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汀类药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机制分析

2018-01-14 04:37吕婷婷
关键词:辅酶一氧化氮内皮

吕婷婷

(淄博博山老年病医院药剂科,山东 淄博 255213)

1 他汀类药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机制分析

1.1 对脑神经的保护

他汀类药物可以降低心肌局部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的活性,同时对甲羟戊酸通路具有抑制作用,进而阻滞由管紧张素Ⅱ诱导下的心肌细胞肥大。细胞内钙离子浓度过高会激活钙依赖性蛋白酶,如Calpain蛋白,进而水解胞内蛋白并对细胞结构蛋白质进行破坏,同时,钙离子浓度还与NMDA受体门控通道有关,高浓度钙离子可以通过链式反应的激活直接造成神经元的迟发性坏死和退行性病变,他汀类药物不仅可以直接逆转胞内钙离子浓度,而且还可以通过对NMDA亚单位的调控阻断下游事件的发生,进而达到对脑神经的保护。他汀类药物可以降低心肌局部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的活性,同时对甲羟戊酸通路具有抑制作用,进而阻滞由管紧张素Ⅱ诱导下的心肌细胞肥大,副交感神经的抑制和交感神经的兴奋均与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生有关,所以他汀类药物可以通过自主神经功能的修复降低慢性心衰患者发生猝死的几率,改善疾病预后[1]。

1.2 对心肌细胞的影响

心衰不良预后与超负荷压力造成的心肌肥厚显著相关,对充血性心衰的发展具有显著不良影响。动物实验研究结果提示,辛伐他汀作用于高血压大鼠,可减缓由高血压引起的心肌肥厚,在新生大鼠中,瑞舒伐他汀对由去甲肾上腺素诱导的心肌肥厚具有抑制作用,用西立伐他汀对高盐饮食培养的大鼠进行干预治疗,可阻止其心肌细胞的凋亡[2]。

1.3 抑制炎性细胞因子

心衰发病与炎症之间联系广泛,炎性细胞因子可以影响细胞外基质、导致心肌肥厚、收缩功能不全等,慢性心衰的发生发展离不开白细胞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α等一系列细胞因子的活化,且活化程度与心衰的严重程度方向一致。而他汀类药物能够降低单核细胞培养液和血浆内的C反应蛋白、脑利钠肽、白细胞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有研究结果提示,对慢性心衰患者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辛伐他汀,其血浆炎性细胞因子浓度可以进一步降低,从而阻止或减缓心肌细胞的进一步损伤,改善和保护患者心功能[3]。

1.4 促进新生血管的形成和改善内皮功能

现已证明他汀类药物作用于局部缺血处可以诱导生成新血管。经过对照临床试验和多变量分析结果显示,他汀类药物对改善侧支循环评分作用显著,还具有提升左室射血分数的作用[4]。内皮功能障碍对左心室重构具有促进作用,同时加重心衰患者的心脏后负荷,由内皮衍生的一氧化氮是决定内皮细胞功能的重要因素,一氧化氮代谢失调和内皮功能失调也是引起慢性心衰的诱因之一,而他汀类药物可上调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促进一氧化氮的释放。内皮细胞层是否具有完整性也取决于氧化状态,所以他汀类药物对还原性辅酶Ⅱ氧化酶活性的抑制作用也对内皮细胞功能的改善具有重要作用。

1.5 抗氧化作用

临床发现,慢性心衰患者往往合并患有应激性氧化增高,如活性氧簇等氧自由基会加重心衰程度。已知还原性尼克酰胺腺嘌呤酶是活性氧簇在细胞内的最主要来源,而前者又与小GTP结合蛋白racⅠ有关。有临床试验证明,使用普伐他汀进行干预治疗4周的心衰患者,实验室检测结果测得其心肌细胞中racⅠ-GPT酶的活性降低60%以上[5]。

2 他汀类药物的潜在不利影响

慢性心衰患者体液内炎性细胞因子会大量增加,细菌脂多糖等内毒素具有强力刺激细胞因子的作用,而脂蛋白具有中和或凝固内毒素的作用,因此具有降低脂蛋白作用的他汀类药物可能加强了内毒素的作用,进而升高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给慢性心衰患者带来不利影响。

辅酶Q10作为辅酶参与线粒体的氧化磷酸化,具有抗氧化剂作用,而有学者发现在他汀类药物作用下辅酶Q10水平会明显降低,这可能与他汀类药物对甲羟戊酸-异戊二烯途径的阻断相关。有研究者建议在他汀类药物治疗阶段可以考虑补充辅酶Q10,以防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6]。

3 结 论

持续长时间服用他汀类药物,可有效降低慢性心衰患者出现心肌梗死的几率,同时改善心肌缺氧和缺血,进而改善或保存患者心功能,延缓心衰的进展。而对于他汀类药物在慢性心衰治疗中的不良反应依然是备受关注的热点,还需要大量临床循证医学证据。

猜你喜欢
辅酶一氧化氮内皮
国家药监局关于修订辅酶Q10注射剂说明书的公告(2022年第11号)
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应用吸入一氧化氮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运动凭什么能让血管变年轻
不同浓度镁离子干预对妊娠糖尿病妇女内皮祖细胞的影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肺动脉高压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呼出气一氧化氮在婴幼儿喘息中的研究进展探析
吃辅酶Q10有禁忌
吃辅酶Q10有禁忌
Wnt3a基因沉默对内皮祖细胞增殖的影响
内皮衍生超级化因子对脑缺血损伤大鼠脑血管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