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首届联合国世界地理信息大会在浙江德清落下帷幕,大会达成并发布《莫干山宣言》。《莫干山宣言》提出,携手努力构建数据和地理信息领域的人类命运共同体,通过促进有效的跨部门、跨学科国际、区域和地方合作及伙伴关系,包括“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支持国家发展利益,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技术支持和能力建设,增进政府、学术界、产业界、私营部门和民间社会之间的伙伴关系,弥合地理空间信息鸿沟。
与会代表呼吁将地理信息与国家发展议程相关联,塑造和发展数据驱动和位置信息化的智能、综合、韧性和可持续城市,呼吁联合国全球地理信息管理专家委员会及其区域委员会、专业团体和合作伙伴向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最不发达国家、小岛屿发展中国家和内陆发展中国家提供指导和支持,加强国家测绘地理信息机构和数据系统能力建设,确保可获取高质、及时、可靠和详细分类的数据。
近日,自然资源部下发通知,启动2018年度土地变更调查与遥感监测工作,全面掌握全国31个省(区、市)土地利用变化情况,支撑自然资源“一张图”和综合监管平台平稳运行,夯实“以图管地”工作基础。
通知要求,2018年度土地变更调查继续坚持国家全覆盖遥感监测与地方实地调查相结合的调查方法,坚持省级全面检查与国家抽样核查的分级质量控制体系,坚持现状调查与管理信息套合标注分阶段推进的工作程序,从严把握重要地类变更。
通知明确,2018年11月起,自然资源部组织开展遥感监测,监测结果提供各地开展年度土地利用变化调查。自然资源部将对各省省级检查通过的变更调查成果进行两轮抽样检查。2019年7月1日,启用全国2018年度土地变更调查数据结果。
11月20日,联合国世界地理信息大会举行“基于地理与统计信息开展德清可持续发展定量评估”分会,会上发布的我国首个践行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定量评估报告——《德清践行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进展报告(2017)》显示,浙江省德清县多数指标已接近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
据了解,在联合国、自然资源部、国家统计局、浙江省人民政府等方面的指导和支持下,来自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6所大学、2家公司的30余位研究人员与德清县政府及有关部门密切配合,依据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简称SDGs)全球指标框架,综合利用地理和统计信息,对德清县进行了定量、定性和定位相结合的本土化的评估分析。研究显示,对于德清102项SDGs指标来说,共有79项指标具有可对比的参照标准或依据,其中68项指标已经达到或十分接近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的目标。
11月19日2时7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及远征一号上面级),以“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发射第42、43颗北斗导航卫星。此次发射的北斗导航卫星和配套运载火箭(及远征一号上面级)分别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所属的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和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制。
卫星经过3个多小时的飞行后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后续将进行在轨测试,并与此前发射的17颗北斗三号导航卫星进行组网联调。
此次卫星的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北斗三号基本系统星座部署圆满完成,后续将开展系统联调和性能指标评估,计划年底前开通运行,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提供基本导航服务,迈出中国北斗从区域走向全球的“关键一步”。
为保障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以下简称FAST)的安全运行,11月22日,FAST电磁波宁静区无线电设施及建设遥感监测正式启动。
据悉,遥感监测可及时掌握FAST宁静区无线电台和电站、通信设备、110千伏以上高压变电站等无线电设施的拆除进程以及建设搬迁进程,为FAST的安全运行提供大数据支撑。遥感监测的范围以FAST射电望远镜台址为圆心,30千米为半径,总面积2827平方千米,共涉及贵州省3县15个乡镇,涉及广西壮族自治区范围内2个县共124.7平方千米。遥感监测每季度进行一次,确保FAST正常运行,不受周边电磁环境影响。
据了解,为确保“中国天眼”的宁静,贵州省专门制定了《贵州省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电磁波宁静区保护办法》,规定以射电望远镜台址为圆心,半径5千米区域内,严禁设置、使用无线电台,严禁建设产生辐射电磁波的设施;在半径5至30千米区域内,经论证对射电望远镜正常运行构成干扰的设施不得建设。
日前,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国家测绘地理信息计量站5人专家组赴芬兰维塞拉标准基线场进行了为期10天的野外大长度基线比对实验,完成了从维塞拉标准基线到精密测距仪的长度量值传递,这在国际上尚属首次。
此次比对实验是基于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国家光电测距仪检测中心对国内现有大长度基线长期研究和实验结果,在国际最高精度等级的芬兰维塞拉大长度标准基线上进行的确认和验证实验。实验采用了2台最新精密测距仪和2台高精度全站仪作为比对实验的盲样,开展了从维塞拉标准基线到精密测距仪的长度量值传递,在仪器的精度指标、性能和使用条件等方面取得了令人满意的实验结果,为推动国内大长度量值传递和溯源的国际接轨,增强野外大长度量值领域的国际合作等进行了有益探索。
11月19日,63个产业项目在首届联合国世界地理信息大会工商峰会上签约落户,其中地理信息项目39个,地理信息跨界融合项目24个。
地理信息产业是以现代测绘和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卫星导航定位等技术为基础,以地理信息开发利用为核心,从事地理信息获取、处理、应用的战略性产业,是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石,也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支撑。
近年来,我国多地相继出台促进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政策意见和规划,把地理信息产业作为数字中国的重要支撑加以培育。据介绍,首届联合国世界地理信息大会会址浙江省德清县自2014年启动建设地理信息小镇以来,已有200多家企业落户。今年前三季度,德清营业收入达75.2亿元,同比增长61%;固定资产投资14.8亿元,完成年度目标的296%,德清地理信息小镇正朝着“百亿小镇”的目标稳步迈进。
12月7日12时12分,我国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将沙特SaudiSat 5A和SaudiSat 5B两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此次任务还搭载发射了10颗国内卫星。
SaudiSat 5A和SaudiSat 5B卫星是沙特阿卜杜勒阿齐兹国王科技城自行研制、用于对地观测的两颗遥感卫星,也是沙特截至目前发射的自行研制的最大对地观测卫星。卫星每颗质量425千克,设计寿命5年,有效载荷是1台全色/多光谱高分辨率相机,主要用于获取地面图像。
这是继今年5月在嫦娥四号探月轨道中继星发射任务中,成功搭载沙特月球光学成像探测载荷(KLCP)后,中国与沙特在航天领域的又一次合作。本次任务还搭载发射了北京九天微星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研制的7颗物联网技术验证卫星,及长沙天仪空间科技研究院研制的3颗遥感新技术试验卫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