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川红 郑西 黄超
【摘要】“三农”问题一直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问题,而解决“三农”问题关键在于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农村农业贷款困难的问题一直是“三农”问题的症结所在,本文在分析农村农业贷款难和农商行在支农信贷中的优劣势的基础上,从“互联网+”和农业发展上着手,提出依托“蜀信E互联网金融综合服务平台”,改善农商行支农服务和品牌效应的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农业弱质性;贷款难;蜀信E;金融综合性服务
引言
“三农”问题一直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问题,支农贷款融资也是政府和社会密切关注的热点。虽然近些年随着国家支持农村金融服务政策的不断深化,各类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不断涌现,涉农银行机构的种类、数量不断增加,涉农信贷投入不断加大,制约“三农”发展的资金瓶颈得到了部分缓解。但同时,金融机构避险逐利的天性与“三农”弱质性并存的局面,使得放贷机构与承贷主体之间利益无法趋同,造成金融机构“难贷款”与农民兄弟“贷款难”的现象。农商行作为以服务“三农”为建社初衷的农村合作银行,需要有足夠的社会担当,本文从分析农业弱质性人手,充分发挥农商行在支农信贷中的优势,依托“蜀信E互联网金融综合服务平台”,为农商行及农业发展提供可行性路径,仅供参考。
一、农业弱质性造成农业“贷款难”
(一)农业是基础产业,也是天生的弱质产业
自然再生产过程和经济再生产过程的统一,使农业生产高度依赖外部自然环境和自然条件。由于人类始终无法有效控制和避免自然环境的变化及自然灾害的发生,造成农业面临很大的自然风险。从国家民政部门2017年前三季度社会服务统计数据,2017年前三季度自然灾害造成农作物受灾面积达18158.8千公顷,绝收面积达2083.5千公顷。
(二)农产品供给和需求缺乏价格弹性
农产品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它的特性是:收入弹性低,价格弹性低。生产多了,价格即使降到成本以下,人们的需求也不会增加,从而产生“谷贱伤农”的现象;生产少了,价格上升,人们的需求也不会减少,这时即使价高利大,生产者也不可能在短期内增加供给,从而错失获利机会。
(三)市场风险高
由于市场对农产品的调节具有特殊性,集中表现在农产品价格的大起大落,波动的幅度往往超过正常的范围,如“蒜你狠”“蒜你贱”现象。因为农产品供给依据的是上一期价格,但是南于农产品生产周期长,当新生产的农产品进入市场时,供求关系早已发生了变化,从而引起价格的波动。即上期的高价格导致本期的供给量增多,多的供给量引起价格下降,低价格又引起下一期供给量减少,而少供给量又会引起高价格,如此不断的循环,造成农产品周期性“卖难”和“买难”,农民收入也因此起伏不定。
综上,我们可以看到农业是一个投资风险大且收益低的产业,如果缺乏有效的农业风险分散和利益补偿机制,农业面临的风险很容易由农业生产领域直接传递到信贷领域,这就是为什么传统金融不愿服务于农业的主要原因。
二、农商行在支农贷款中的优劣势
(一)优势
农商行在支农贷款中的优势集中表现为点多面广,基础好。就四川农信社而言,辖内174个县级联社,6147个营业网点,遍布四川城乡,基本上每个乡镇都有一个农信社网点。庞大的网点分布系统,使得农信社对农户、农业合作社、县域内中小企业有较强的辐射能力。农信社与各个地方基层政府、农户、农业合作社、县域内中小企业之间建立了良好的关系,拥有大量客户信息包括农业生产资料、农副产品、再生资源、餐饮业、仓储运输、房地产开发等。农信社扎根农村多年,了解农业产业链每一环节的主体信息,已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同时,为应对市场竞争而打造的核心优势,四川省信用联社已搭建综合服务平台“蜀信E互联网金融综合服务平台”。
(二)劣势
1.业务产品较单一,竞争意识和服务意识缺位,存款流失严重
目前,国内商业银行在金融产品创新上有了很大进步,比如理财、保险、基金、定投等方面,并由这些产品带来了大量的资金流人。但是现阶段农商行只是在存贷款上比较完善,对于新的金融产品还没有大面积推广,所以很难满足多层次客户的需求,造成存款资源流失。由于农商行立足农村,在某些地区取得了优势甚至是垄断地位,使部分人员缺乏竞争意识、服务意识,养成了等客上门的懒散作风。一些基层分理处业务经营习惯于按上级下达的任务、计划办事,缺乏开拓创新意识。虽然四川省联社推出了“蜀信E金融综合服务平台”,但是目前线上业务和线下业务未实现协同,并没有发挥该平台的功能和优势。
当前,几大商业银行在农村地区吸收了大量存款(未统计理财产品),但这些金融机构却成了农村的“抽水机”,储蓄存款大量流向工商业,真正意义上服务于农民的资金非常少。激烈的市场竞争造成农商行存款份额大量流失,给支农服务带来了资金压力。
2.被动开展支农贷款活动
农商行的立社之本就是服务“三农”,但是随着县域经济的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和非农产业逐步转移,经济结构的多元化,农村的经济需求呈现多样化特征,农商行也由传统的农业贷款逐步向工业和商业领域延伸贷款。致使部分农商行思想理念、市场定位、服务对象和经营范围错位,认为农业经济发展迟缓、收益少和见效慢,逐渐对农业经济不感兴趣,产生排斥心理,动摇了办社宗旨和初衷,对农村农业贷款产生了一定的阻碍,使得支农贷款变成被动贷款。
三、对策——科学运用蜀信E
“蜀信E互联网金融综合服务平台”,搭建宗旨在于着力打造科技信息平台、教育培训平台、资金融通平台、支付结算平台、产品研发平台、牵头营销平台等大平台。为改善支农服务,可利用平台将海量信息的数据作为支撑,游刃于农业各种产业链条中,为产业链融资创新提供了保证。
(一)利用蜀信E把线上客户+线下农户连接起来,协助解决销路问题,化解农业弱质性风险
农商行由于特殊的行业特性,拥有大量的客户信息包括农业生产资料、农副产品、再生资源、餐饮业、仓储运输、房地产开发等各个行业的信息。农户通过平台出售商品,解决销路问题,并且这个平台汇集全省各地的信息,除线上服务外,网点客户经理利用自身信息资源的渠道优势,帮助农户销售农产品,解决因季节性大规模上市造成的销售难的困境。农商行也可借助蜀信平台数据信息,开发一些财产性权利型抵押或质押或信用型的融资方式,如应收账款、经营权、收益权抵押或类似“蚂蚁金服的芝麻积分”等。
(二)利用蜀信E反哺农村,可以对农户进行线上或线下培训指导,提高农户技术水平,降低农业弱质化带来的风险
通过线上平台可定期推送相关技术信息资料、视频培训等。网点或片区客户经理,可通过行内收集的信息和平台上获取的客户信息,定期举办农户交流会,有针对地开展线下集中培训,邀请专家实地指导培训。通过此项活动的开展既能提高农户抗击风险的能力,也能更好地把农商行的品牌推出去,吸引更多的农户加入进来,提高农商行的市场占有率。
(三)通过蜀信E品牌的建立,拓展互联网金融服务
通过蜀信E品牌的建立,利用金融服务和产品服务相结合方式切入农业产业链当中,为产业链条上的农户、小微企业提供包含科技信息、教育培训、资金融通、支付结算、牵头营销等多种金融服务,为农业产业链各经营主体提供安全、透明、可信、高效、高附加值的互联网金融理财服务。
结语
农商行以服务农业发展为宗旨,在不断的制度和实践创新中,通过拓展蜀信E平台功能和精准扶贫现状下的综合性服务创新,变被动支农为主动服务,这样可实现盈利和服务农村的双丰收。
参考文献:
[1]胡小平,贾善和.再论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的弱质性[J].农村经济,2007 (05):16-17.
[2]郭丽.农民工返乡創业中的困境与解决对策——基于地方政府责任视角[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28 (05):219-220.
[3]籍婷婷,过仕明.我国农村信用社小额贷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外企业家,2017 (03):55.
[4]王毓烨.浅谈化解农户贷款难的对策建议[J].河北农业,2016 (10):6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