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校实施完全体育俱乐部模式的探讨

2018-01-14 00:25李俊波
浙江科技学院学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身体素质俱乐部体育

李俊波

(浙江科技学院 体育部,杭州 310023)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高校的体育教学改革就开始了,近40年过去了,体育教学改革无论在理论和实践上都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和探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1]。近年来,高校体育教学改革都指向了体育俱乐部,有的高校把体育运动项目和学校的社团相联系组成体育俱乐部[2];大多数高校体育课程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一定的课时量,课后让学生组成体育俱乐部进行课外体育锻炼[3];部分高校采用大多数课时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放在教务系统里,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分出少数课时在课外完成[4];有极个别的高校大胆实施完全体育俱乐部,即国家层面规定的大学本科一、二年级期间完成144课时的体育必修课,教务处不再给出同一的时间段让同一专业班级学生上体育课,而是采用学生完全自主选择俱乐部项目、指导教师、活动时间[5-6]。学校先让学生选择体育俱乐部和教师;教师根据俱乐部的人数和专项运动技术能力要求,在尊重大多数学生意见的基础上分成若干个上课时间段;最后教师按照俱乐部教学大纲的要求把每个上课时间段的学生人数、教学日历和教案按照必修课要求上报给教务处备案。这改变了目前大多数高校实施的同一时间内,同一专业的学生都去上不同运动项目的体育课。

完全体育俱乐部的实施就是学校按照大多数学生对体育运动项目的需求开设体育俱乐部项目;俱乐部成员按照掌握该专项运动能力的高中低程度进行分层;在俱乐部上课时间段内,会员可以相对自由地选择其中一个时间段并完成分层(初级、中级和高级)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学期末经考试合格后,才可以取得体育必修学分。在大学四年期间必须修满4个体育俱乐部必修课学分才可以毕业[7]。俱乐部成员能够积极主动地参加运动,从要我动变成我要动,从而提高身体素质。学校全面实施完全体育俱乐部的目的就是活跃校园体育文化,培养学生参与运动的兴趣,促进学生走出寝室、走下网络、走进运动场,加强学生之间的自我管理,在俱乐部的活动中增进彼此之间的沟通了解。

1 按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开设体育俱乐部项目

当前高校开设的体育俱乐部项目存在以下问题:名称不同但活动内容相同的体育俱乐部会让人产生“被骗”的感觉;传统的体育项目学生参加的积极性不是太高,浪费了时间和资源[1]。这需要我们按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设置体育俱乐部项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在于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在政策手段上,包括简政放权、放松管制、金融改革、国企改革、土地改革、提高创新能力等[8];同样,高校公共体育课程也要按照学生的需求进行改革,使供需关系达到最佳结合点。

高校实施完全体育俱乐部,学生选择俱乐部项目和运动时间均是自由的,选择指导教师也是自愿的。根据多年的体育俱乐部选课规律,大学生普遍喜爱三小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篮球、足球、舞蹈类的项目(操舞、健美操、瑜伽)和户外运动项目。笔者认为,既然学生喜欢这类项目,对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有帮助,那么学校就要最大限度地开设这方面的体育俱乐部,只要有学生需求的“市场”,我们就应尽量满足市场的需求。而三大球中的排球体育俱乐部,选的学生不太多,“市场”需求不太大,在体育俱乐部设置上就可以少开设。实施完全体育俱乐部的目的就是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对体育俱乐部的需求。

2 实施完全体育俱乐部对师资及场地器材的要求

师资和场地器材作为完全体育俱乐部实施的重要保障,也要按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综合考虑多种因素。

2.1 优胜劣汰的教师选用机制

完全体育俱乐部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是学生自愿选择俱乐部和任课教师,这就必然带来有的体育俱乐部学生爆满,有的人很少,甚至出现无人报名的尴尬局面。同样,有的任课教师无论开什么样的体育俱乐部学生都会爆满,而有的教师授课的俱乐部就没有学生报名。出现这样的情况,是实施完全体育俱乐部必然要经历的过程。体育俱乐部学生选课就像市场经济一样,促进学生身体素质提高和学生感兴趣的体育俱乐部会很受学生的欢迎,那些上课认真负责的教师也会受到学生的喜爱。如果出现部分教师选课人很少或者没有人选课的情况,那就只能采用以下方法改进:首先让教师端正态度,认真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通过培训转到学生喜欢的体育俱乐部任教;其次,部分教师如果不想进修培训,可以给其他体育俱乐部当“助教”;最后,如果前面两种方法都行不通,那也就只能转岗。这种运营模式做起来有难度,但是完全体育俱乐部按照适应市场需要运作,转岗的情况肯定会出现,这就需要学校人事和教务部门给予大力支持,消除不稳定因素,促进完全体育俱乐部的实施。

2.2 运动场地和器材的合理利用

目前高校在体育场馆建设方面大多走在其他学科的前面,但是如何科学合理地利用好现有的体育场馆和体育器材,一直是制约完全体育俱乐部开展的主要因素。体育运动需要一定的场地和器材,而完全体育俱乐部的实施对场地和器材的要求更高,在时间上,周末、晚上都有体育俱乐部在开展活动。这就需要利用管理学方法有效地利用现有的场地和器材资源,最大程度地为体育俱乐部的运营提供保障。

3 体育教师要学会“营销”体育俱乐部

在高校的公共体育课程改革中,要把体育俱乐部作为“商品”,按照市场经济的原则进行“营销”。通过适度的营销手段让所有的人感受体育、参与体育、享受体育[9]。即通过“营销”体育让所有的学生都加入到体育俱乐部中来。同时,学校考核体育教师的教学工作量以选其开设体育俱乐部的人数为主要指标。

3.1 重视体育俱乐部的包装宣传

“营销”离不开包装。体育俱乐部的包装可以通过以下渠道进行。第一,让体育俱乐部的高级成员开展比赛等活动,以展现该体育俱乐部的魅力,引导“消费者”(学生)对该体育俱乐部有感官上的认识。第二,可以采用海报、微信推送和图片展示等方式对体育俱乐部进行深入的宣传。第三,让感兴趣的学生进行实践练习,新生也可以从简单的动作做起,培养兴趣、感受体育,从而产生想选体育俱乐部的意向。

3.2 向校领导、中层干部和非体育教师“营销”体育俱乐部

从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始,全国上下各层次的人大多注重身体锻炼。在学校里,校领导、中层干部和教授等知识分子也需要参加运动,但苦于适合他们个人的运动项目难觅,这就需要我们体育教师推荐适合他们的体育俱乐部了。在推荐的过程中,首先要了解他们的身体状况,才能找准适合他们的体育俱乐部,订制个人的运动菜单。参加这些俱乐部尽量使他们一学就会,同时也要有一定的运动技术含量。培养他们运动的兴趣,使他们在运动中得到锻炼并从中受益,慢慢地这就会给我们体育俱乐部带来发展的动力——他们会在一定的范围内帮助我们宣传(推销)体育俱乐部。这对俱乐部的开展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3.3 让高年级学生向学弟学妹“营销”体育俱乐部

一个体育俱乐部运营的好坏,关键是看人气。人气的好坏关键是俱乐部成员在学生之间“推销”的力度[10]。现在的大学里班级的概念不是太强了,而是以宿舍为单位进行选课,宿舍里的同学基本上选的体育俱乐部是一样的。特别是大一的学生刚刚进校就要面临着选体育俱乐部的情况,他们会感到很茫然,大都会向学长们请教,这时学长对哪个(些)体育俱乐部印象好就会作相应的推荐。因此,为了体育俱乐部更好地发展,一定要培养俱乐部的骨干力量。在体育俱乐部里组织活动能力强的学生往往也是二级学院或学校活动的组织者。要让这些学生认真学习体育俱乐部的各项技能,让他们感觉到在俱乐部的时间内能够学到很多运动技能,通过运动可以增强身体素质;并拓展学生交流的空间,锻炼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培养情商。高年级学生对该俱乐部认可了,他们会向自己的学弟学妹们宣传推荐体育俱乐部,“营销”的策略在体育俱乐部的活动中就会自然形成,这就是口碑。

4 建 议

大学公共体育的开展主要是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为主线,无论哪种体育教学改革,只要符合大学生的年龄特征,符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具有肢体活动且有一定的运动负荷,我们都应该采取包容的态度,积极支持。

4.1 做好完全体育俱乐部实施的顶层设计

目前教育部已经明确高校公共体育课程属于必修课程,本科学生在校期间必需完成144学时和4个学分才能毕业,每周安排体育课不少于2学时,每学时不少于45分钟。为高年级学生和研究生开设体育选修课,选修课成绩计入学生学分。每节体育课学生人数原则上不超过30人[7]。这是国家层面对高校体育课程的顶层设计。因此,不能误认为完全体育俱乐部实施就改变了体育课程的性质。事实上,体育俱乐部不但没有改变体育课的必修性质,而且进一步加强了高校体育课程与课外体育锻炼、体育竞赛和校园体育文化之间的组织关系。而一所高校完全体育俱乐部的实施涉及诸如教务处、人事处、学生处、团委、体育部和后勤公司等部门,因此,应由学校分管体育工作的校领导牵头成立改革领导小组。为了更好地完成教育部的规定,各部门之间要相互沟通协调,在课时学分的认定、课外时间的社团活动与俱乐部之间的衔接、俱乐部的社会服务和对外比赛如何奖励等方面,都需要有规章制度的保障。

4.2 体育俱乐部的设置要符合实际

根据顶层设计,结合学生的选课情况,在满足学生选课需求的基础上要考虑学校现有的体育设施条件及学校的专业特点来开设体育俱乐部项目。体育俱乐部项目的设置要符合大学生这个群体的特征——易于接受新鲜事物,同时,体育俱乐部的开设要与他们所学的专业知识有一定的联系,这样更能让他们接受,促进身体素质和智力的同步发展和提高。

4.3 开设体育俱乐部项目要有一定的运动量

体育是旨在强化体能的非生产性肢体活动[12]。因此,体育运动不仅要有肢体的参与,还要有一定的运动时间和运动强度,让学生在运动结束后感觉到身心愉悦、精神焕发,客观上能够检查到的心率是最大心率的60%~80%为最佳[13]。要注意的是,完全靠智力的体育“游戏”事实上就不是适合大学生的体育活动,这样的体育俱乐部要杜绝。

4.4 向大学生传播传统体育文化

向大学生传播传统体育文化既能增强文化自信心,又能增强身体素质。诸如健身气功、太极拳、武术等具有强身健体作用的传统体育项目和六字诀、民族特色体育项目等传统体育文化,需要在大学生中传播和学习继承[11]。传统体育文化对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具有重要的影响,对大学生融入社会化群体也有重要的作用。

5 结 语

学校体育是“健康中国”的重要基础[14]。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的健康观念、身体素质决定了未来整个国家的健康状况[15]。因此,从国家的层面再三强调公共体育是学校的必修课程之一,鼓励各所高校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采取丰富多样的体育运动项目来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规定凡是学生体质健康水平连续三年下降的学校,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不得评为合格等级[7]。体育运动目的是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但在目前体育课程没有纳入高考项目、边缘化,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国情下,高校公共体育采用完全体育俱乐部的运营实施需要一定的勇气和魄力。在“运营”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诸如与文化课冲突,学生对俱乐部出勤时间、教学内容及大纲规定的考试内容不重视等问题。因此,体育俱乐部改革是摸着石头过河,但只要我们面对问题不回避,及时改进,循序渐进,不断完善,加强管理,紧跟国家规定的必修课性质、学时和学分等政策不动摇,那么我们的完全体育俱乐部就一定会运营得更好,学生的身体素质就会得到更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曾庆涛,胡明道.对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冷思考[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0,18(1):56.

[2] 陈丽波.高校学生体育俱乐部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内江科技,2017(2):94.

[3] 戴东胜.普通高校篮球俱乐部教学模式的构建研究[J].浙江体育科学,2017,39(2):101.

[4] 张润全.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的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J].现代交际,2017(3):124.

[5] 李俊波.高校全面实施体育俱乐部制改革的思考和建议:以浙江科技学院学院为例[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5,(15):75.

[6] 李俊波.浙江科技学院实施完全体育俱乐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6(8):19-20.

[7] 教育部.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EB/OL].(2014-6-12)[2017-12-11].http://www.moe.gov.cn/srcsite/A17/moe_938/s3273/201406/t20140612_171180.html.

[8] 王元地,王雪,胡园园,等.“供给侧改革”解读及其政策影响下的企业实践[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49.

[9] 谢燕歌,沙金.论体育价值的社会转化:兼谈“营销”体育的目标、任务与策略[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3,36(7):11.

[10] 张希明.我国商业性体育俱乐部运营与管理研究[J].体育研究与教育,2017,32(2):37.

[11] 薛有才.体育文化学[M].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2013.

[12] 张洪潭.体育真义论[J].体育科学研究,2003,7(1):1.

[13] 张洪潭.体育基本理论研究(修订与拓展)[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14] 新华社.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EB/OL].(2016-10-25)[2017-12-11].http://www.gov.cn/xinwen/2016-10/25/content_5124174.htm.

[15] 刘舒鹏,李延超.“健康中国”视角下我国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思路研究[J].浙江体育科学,2017,39(4):76.

猜你喜欢
身体素质俱乐部体育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锻炼
身体素质对篮球技战术发挥的影响
足球专项身体素质练习与足球技能学习成效的相关性研究
我们的“体育梦”
侦探俱乐部
侦探俱乐部
侦探俱乐部
侦探俱乐部
谈体育实践课中知识的扩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