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萍,刘 雨,郭茜茜
(中日友好医院,北京 100029)
横纹肌溶解症(RM)是指各种原因引起横纹肌细胞急性破坏和溶解,导致体内电解质紊乱、低血容量、凝血障碍、代谢性酸中毒以及肌红蛋白(MB)尿性肾损伤等一系列病变的综合征[1]。患者易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甚至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甚至危及生命。该病比较少见,容易引起误诊,延误治疗[2]。2017年4月,我科接诊1例在首次骑动感单车后发生横纹肌溶解、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患者,经过11 d的治疗与精心护理,患者病情好转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患者,女,27岁,首次骑动感单车后出现全身肌肉疼痛明显,双下肢水肿、活动障碍,尿液呈可乐色,尿少,恶心,低热,血钾3.1 mmol/L,血肌酐623 mmol/L,尿素氮11.8 mmol/L,既往体健,无心肝肾以及呼吸系统疾病病史。给予补液、改善循环、碱化尿液等治疗,及时行血液透析,4 d后患者水肿消失,肌肉压痛明显减轻,尿量增多,尿色转清,血钾3.5 mmol/L,血肌酐264 mmol/L,尿素氮8.8 mmol/L,继续予以纠正酸碱失衡,营养支持治疗,一周后患者肌肉压痛完全消失,肌力逐渐恢复,血肌酐及尿素氮均降至正常,痊愈出院。
患者为80后青年,既往体健,发病急骤,出现生活自理能力下降及自我形象紊乱,出现了烦躁不安、恐惧、情绪低落的情况。患者父母表现出的担忧也加重了患者的不良情绪。作为护理人员,应了解患者的需求,将疾病知识、发病前因后果、治疗注意环节、治疗前后可能发生的不良情况等均对患者详细讲解,如患者理解较慢,应保持足够的耐心,同时对患者的心理变化情况观察,合理制定心理指导计划;为改善患者心情,护理人员应时不时鼓励、表扬患者,促使患者以积极应对的方式面对疾病,提高战胜疾病的自信心;患者及家属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同样比较重要,主要体现在护理人员技能的熟练性、责任心及服务的及时性、态度等,促使患者的顾虑被消除,有利于让患者的治疗配合度提高。
严密观察意识及生命体征的情况,当患者的横纹肌细胞出现损伤时,致使细胞外液中混入大量的钾、磷以及一些具有有毒性质的代谢物,影响到患者的神经,故临床中患者的表现常以嗜睡、胸闷、焦虑烦躁、心律缓慢等症状为主,当情况严重时,心脏骤停症状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密切观察尿色、尿量的变化,详细记录24 h出入量,维持尿量在3000 mL/d以上;定时监测电解质,患者入院时低钾,给予静脉补钾及口服补钾,加大血钾变化监测。
患者由于病情时常出现肌肉疼痛、肿胀等症状,尤其是下肢、臀部、腹肌等部位比较显著,甚至无法接触。对患者的疼痛程度给予数字视觉模拟评分法实施评估,同时以按医嘱予止痛药为前提,让患者抬高下肢15~30°,在小腿足部垫一软枕以增加舒适度,减轻双下肢肿胀,防止肌间隙综合征发生加重横纹肌溶解;移动下肢时动作轻柔,避免按摩和热敷足部,禁止扎止血带和下肢输液。
透析实施前,护理人员应对患者及家属详细的告知透析相关知识、步骤环节、相关注意事项、置管方法以及患者的需要做的事项,促使患者的恐惧、焦虑等心情被充分舒缓;对患者的生命体征实时监测,准备抢救药品、仪器等抢救物品;透析时,对患者生命体征严密监控,并对于患者穿刺部位改善病情实施疼痛、肿胀等观察,以便确保管路的流畅性;透析完毕,严格按照要求对透析管实施固定,对局部渗血、渗液等实时监测,且严密监测透析后并发症是否发生,当发生异常,一边及时报告医生处理,一边准备抢救工作,以便医生到达开展抢救工作。
高代前提下的患者,护理人员眼中根据营养治疗师医嘱,以热量、维生素及蛋白含量均比较高、优良的食品为主,且对糖和脂肪适量补充,做好白蛋白及血红蛋白变化的监测。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补充营养必要时经静脉滴注,促使患者的体内的正氮保持均衡性,快速修复损伤细胞。
运动性横纹肌溶解症主要靠典型临床表现及实验室确诊,当在早期发现时,及时接收诊断和治疗,有利于确保预后良好,改善患者的情况,进而减少病痛折磨,如果未接受早期治疗,患者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危的可能性较高,不利于患者生命的保障,而病变的概率保持在20%~30%[3]。因此,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确诊,尽早采取血液透析是抢救患者生命的关键。另外,RM患者临床表现中常以疼痛剧烈和肢体活动受限为主,导致患者恐惧、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扩大化,所以患者思想工作也比较重要,认真做好,以便提高心理护理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