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与超越,5年她成就

2018-01-14 03:22
婚姻与家庭·性情读本 2018年11期

| 策划人小语 |

女性是感性、温暖的代名词,在家庭中、社会中代表着弹性、柔和的一面。现如今,女性的社会参与度在不断提升,其在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中发挥的独特作用也越来越不可或缺。

过去5年,中国的妇女事业在维护妇女儿童权益、促进男女平等、推动家庭和谐方面取得了重大的成就。5年刻度,一座丰碑。在中国妇女十二大胜利召开之际,让我们选取一些与妇女、儿童、家庭有关的关键词,以管窥豹,展现这5年来的“她成就”。

前言

1949年3月,中国妇女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平召开。会议正式宣布成立中华全国民主妇女联合会(1978年正式改名为“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从此之后,中国的亿万女性有了自己的组织,有了维护自身权益的大家庭。1983年,中国妇女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妇女组织工作任务确定为“保护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坚决同一切歧视、虐待、摧残和迫害妇女儿童的行为作斗争”。2013年,中国妇女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之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联系和服务广大妇女是妇联组织的根本任务,做好新形势下妇联工作,一定要把工作重心放在基层;同时,要注重发挥妇女在弘扬中华民族家庭美德、树立良好家风方面的独特作用”,为新时期的妇女工作指明了方向。为己、为家、为国,“她力量”已经越来越被世界瞩目。

关键词:成就

这些领域里,她们也在发光出彩

国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过程中,每一位妇女都有人生出彩和梦想成真的机会。”时至今日,越来越多的杰出女性活跃在更加高、精、尖的工作领域,各行各业都有杰出女性的身影,性别已经不再成为限制女性发展的原因。

2015年,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和另两名分别来自日本与爱尔兰的科学家分享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以表彰他们在疟疾治疗研究中取得的成就。屠呦呦由此成为迄今为止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本土中国科学家,实现了中国人在自然科学领域诺贝尔奖零的突破。屠呦呦没有博士学位、留洋背景和院士头衔,曾被一些人戏称为“三无”科学家,就是在三流的科研条件下,她创造出了世界领先的一流成果。“呦呦鹿鸣,食野之蒿”,屠呦呦从中医典籍中获得启发并发现青蒿素,把更多人从死神手中抢回来。她的成功说明,女性同样对科学研究有着巨大的热情,女性的智慧与毅力,可以让她们在每一个岗位上发光出彩。

“离地三尺,不分男女!”2017年年底,国产中型运输机首次实现数千公里的长航程海上训练,标志着运-9已全面形成战斗力。人工增雨、抗震救災、空投空运,一次次没有逃生的飞行任务中,年近不惑的中国空军运-9女机长陈金兰已经熟练驾驶4种机型,搏击蓝天20载,安全飞行4500余小时,荣获空军飞行员银质荣誉奖章。中国女飞行员的队伍越来越壮大,能飞的机型越来越多,涉猎的任务越来越广,这是让陈金兰打心眼儿里高兴的事情。

“女生不适合搞科研”“女人不该抛头露面跑业务”“女人只适合当老师和护士”……中国杰出女性在各行各业的层出不穷打破了一切的“不可能”“不适合”“不应该”。也许她们曾“隐秘而伟大”,但在当下,她们就是无可争议的优秀和出色。

关键词:平等

屋檐下的事,分配越来越平等

任何一种不平等的契约最终都是站不住脚的,婚姻也是一样。家务、家事、家教,男性与女性身上的担子正在变得越来越平均。

2015 年全国妇联发布的《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数据显示,2015年男女家务劳动时间差为74分钟,比2005年缩短了76分钟。随着这些年女性地位明显提升,现代婚姻家庭也逐渐打破了“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性别分工模式,丈夫也越来越愿意承担家务劳动。而2018年全国妇联课题组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4个城市对新社会阶层女性状况进行的近千份有效问卷调查中,超过97%的被访者赞同“夫妻双方都应该做家务”且“妻子的发展与丈夫的发展同样重要”。其中有好几位女性受访者表示,家里一开始是丈夫挣钱养家,发现自己的事业更有发展前景之后,丈夫就主动承担了更多的家务。

随着《爸爸去哪儿》《爸爸回来了》等亲子综艺节目的热播,丈夫参与家庭教育的比例也前所未有地增加了。2016年,全国妇联等9部门共同印发《关于指导推进家庭教育的五年规划(2016-2020年)》,旨在积极发挥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2017年由广州市妇联专业指导的《二孩幸福指数调查报告》显示,在近万名参与调查的家庭中,近5成父亲的二孩育儿时间有显著提升。父亲参与促进中心创始人温志刚指出:“这些年我所接触的案例说明:80后爸爸以及伴随互联网长大的90后爸爸,对新鲜育儿理念的接受度明显要比70后爸爸更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更高,反馈更积极。”中国的爸爸开始在家庭教育中承担起更多的责任。

同时,夫妻共同决策家庭事务成为值得关注的发展趋势。2015年9月发表的《中国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白皮书指出,中国婚姻家庭中的性别平等状况明显改善,70%以上的女性参与家庭重大事务决策。涉及房产和存款等大事儿,夫妻俩往往共同协商。在2017年《环球时报》等媒体共同发布的《中国女性消费调查报告》中,约3/4的女性参与管控家庭理财,而参与调查的男性中,74.5%的人选择让伴侣知晓家庭理财情况。另外由某知名旅游网站发布的《2018女性旅行消费趋势报告》中,71.5%的家庭出游决策是由妻子来决定的,女性逐渐成为家庭重大消费和行为的决策者。

财产的收入和支出等家庭大事,妻子与丈夫同样说了算。

关键词:权益

《反家暴法》,为受害女性撑腰

作为中国最大的妇女组织,全国妇联以代表和维护妇女权益,促进男女平等为基本职能。在推动国家反家庭暴力立法的过程中,妇联组织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

在提高社会反家庭暴力意识中,妇联是大力的倡导者:各地妇联组织一直积极对公众、家庭和社区开展反家暴普法宣传活动;在建立多部门合作反家暴工作机制中,妇联是积极的促进者:牵头成立全国维护妇女儿童权益暨平安家庭创建协调组,联合国家6部委共同下发《关于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的若干意见》,推动各职能部门和司法机关建立反家暴工作机制,为反家暴立法提供行之有效的经验;在维护家暴受害人合法权益中,妇联是坚定的实践者:建立6级信访投诉受理网络,开通12338 妇女维权服务热线,建立70 多万个“妇女之家”,积极与联合国在多个省份开展反家暴试点工作;在制定反家暴专门立法中,妇联是全力的推动者:从2008 年起,全国妇联连续6 年向全国人大提出制定反家暴法的立法建议,主动起草并不断研究、论证反家暴法建议稿。

2016年3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正式施行。这是我国首部《反家暴法》,明确强调反家暴工作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打自己的老婆别人管不着”“打儿女是父母的权力”等错误观念自此被纳入法律的红线,家暴是违法甚至是犯罪行为,有效保障了家庭成员特别是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

让人欣慰的是,受害者们“打不过躲不起”的困境也在《反家暴法》首次确立的人身安全保护令制度下得到了缓解。据新华网报道,截至2017年10月底,各地法院共发出1830份人身安全保护令。不少地方妇联开始代为申请保护令,后期申请成功率接近100%。

青岛市即墨区人民法院审判员李宁在《反家暴法》正式出台的第6天,便接到了一起因男方家暴引起的离婚诉讼。一天之内,她帮助女方搜集和提交相关病例、出警记录、验伤报告;第二天,即墨区人民法院便发布了人身安全保护令,限制男方接近原告;20天后,双方被判离婚。

《反家暴法》的出台,更为受害者的庇护工作提供了支持。2018年3月,上海首个按照《反家暴法》要求设计的、功能最齐全的庇护所—嘉定暖心驿站正式投入使用。上海市嘉定區妇联介绍:“有公安的告诫书、人民法院的人身安全保护令或其他相关证明,就能入住庇护所。”这里有心理咨询师、社会工作者、律师等专业人员协助受害者找到解决方法,同时配备24小时监控,保证其人身安全。在各地妇联的组织和支持下,日益完备且专业的家暴庇护所逐渐在合肥、重庆、济南、海口、东莞等城市落地开花。家暴受害者躲得起、告得了,不必再忍耐和沉默。

关键词:安全

《婚姻法》第24条修正,无辜“被负债”不用还

2003年年底,最高人民法院颁布了《关于适用<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该司法解释第24条是对于夫妻共同债务承担的规定:“债权人就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一方以个人名义所负债务主张权利的,应当按夫妻共同债务处理。”这条规定旨在遏止夫妻“假离婚真逃债”状况的发生。没想到,“被负债”的无辜人群却越来越多,受害者大多数是女性,她们原本抱着幸福的期待进入婚姻,遭遇渣男后却陷入债务无底洞。

近年来,全国妇联曾与最高人民法院召开3次座谈会,就夫妻债务的司法认定交换意见,并就《婚姻法》第24条规定分赴8个省市调研,听取各地方的意见。2018年1月18日,最高人民法院对饱受争议的《婚姻法解释二》第24条做出修正,明确了3大原则:“共债共签”是夫妻共同债务的基本原则;一方所借的“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负的债务”,是夫妻共同债务;一方所借的“超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负的债务”,不是夫妻共同债务。新解释的本质从保护债权人回到了《婚姻法》保护弱者的立法本意,保障了婚姻当事人对共同债务的决定权和同意权,有效防范了无辜者“被负债”的现象,有利于消除当事人陷于“被负债”的恐惧,较好地平衡了婚姻安全与交易安全。

“新司法解释施行后,一方在夫妻关系存续期间借了债,但如果不属于日常生活支出,或债权人无法举证为共同债务,就只能认定为个人债务。”来自上海埃孚欧律师事务所的孙祥武律师在《婚姻法》第24条修正后接到了4起相关案件,新司法解释出台让很多“被负债”的女性看到了曙光,“新规定强调共债共签,需要夫妻共同签字或事后追认。受害人多为女性,我们帮她们准备诉状时,重点就放在‘共债须共签,胜率变大了。新规定的施行对于多数已婚女性来说是个福音。”

关键词:脱贫

点亮弱势女性的眼睛,勇气便有机会上场

无论是在家庭还是社会中,女性权益更容易受到伤害,尤其是农村女性。一份免职通知、一张离婚协议书、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病甚至是意外怀孕,都有可能将女性打入贫困的深渊。2015年4月,全国妇联、国务院扶贫办下发《关于在扶贫开发中做好贫困妇女脱贫致富工作的意见》,明确规定各项扶贫政策、资金、措施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向贫困妇女倾斜。

2016年,甘肃省妇联打造的“陇原妹”巾帼家政品牌向省内外家政等服务领域培训输转“陇原妹”5.7万人,年人均增收7000余元,共有13.6万名贫困妇女受益。甘肃省正宁县永和镇的农家妇女韩竹英,在妇联组织开展的“陇原巧手”培训中顺利学会了几种手工编织技能,她熟练地拈针、引线、走针、打结,粉色花瓣栩栩如生。如今的她把自己的手工艺品拿到网上去卖,家里的米面终于不缺了,还攒下了不少零花钱。

在过去的5年里,上海市妇联打造服务型“妇女之家”满足妇女儿童多样化需求,搭建了全市统一的购买服务平台,项目实施半年后,共计服务13万人次。34岁的小雁是一位两岁孩子的母亲,原先从事机械行业技术工作。当全职妈妈3年后,求职四处碰壁。2014年,小雁参加了上海市闵行区妇女之家择业引航创新实践项目系列活动,找到一份超出原先预期收入两倍多的工作。金山区巧妈妈爱心基地项目、徐汇区亲子教育服务项目……几年来,上海市妇联整合资金向社会组织等购买各类服务,百万女性和60多万户家庭受益。

世界上最美的大概是母亲的眼睛,里面是对丈夫的柔情、家庭的信赖和对孩子的无比丰盈的爱意。伸出手拉她们一把,她们会给这世界创造出无数的奇迹和惊喜。

关键词:陪伴

打工与带娃兼得,让爱不再遗失

留守儿童是社会之痛,是现代的另一种乡愁。父母照顾、标准教育的缺失,让留守儿童一度成为焦点问题。而帮助留守妇女脱贫致富,让母亲留在家中,是当前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迫切需求。2014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妇女和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在全国妇联的推动下,截至2014年,全国农村留守妇女互助组已超30万个,在帮助留守妇女、儿童生产、生活方面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5年来,在政府和组织的努力下,留守儿童的数量明显减少。截至2017年年底,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共697万人,比2016年的902万人下降了22.7%。

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大力实施“巾帼巧手脱贫工程”,成立了28个“龙乡巧娘”工作坊,8000多名贫困妇女灵活创业就业。2017年,赤峰市妇联巧手脱贫工程创造产值近一亿元。志愿者赵丽杰参加了赤峰市妇联组织的电商培训后,帮助贫困女性崔广芝拍摄蒸黏豆包的视频并通过微信分销宣传,第一天就卖出去300多斤。春节前一个月,崔广芝赚了6000多元。

而在山清水秀的广西壮族自治区,“背着娃,绣着花,护着老,养着家”成了柳州市妇联“产业到家 牵手妈妈”巾帼脱贫行动的一抹亮色。苗族姑娘李伊园创办了苗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基地,组织村寨留守妇女做“绣娘”,通过展示、销售苗族手工艺品,当地绣娘的人均月收入由原来的几百元提高到近2000元,在外打工的女性也纷纷赶回家,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一手绣花,一手带娃”的行列里。

多年来,各地妇联在帮助贫困女性和留守儿童的工作上不遗余力。门外是繁华世界,门里不能是鳏寡孤独。本地的女性们富裕了,家庭便不用面临分离的命运,孩子也不需要孤单地留守在家里成为“小候鸟”了。

关键词:保护

没有人能伤害孩子,即使是亲生父母

2013年1月1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正式施行。在人们看来,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是孩子的亲人,他们的监护权无可辩驳。然而,有人对孩子虐待、遗弃、残害……他们在监护人的名头下为所欲为,他们不配当监护人。

2012年9月9日,四川仪陇县36岁男子刘辉绑住9岁儿子进行长达20多分钟“棍棒教育”,第二天儿子因多器官衰竭死亡;2013年夏天,“南京幼女饿死事件”令举国震惊,乐姓女子离家不归,饿死两个女儿;2016年,云南曲靖市妇联发现5岁的小涵长期被母亲的男友陶某殴打、虐待,经多次劝告无果后只能向法院请求撤销小涵母亲和陶某的监护权;而在上海,竟有亲生父母出租自己的孩子帮他人盗窃获取钱财……

2014年上半年,国内媒体曝光虐童案件104起。而施虐主体中亲生父母占49%,继父母占13.5%,超过了6成。当“幼有善养”的规则被一件件触目惊心的惨案打破,隔离危险家庭、撤销有害监护人的权利变得迫在眉睫。2013年,全国妇联向全国政协会议上交提案,要求坚决遏制虐待儿童现象。2014年12月,民政部会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联合印发《关于依法处理监护人侵害未成年人权益行为若干问题的意见》,首次明确了依法撤销监护人监护资格的条件为“性侵害、出卖、遗弃、虐待、暴力伤害未成年人,严重损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

四部門意见出台至2017年8月底,有 69起侵害未成年人权益被撤销监护人资格案件,其中包括性侵害案件18起,诉讼数量持续增加。“剥夺监护权是不得已而为之。”北京市青少年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主任佟丽华教授说,“意见的出台是难度不小的第一步,它能够给父母提个醒:孩子虽然是你生的,但他有独立的权益,他不是你的私人财产。”

2017年,全国共批评教育失职父母9.1万人、治安管理处罚282人、依法追究失职父母刑事责任16人。屡教不改或者虐待情节恶劣,将会永久失去监护人的资格,这就是法律的震慑作用。

关键词:家风

寻找最美家庭,描绘千家万户最美的样子

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谈道:“家庭是社会的细胞。”“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发挥妇女在弘扬中华民族家庭美德、树立良好家风方面的独特作用,这关系到家庭和睦,关系到社会和谐,关系到下一代健康成长。”

2014年,在全国妇联的组织下,一场持续开展的“寻找最美家庭”活动拉开帷幕。活动不设门槛、不定标准,人人都可参与。截至2017年底,全国共有4.1亿群众参与线上线下活动,寻找出314.5万多户各级各类“最美家庭”,各省、区、市举办“最美家庭”故事分享会超120万次……一组组数据勾勒出活动持续5年来的“最美”图景。

2018年5月4日揭晓的1000户全国“最美家庭”名单中,有重庆市石床村五世同堂、至今依然恪守“以孝为首、克勤克俭、忠厚传家”百年传统的黄氏家族。95岁的老奶奶杨兴明说,逢年过节,黄家人都会聚在一起,点蜡焚香,诵读家训。“家训是黄家的‘传家宝,是黄家的魂,丢了魂,家就会出问题。”

“最美家庭”还有天津市首例自愿申请遗体和眼角膜的“双捐”志愿者赵永华夫妻。他们开办“永华热线”,义务为他人提供帮助和服务。16年间,赵永华先后赡养、照料孤寡老人、盲残人士达60多位。赵永华觉得,人总有老的一天,有能力的话应该让这些孤寡老人多享受一点儿晚年亲情。

“最美家庭”的画卷中,还有宁夏吴忠市移风易俗带头人李俊义家庭,有辽宁朝阳市勤劳致富、诚信待人的曲桂英家庭,有北京市家风淳厚、教子有方的张迪家庭……他们的美各不相同,但他们每一户都是大家心中的“最美家庭”。

5年来,寻找“最美家庭”活动的参与度、家庭的受益率、社会的满意度都令人十分欣喜。目前全国家庭对活动的知晓率已达到85%,活动覆盖人数达到80%,寻找“最美家庭”可以说是中国最受人喜爱的家庭类评选活动之一了。

关键词:家教

亲子读书,书香共成长

指导和推进家庭教育工作是党中央交给妇联组织的一项重要职责。目前,我国有4亿家庭。虽然每个家庭的情况不同,教育孩子的方法也不同,但读书是教育必不可少的要点。2017年,全国妇联联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开展“书香飘万家”全国家庭亲子阅读活动,期待亲子阅读成为父母与孩子之间共同成长的最佳方式。2017年,全国上下共计组织8万多场次亲子阅读活动,3200万人次参与。

“春风十里,不如读书的你”。 从2015年12月起,宁波市妇联组织起了由教师和热心父母为骨干的两支队伍—“小星星阅读教师团”和“故事家族”,每周举办一期阅读课堂和公益故事会,并邀请国内阅读专家举办系列讲座。宁波市海曙区成立只有两年多的公益组织“故事妈妈团”,已举办了700多场公益故事会;北仑区5位热衷亲子阅读的年轻父母发起“小蜗牛”亲子公益读书活动,专门在每月的25日给3~6岁的小朋友讲故事,为孩子们打造了一个阅读的“心灵绿洲”。

在湖南株洲,市妇联活动中心设立了“春蕾爱心屋”,每个双休日都为进城务工家庭子女提供免费特长培训。针对农村家庭教育严重滞后的现状,活动中心于2016年6月正式启动“稻花香”读书会项目。在线上,他们有QQ、微信和YY语音等新媒体辅助,传播传统国学知识;在线下,他们通过亲子共读、读书沙龙、主题讲座给留守儿童和家庭讲传统文化。

“蒙养之本,必自母教始”“一个父亲胜过一百个教师”。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父母以身作则是孩子一生的行为范本,父母爱学习、爱阅读,孩子也会通过读书获益更多。

本刊观点

中国的女性从封建社会和落后思想的枷锁中觉醒、解放不过百年。如今,中国女性不仅在各领域逐渐拥有了与男性同等的机会和权利,更一次又一次突破了人们对女性的刻板印象,在方方面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这5年的成就让我们信心倍增,下个5年,我们将以更加豪迈的姿态继续前行,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的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