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成莲
摘 要:现代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教育教学中,它的运用促进了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有效改进,全面推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小学教师应该充分地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运用多媒体直观演示生动、新颖、富有童趣的画面,为学生创造活泼、生动的氛围,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创新意识,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信息技术 小学数学教学 应用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8)01-0167-0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使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为此,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做了以下一些尝试。
1 进行情境教学,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小学生好奇、好动、有意注意时间短、持久性差,对于他们来说,创造一个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能很好的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因此,作为教师,应抓住教材内容及特点,创设富有变化的学习情境,给学生在心理上造成一种悬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创设学习情境,提高学习积极性。如,教学《24时记时法》的内容前,笔者运用多媒体的音、形、像等功能,先拍摄了学生的几组生活画面,传输到电脑上,并给每个画面配有钟面,能看到时针、分针在不停地转动,教学时,多媒体形象具体、动静结合、声色兼备,学生真切地体会到一天有24小时,时针在钟面上走了两圈。此时教学内容清晰、形象、生动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学生思维活跃,积极探索。这样,学生熟练掌握一天时间内时针正好走了两圈这一知识点。再如,在教学小学数学第二册“统计”时,笔者运用多媒体展示了联欢会的场面,有的小朋友在唱歌;有的小朋友在跳舞;还有的小朋友在表演动画配音……班级为联欢会准备的水果、点心,大家自由吃,有些小朋友没吃到不开心了。你有什么好办法帮助解决呢?此时,孩子们积极思考、热烈讨论,在生动形象的画面的刺激下,自然进入趣味性故事情境中,大胆去想象、创造。
2 进行直观演示,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小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弱,感性知识少,多媒体演示直观形象,让小学生对所学知识易于理解并掌握。
多媒体课件的动态演示,能展示实际操作过程,学生愿意主动参与,通过观察、比较,逐步把握知识的要领,正确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如,《线段、射线、直线》的教学,先在多媒体屏幕上打出一组图形,引导学生辨认线段、直线,接着,运用多媒体将线段向右边射出并匀速延伸形成射线,学生看后就迅速明白射线是怎么形成的。在教学《圆的画法》时,引导学生观察线段绕一个端点顺时针旋转,直至另一端点扫出一个圆,引导学生初步感知圆的形成过程。并将画圆的步骤演示给学生。这样,学生就很容易牢记画圆的步骤和要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找出事物之间的联系。
3 实施动态教学,引导学生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
教学中,要根据教材的内容和教学需要,充分运用信息技术直观生动地展示教学内容,便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敏性,而且可以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教学“平面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一课时,首先引导学生弄清楚“组合图形”之间的关系,然后播放多媒体,让学生感受组合图形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接着提问:视频中的图形面积,应该怎么计算?你有什么想法?激发学生探索与思考。分组讨论后,学生发现变化成规则图形,还是无法计算。这时,引导学生再次观看视频,仔细观察图形组合过程,此时,学生的思维一下子打开了,议论纷纷,发言踊跃,此时,老师和孩子们一起研究,孩子们兴趣高昂,积极探讨并总结得出答案。创造这一数学教学情境,充分调动起了学生的兴趣,让他们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后,孩子们思维活跃,完全由被动学习变成是主动学习了。
4 再现生活,让学科知识与生活知识紧密联系
小学数学教学中,要经常让学生把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和数学问题联系起来,进行探讨研究,充分体会生活與数学的紧密关系。通过这些生活与学习交往活动,学生初步形成了善于观察的学习习惯,并学会了理解与分析生活中一些常见现象。要善于引导学生通过具体的生活情境,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并在实际生活情境灵活运用。如,教学《认识时间》时,运用多媒体引导学生观察一天中不同时间段的情景图,并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准确说出每件事情的时间。这样,孩子们就能轻松把握本节课的所有知识点。通过生活实例,可以引导学生充分认识时间对生活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
多媒体是一种新型教学手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应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以丰富的信息资源为基础,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思维训练为核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创新,掌握知识技能,提高数学素养。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