作为合作性金融的典型代表,在国内农村金融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然而其多年来由于管理体制的不断更迭、产权不明晰、经营管理方式落后、不良资产占总资产比例高等方面的弊端,已不适应新形势变化的需要,且很难充分发挥合作经济的功能,合作金融的本性也在逐渐发生异变。同时,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金融业竞争压力的逐步增大,其已向商业化经营转变,且近几年来加快了改制成农商银行的步伐,改制虽有利于其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但随着银行市场竞争的不断激烈,其在三农金融市场一家独大的格局被打破,为确保其发展效益,其因一味逐利而“选择性”地支农服务将不断凸显,无法满足金融促进三农发展的要求。

三、三农金融发展落后的主要原因

(一)三农经济特殊性和金融二元性从根本上影响三农金融发展

由于农业具有投资周期长、受自然因素影响严重、收益率低、风险高等天然的弱质性,以逐利为目的的资本不愿投资于三农领域,导致多数金融机构不愿过多涉足退出三农金融市场,使得三农金融市场缺乏活力,无法适应经济增长的需要。另由于历史原因形成了长期以来的特殊二元经济结构,相较于城市的繁荣,全国大部分的农村地区仍然是生产力及效益低下、规模有限的小农经济。同时,城乡二元结构导致城市金融和农村金融也呈现二元化特征,城乡金融结构的二元化又反过来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

(二)三农金融市场信息不对称和风险分摊、补偿机制缺乏,直接制约三农金融发展

我国的信用体系建设起步较晚,且发展缓慢,信息难以做到全面、及时和准确,导致金融机构不能完全掌握借款人的基本信息、信用履约状况等,南此承担的风险较大。同时,农业保险机制和农业贷款担保机制也存在诸多问题,造成信息不对称和评估风险相对较高,加之国家对农村地区贷款利率实行严格管控,较低的利率使得金融机构无法利用利率机制对贷款中的风险予以补偿。

(三)三农金融结构和三农金融市场运行机制不完善,间接制约三农金融发展

农村金融结构存在明显缺陷,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邮储银行等成为屈指可数的农村金融机构典型代表,其他商业银行基本未在农村设立分支经营机构,仅有的几家银行金融机构由于其自身和外在条件的约束,使其不能为农业发展和农村建设提供全面、广泛和多样化的金融服务,同时也使得农村金融市场竞争机制明显缺失,进而造成仅有的几家金融机构在三农金融市场中处于“垄断”地位,不利于创新三农金融产品、提升三农金融服务质量,这些都间接地制约了农村经济发展。

四、金融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加陕三农金融改革发展步伐,优化三农金融发展环境

各级政府不仅要加大对三农金融的政策支持,更要处理好不同类型金融机构的关系,充分调动政策性、商业性、合作性金融机构和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积极性,发挥各自优势,形成服务“三农”合力,共同推动三农金融改革发展。对此,在三农金融改革发展过中,要以农村经济对金融服务的需求为主要出发点,加快三农金融改革开放步伐,一方面,健全农村金融组织体系,推动不同类型农村金融机构健康发展。明确国有大型商业银行支农责任、提升政策性涉农金融机构服务能力,鼓励村镇银行、民营银行等新型金融机构发展,大力开展支农支小和农村社区金融服务。另一方面,完善不同类型金融机构有序竞争合作的机制,明确各涉农金融机构在服务“三农”中的差异化市场定位,鼓励不同性质、不同规模农村金融机构在竞争中加强合作,共同提升三农金融服务水平,从而促进三农金融体系的发展和完善。

(二)完善三农金融风险分担体系,不断增强抗风险能力

一是建立并完善涉农担保体系。鼓励商业性、政策性等各类担保机构共同发展,积极构建政策性农村担保体系,对涉农担保业务提供补贴。二是加快农业保险发展速度。加大农业保险保费补贴力度;通过放开牌照、费用补贴等措施,支持保险公司创新农业保险险种;建立和完善巨灾风险制度、再保险制度,完善农业信贷风险分散和损失补偿机制。三是建立风险补偿基金。国家层面应鼓励并支持各级政府通过从财政支农资金中拿出一部分作为风险补偿基金,对确因自然灾害或其他金融机构无过错产生的信贷资金损失,给予一定比例的风险补偿,鼓励金融机构将更多的信贷资金投向“三农”,在风险可控的基础上真正实现三农金融发展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建设的目的。

(三)健全三农金融扶持政策体系,加大对农村金融机构的政策优惠

第一,加大财政补贴力度,完善涉農贷款增量奖励和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给予费用补贴政策,增强农村金融机构“三农”收益覆盖成本和风险的能力。第二,完善税收优惠政策,对涉农金融机构农村网点进行营业税和农户贷款所得税等税费减免,减少税收负担,调动金融机构参与三农金融服务的积极性。第三,继续对农村金融机构执行差别化的存款准备金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加大涉农信贷投放;加大支农再贷款支持力度,提高农信社等金融机构服务“三农”的能力。第四,完善差别化的监管政策,免除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监管费,设立农村网点和涉农金融产品市场准人绿色通道,实施弹性存贷比、降低农户贷款风险权重,构建涉农贷款正向激励机制。第五,通过免息或低息贷款、减免税收、担保与利率偏向等举措对三农金融业务进行支持、补贴,尤其要针对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加强扶持,促进农村金融机构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施雪清.金融系统与经济发展——文献综述[J].市场周刊(研究版),2005 (10).

猜你喜欢
农村经济发展新农村建设
加强农业信息服务促进我国农村经济发展
“互联网+”模式下农村经济发展的对策分析
“互联网+”模式下农村经济发展的对策分析
中国在新农村建设中金融支持的实证研究
关于对徐州市实施大学生村官制度的实践与思考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与农村经济发展适应性研究
分析农业经济管理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作用
新形势下提升农村经济管理工作水平的有效途径分析
关于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的分析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