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薇
摘 要:生活自理能力是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照料自己生活的自我服务性劳动的能力。进餐是幼儿园一日生活的一个重要环节。由此,从幼儿园和家庭两方面培养幼儿的进餐自理能力势在必行。
关键词:进餐 自理能力 家庭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8)01-0227-02
生活自理能力是指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照料自己生活的自我服务性劳动的能力。在幼儿园发现幼儿在这方面的能力发展不一。有些幼儿园餐前幼儿会主动分发勺子和渣碗,很多幼儿看见前面桌子弄脏会主动拿抹布擦干净。在这整个过程中,教师会在一旁做提醒和指导,总的来说在这方面做的很好,但这是个别。根据调查表明:在家中生活自理能力强的幼儿占5%,15%幼儿处于较强水平,60%的幼儿处于一般水平,他们在家吃饭需要成人的帮助,有一半的幼儿在家都是家长喂饭。20%的幼儿在家几乎所有事情都有家长完全包办。
1 原因分析
1.1 家庭成员的溺爱包办
现在的家庭结构多为“四一二”类型,“四”指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二”指父母;“一”指孩子。由于父母工作忙,常将孩子交于老人照顾,再加上是独生子女,老人疼孙心切,吃饭时孩子不吃就端着喂,甚至孩子到处跑,老人不仅不制止还追着喂。这不仅不利于进餐自理能力的提高,反倒助长了孩子的随意性和任性的性格。
1.2 家长采取放任的教育态度
一些家长对孩子想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怎么做一点都不关心。缺乏教育意识,对孩子在进餐中的自理能力没有明确的目的和要求,当孩子想参与时,不能给孩子及时的指导。如:吃饭前,不督促幼儿自己洗手,吃饭过程中,孩子把脚放在凳子上、将饭菜洒了一地等都不加以指导。
1.3 缺乏正确有效的教育方法
在幼儿园当幼儿吃饭慢或打翻了碗,有些老师会大声斥责说孩子笨之类的话,这不仅没有起到教育的作用,还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在家里,父母对幼儿的要求不是过高就是过低或者没有要求,还有就是父母不知福如何教育幼儿,这样幼儿是不容易接受和理解的。
幼儿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是家庭、幼儿园和社会相互配合才能凑效的。教育家指出:“凡是幼儿能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形成,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责任感和自信心,以及处理问题的能力。自理能力差的孩子缺乏生活经验,不善于适应周围的环境,缺乏探索的精神和积极性。幼儿能力与习惯的培养是在学前期,而2—4岁是培养的关键期,由此可见培养是必要的。
2 中班幼儿应达到的基本水平
《纲要》明确指出要培养幼儿的基本自理能力的要求,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主要是对入厕、进餐、穿衣等方面的培养。其中进餐是幼儿一日生活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小班的培养中班孩子有了基本的常规习惯,应有一定的提高。从卫生方面来说,让幼儿掌握正确的方法:餐前主动洗手,餐中,渣滓的处理,保持桌面地面的干净。如:自己到老师面前端饭;饭后能将碗放在规定的地方;幼儿分发勺子和渣盘。综上所提的要求,符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在培养过程中,注意培养幼儿的自理意识,反复练习,将其变为习惯。
3 培养中班幼儿进餐自理能力的具体方法
3.1 幼儿园方面
3.1.1 要求和规则应切合实际,循序渐进地培养中班幼儿的进餐自理能力
中班幼明确进餐目标时,就要对全部幼儿做一个整体的评估,根据他们不同的情况提不同的要求,并逐层完成,当第一层达到预期目标时,再提第二层要求,并在实践中不断的练习,在整个过程中,由慢到快。
3.1.2 适时鼓励幼儿,树立其自信心
给幼儿自信心教育,让孩子享受成功的快乐。(1)口头表扬的方式:对幼儿说一句“真棒!你最能干”等诸如此类的话,对于幼儿来说是一种很大的激励,能激发幼儿教育的表现力和自信心。某个幼儿吃饭慢或吃饭脏时,老师不应大声的呵斥,可以对他说:“你能行的,老师相信你”,这也是一种激励。(2)榜样法:在幼儿园里我们可以看到,有点幼儿独立进餐能力很强,老师说:“某某小朋友今天吃饭很乖,坐的端着还大口吃饭不挑食,我们一起向他学习,好吗?”幼儿都爱在大人面前表现自己,也会跟着做。(3)奖励法:当孩子做的很好时,给他们一个奖励将会让他们变得更加能干和自信。老师一个拥抱、一朵小红花或者一本书都可以,这样会让孩子们都想表现的更好。
3.1.3 在游戏中给幼儿提供练习的机会
游戏是幼儿最高兴愉快的活动,是幼儿生活学习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老师可以充分利用游戏的形式培养幼儿进餐的自理能力,在区角中可以设计娃娃家,让孩子在活动中的得到锻炼:学习筷子的使用;给娃娃喂饭;为他人服务;环境的清洁等。这些活动教师帮助幼儿将这些经验转移到实际生活中,幼儿能掌握关键的技能。除此之外,可以编节奏感强的儿歌让幼儿学习正确的坐姿和吃饭方法。还可以让幼儿观看一些相关的安全卫生的视频,让幼儿知道进餐中的不卫生及不安全行为造成的危害,从而增强幼儿的安全卫生意识。
3.2 家庭方面
人们常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体现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3.2.1 走出误区,理智的爱
天下父母皆爱孩子,它是一种营养,是培养幼儿美好心灵、高尚品德的源泉。但是在有些父母眼中,所谓的爱就是一味的满足孩子的需要,这样的爱就变成了溺爱。一些幼儿在幼儿园进餐的表现很好,但在家里就不一样了,因为孩子知道父母会妥协自己。因此,家长要制定一些简单必要的规矩,如:自己拿碗,自己吃饭,吃饭时不看电视等,让孩子遵守否则将受到惩罚。专家提出过要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因为在“温室”中长大的孩子,难以抵抗不利环境的影响,也不能独立生活,只有关爱和教育有机结合,才是对孩子真正的爱。
3.2.2 尊重孩子,将孩子当作朋友
有些父母认为孩子不听话或做的不好,就用严厉的语言甚至动手教育孩子,其实幼儿也有他独立的人格,大人无意说出的一句话,都有可能伤害到幼儿的自尊心。
在进餐中,也可以采用言语表扬,鼓励的方法,如:孩子在进餐前不愿意洗手,家长不要呵斥,将批评转化为鼓励,即没有伤害到幼儿的自尊心,也在鼓励表扬中强化了幼儿的卫生意识。将孩子当作是朋友,不要居高临下指责孩子,可以跟孩子进行朋友间的一起劳动或者比赛,让幼儿赢得比赛,会让孩子认为自己是最棒的,会更加乐意表现的更好。
3.2.3 教育目标的一致性
(1)家庭成员内部教育目标的一致性。父母双方作为教育的主体,在培养幼儿进餐自理能力这方面的态度和目标应达成一致,比如:在进餐时,孩子不坐在餐桌上吃饭,要坐在沙发上边吃边看电视,爸爸制止妈妈却将就孩子说没关系,这样就在无形中让幼儿找到了一根救命草,每次将妈妈作为挡箭牌,不会听爸爸的话。这样长期下去,不但不能使幼儿进餐自理能力得到提高还会加大幼儿放任的性格。由此可见,要做到家庭成员内部教育目标的一致,配合默契,才有利于进餐自理能力的培养。
(2)家园教育目标的一致性。家长在家中对幼儿实施进餐自理能力培养的同时,不要忘了及时与幼儿园老师联系沟通,这样一方面可以了解到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以便于制定相应的规则和要求。另一方面可以知道幼儿园近期进餐目标是什么,家长在家也能配合实施教育幼儿,以免要求过高或过低,让幼儿不知该怎么办。
培养幼儿进餐自理能力,看似简单,却要持之以恒,這是一个小的课题,却能小中见大。培养的不只是进餐这一方面的自理能力,实则是在形成一种意识,幼儿将这些经验迁移到其他生活领域中去,养成好的习惯学习独立,这对他整个人生都是受益匪浅的。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