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院校“青马工程”创新路径研究

2018-01-13 01:29陈益群葛莹莹
法制与社会 2017年36期
关键词:青马工程民族院校

陈益群 葛莹莹

摘 要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工程启动十年,走过了经验总结、理论提升的初级阶段,培养了许多优秀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在国内高校中,民族院校是“青马工程”主阵地当中的特殊阵营。本文在分析青马工程含义的基础上,阐明工程的培养模式,将民族院校出现的问题归纳整理,以延边大学为例,立足自身特殊优势,展开对“青马工程”实施的创新路径探索研究,为其他民族院校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 “青马工程” 民族院校 延边大学

基金项目:本文受延边大学本科生科研立项资助(立项单位:延边大学学生工作部,编号:ydbksk2017159)。

作者简介:陈益群,延边大学经济学专业本科生,研究方向:经济学;葛莹莹,延边大学。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12.330

一、“青马工程”概述

(一)青年马克思主义者

1989年,江泽民同志在纪念李大钊诞辰一百周年的大会上首次提出了“青年马克思主义者”这个概念。“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应该具有比较深厚的理论修养和比较宽广的视野,密切联系群众,懂得中国的国情和具体实际,自觉根据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此后,随着时代的发展,对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概念又有了更多的补充。

目前,对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并没有一个确切的定义。对这一概念的理解,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改变的。笔者认为,在现阶段,青年马克思主义者首先是掌握专业文化知识,并且坚持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以共产主义为最高信仰的优秀青年群体。

(二)“青马工程”培养对象

从理论上讲,高校中的青年群体既包括青年教师,又包括青年学生。因此,高校实施“青马工程”的对象可以分为两个层面。作为青年大学生,在本文中笔者将立足于青年学生这一层面来做具体阐述。

青年学生中,大学生骨干往往是“青马工程”的重点培养对象。其中包括各系各院学生干部、学生社团干部、入党积极分子等。大学生骨干是从普通大学生中选拔出来的比较有能力的一批人,他们更容易完成“青马工程”的各项活动。

(三)“青马工程”培养内容

“青马工程”一般依靠理论教育和实践锻炼相结合的方式来开展。以笔者所在的延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为例,我们采用了青年马克思主义沙龙的新形式,10人左右的团队,运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如微博、微信等,采取我们喜闻乐见的方式,如小品、舞台剧、短视频插播等,自主学习马克思经典的文献成果。

在实践锻炼方面,团校、党校、学生社团以及各类兴趣小组是当前“青马工程”培养工作最为常见的“摇篮”。以笔者所在的延边大学为例,马克思主义学院、校团委、学工部、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关工会)等是“青马工程”的实施机构。此外,各学院各专业作为承办单位,对开展“青马工程”相关活动中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其中以经济管理学院和科技学院最为突出。经济管理学院首创了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沙龙的新形式,科技学院采用的是传统的培训班模式,截至2017年3月29日,科技学院团总支已经举行了第八期青马工程培训班开班仪式。

二、“青马工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民族院校是“青马工程”实施主体中的一个特殊阵地。作为党和国家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建立的综合性高等院校,延边大学旨在培养满足朝鲜族地区经济、文化、政治发展需要的少数民族人才。“青马工程”在延边大学的开展,面临着许多复杂的问题。

(一)缺乏民族特色文化教育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在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中起着重要作用。笔者所在的延边大学始建于1949年,是中国共产党最早在少数民族地区建立的高校之一。我校在开展“青马工程”时,很少涉及对朝鲜族民族特色文化的宣传。朝鲜族同学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对本民族的特色文化有着极强的归属感。他们的学习生活都离不开当地的文化背景,很多习以为常的事情中往往蕴含着一个民族的文化理念。以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为例,朝鲜族自古就是一个注重礼仪的民族,无论是任何场合,都会秉承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这些现象的背后,就是朝鲜族人民的特色文化。

民族特色文化是一种思想上的东西,传承千百年,早已无法割舍。脱离了当地的民族特色文化,“青马工程”的开展就很难真正调动少数民族同学们的积极性。“青马工程”的培养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主体,这是毋庸置疑的。除了这些常识性的理论学习,民族院校在实施“青马工程”的过程中,也得通过民族特色文化的传承, 才能促进本民族文化的保存和积淀。

(二)缺乏民族政策教育

民族院校的设立是民族政策在少数民族地区落实的一项重大成果。民族的发展离不开人才,高等院校正是培养人才的摇篮。民族院校与民族政策是相辅相成的一种关系,就民族院校的成立来看,这是我国实施民族政策的结果;就民族院校的长远发展来看,这又将切实推动民族地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施。

民族院校实施“青马工程”,很少深入阐述我国的民族政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政策是民族院校产生并发展的根源,认识到这一点才能明白民族院校开展“青马工程”的特殊意义。“青马工程”的一步步推进,势必伴随着民族政策在民族院校的进一步深化。“青马工程”与民族政策是密不可分的,尤其是在民族院校这个特殊的环境中。在不同的少数民族聚居地,如何因地制宜地发展政治、经济、文化事业,如何将民族政策落到实处,是每一位优秀的少数民族大学生都会思考的问题。“青马工程”应当甚至可以说是必须为少数民族大学生提供这一平台,让他们就当地民族的发展现状谈谈已取得的成就,谈谈存在的不足,谈谈解决的措施。

(三)缺乏特色,流于俗套

“青馬工程”的开展过程以理论性教育为主。相关培养课程的设置局限于思想政治教育课。大部分高校在推进“青马工程”时,采取教师单一授课的方式。青年大学生仍然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互联网发展至今,各种新媒体层出不穷。“青马工程”的开展却依旧拘泥于传统的幻灯片展示。

培养内容上,如何将高校文化、地域性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联系起来,是“青马工程”实施的创新之处,也是各高校开展过程中的特色所在。

除了理论上缺乏创新,“青马工程”在具体实施方式上也缺乏创新。很多高校利用双休日和节假日时间,延续常规的党校、团校的授课形式来开展“青马工程”。这样的开展形式完全扼杀了“青马工程”的生命力。调动青年大学生的积极性,就是要让大学生自主自发地参与到“青马工程”中来,由他们主导这个平台,多听他们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解。当“青马工程”的开展能够将这理论发展与青年健康成长结合在一起,就实现了基本的培养目标。

培养课程方面,大部分高校没有形成自己的系统化课程。有的高校在“青马工程”开展的每一阶段都邀请相同的老师、专家授课。这就导致了学员们反复听同样的课堂内容。有的高校常常邀请校内外不同的知名人士进行讲座。但由于主讲人的不同,每次讲座内容很少具有连贯性,学员们难以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形成系统的认识。将培养课程进一步专业化、系统化是实施“青马工程”过程中的基础环节,关乎“青马工程”的持续发展。

三、民族院校“青马工程”创新路径选择

(一)民族院校在开展“青马工程”时突出民族性和情感性

作为民族院校,拥有其他院校所没有的独特文化财富。青马工程的开展应当充分依托这一重要的民族氛围。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讲授中,应适当地穿插有关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的基本知识及党和国家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以延边大学为例,地处中朝俄三国交界,我们青年大学生对于复杂的国际局势有着更明显的认识。近年来,朝鲜屡屡在我国边境进行核试验,延吉市内多次感受到震感。韩国一意孤行部署“萨德”,全国上下掀起抵制韩货的狂潮。在这样的国际环境中,我们身为延大学子,应当试着客观冷静地分析当前的国际局势,不盲听盲从盲传谣言。“青马工程”的开展离不开理智爱国这四个字。在开展青马工程时,适应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需要,又要兼顾民族院校大学生特殊的文化环境。

具体来说,在理论教育中,民族院校首先要立足于爱国主义教育,还要突出民族教育,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明确少数民族的作用,教育少数民族大学生热爱自己的民族和家乡,继承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成长为本民族的优秀人才。

(二)民族院校在开展青马工程时注重创造性

培养内容中,突出特色文化的熏陶。这里的特色文化,既包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又包括少数民族的特色文化,甚至还包括不同专业的特色文化。以延边为例,朝鲜族人民注重礼仪的民族,无论是任何场合,都秉承着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朝鲜族大多居住在靠山的平地上,正因为这种居住习性,而形成了朝鲜族人们擅长歌舞与运动的民族传统。注重礼仪和爱好运动,这些恰恰是我们当代青年大学生身上所欠缺的。“青马工程”在延边大学的开展,可以适当地传递朝鲜族人民重礼仪的优良品德,鼓励我们青年大学生走出教室,投身于运动实践中,强健体魄。

培养方式上,“青马工程”应当敢于运用新兴媒体,要大胆突破,线上线下进行互动,真正使理论宣传工作与时俱进,焕发活力。微信公众平台的宣传,微博上的互动,甚至是实时直播,这些新时代的大众传播手段理应成为“青马工程”开展中的巨大动力。

(三)民族院校在开展青马工程时突出重点

“青马工程”的开展首先要明确不同阶段的目标。初期的院级培养过程中,“青马工程”应立足于帮助我们青年大学生建立基本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框架,端正我们的信仰。中后期的培养目标则应当视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学校而定。以笔者所在的延边大学为例,作为一所民族大学,开展“青马工程”的中后期应当深入了解我党在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在延边地区贯彻实行的具体民族政策,通过实践切实体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培养出真正具有共产主义信仰的优秀民族人才。

明确了目标,下一步就是要制定系统化的培养课程。连贯性的讲座内容才能真正帮助我们建立正确的理论体系,而同一個理论的重复讲解只能带来资源的浪费。不同的老师根据自己的授课经验确定自己的讲解内容,安排合理的讲解顺序,有的放矢地为我们传授相关内容。

四、结论

党和国家历来重视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在全国高校“青马工程”的阵地里,民族院校“青马工程”是比较特殊的阵营。综合考查延边大学“青马工程”的实施情况,将民族院校出现的特殊问题归纳整理并加以分析对比,结合延边大学的优势条件与潜在障碍,为延边大学全面启动并实施“青马工程”规划出最具操作性、创新性、科学性的路径选择。

参考文献:

[1]兰亚明.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理论与实践.南京大学出版社.2012.

[2]于龙泉.高等院校共青团视野下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研究.山东大学硕士论文.2011.

[3]杨胜才.论民族院校独特的文化功能.高等教育研究.2006(10).

[4]台春玲.试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与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才智.2012(19).

猜你喜欢
青马工程民族院校
高校“青马工程”调研报告
高校青马工程培养青马学员的宗旨及途径
高校“青马工程”建设的“四化”研究
高职院校“青马工程”与学生党建的衔接路径探析
民族院校英语口语预料库建设初探
民族院校机电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初探
民族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调查研究
信仰教育视角下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的问题与对策
基于就业生态位理论的班导师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青马工程”在高校团组织思想引领工作中的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