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清一
通过对比国内外的理论和实例,可以发现企业文化管理对于一个企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能够推动企业的发展。许多金融企业得以在巨大的市场竞争下生存和发展正是因为其具有十分鲜明和浓厚的企业文化作为支撑。我国的金融企业在如此大的竞争环境下想要有立足之地就必须从树立企业文化做起,增强企业内部的文化底蕴,使企业发展更加和谐,具有凝聚力,并且树立企业良好的外部形象,促进企业的发展。
我国在企业文化管理和金融企业管理模型这方面的研究并未十分深入,关于这方面的研究成果也十分稀少。在接受来自各方面挑战的同时,我国金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也成为当前面临的最大问题。根据大量案例总结,可以发现大多数成功的金融企业,在企业文化和管理上的经营都十分到位。本文基于CHS管理模式绩效测度体系框架,对企业文化管理和金融企业管理模式进行深入探讨,分析问卷调查样本数据并进行实证研究,为未来金融企业的管理模式和发展提供新的指导和方向。
从前文的分析可知,金融企业的文化管理对企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金融企业的管理在于文化管理的加强,文化管理的重点有三部分:第一部分是企业文化的质量,即发展优秀的企业文化;第二部分是人力资源管理,即提高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能力,提出战略性决策;第三部分是银行本身的战略决策。这三大发展重点对企业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CHS管理模式绩效测度体系框架,如图1所示。
银行需要具备的重要能力之一就是战略决策能力,这种能力的具备与否直接决定着金融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在开放的市场环境下,企业在有更多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更大的竞争压力,所以企业需要及时把握机会,做出有利于企业长期发展的战略性决策。只有这样,才能够在市场竞争的环境下实现可持续发展,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和实力。
1.2.1 企业文化与战略绩效
不少学者针对企业文化对企业的发展影响做出了研究和探析,最后得出的结论均为企业文化对企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动这个结论,根据这个结论,提出如下的假设:
(1)优秀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
(2)优秀企业文化对企业内部运营维度绩效具有推动作用;
(3)优秀企业文化对推动企业快速发展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
(4)优秀的企业文化对增强企业社会责任感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
1.2.2 金融企业发展的战略的确立
金融企业想要保持良好的发展,在选择和确立发展战略这一步上是十分重要的,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良好发展。根据以上分析,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1)卓越的企业战略对企业财务维度绩效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
(2)卓越的企业战略对企业内部运营维度绩效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
(3)卓越的企业战略对推动企业快速成效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
(4)卓越的企业战略对增强企业内部凝聚力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
1.2.3 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对金融企业的作用
我国国内的研究人员对企业的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与战略绩效也进行了相关的实证研究和分析,结合上述分析,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1)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对企业内部运营维度绩效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
(2)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对企业学习成长维度绩效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
(3)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对增强企业社会责任感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
由前文的相关分析,还可以提出下列假设:文化管理模式的实施总体上对企业战略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
由上文分析可以得到表1的研究假设汇总表,图2为理论研究模型。
表1 研究假设汇总
图2 CHS管理模式绩效测度理论研究模型
本文通过大量参考国内外相关文献,结合国内金融企业文化外差异,以优秀企业文化为变量,内容如表2所示。
表2 金融优秀企业文化的正式问卷量
从本文问题研究的重点出发,在问卷调查中,对样本的选择和数据的分析具有一定的注意事项。以下为这些注意事项的原则:首先,样本选择对象为金融企业,选择我国不同地区不同性质的金融企业为代表。其次,类型上有差异的金融企业,在所处的环境以及企业文化和企业战略上都有较大的不同。最后,为了使样本的内容准确度提高,调查的问卷对象大多数选择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通过以上原则,样本的选择以及数据收集流程如图3所示。
图3 样本选择与数据收集流程
通过测试数据的结果,对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首先对小样本采集地点、采集成分、采集企业的类型等问卷结果进行相关描述和统计分析,得到统计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预测试小样本中采集地点、采集成分、采集企业的类型描述性统计分析
问卷调查的主要调查对象为金融企业中的股份制企业和私有企业的中层及以上的相关人员,即管理层面的工作人员。从问卷调查的结果可知,企业工作人员中,大部分工作人员年龄分布在30到49岁,占比80%,只有小部分人员在50岁以上,占比20%,企业工作人员中,所有人员学历都在本科及以上,硕士学历者占比24%。在企业工作时间在1至10年的占比38%,其余所有人员工作年限都在10年以上,其中管理层人员占比70%。
对金融企业的企业文化因素构念进行信度检验,结果如表4所示。
表4 金融企业文化可靠性统计量
根据表4可知,金融企业“企业文化”层面的α系数与标准化的α系数值都为0.939,该系数值均高于0.900,且没有高出层面的α系数。结果表明量表具有较高的内部一致性,由此可见,金融企业“企业文化”因素构念的信度非常理想。
对金融企业“企业文化”建构进行KMO测度和Bartlett球形检验,结果如表5所示。
表5 KMO与Bartlett球形检验
由表5可知,KMO值为0.950,Bartlett’s球形检验值为8336.132,自由度为190,显著概率值小于0.05。该结果表明金融企业“企业文化”建构的相关矩阵存在共同因素。
(1)验证性因素分析的评估指标
所有潜在变量与观察变量如表6所示。
表6 潜在变量与观察变量表
(2)验证性因素分析
表7 金融企业“企业文化”二阶模型中一阶对二阶的因素负荷量、信度和效度值
由表7可知,金融企业“企业文化”三个潜在变量的CR值和AVE值分别为0.9424和0.9246,远超过标准0.60和0.50,表明该模型具有较好的聚合程度。以上数据结果表明,金融企业“企业文化”整体模型与样本数据比较匹配,可以用于假设检验中。
根据以上变量检验结果,可以对金融企业“企业文化”CHS管理模型的相关研究假设进行检验,具体验证结果如表8所示。
表8 研究假设的检验结果
以上测试结果表明了一定的现实问题,CHS管理模型中,金融企业文化管理与企业的运营绩效、企业员工的成长绩效以及企业社会责任感绩效等有所关联,表明金融企业文化对整个金融企业的战略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作用。因此,在如今的竞争环境下,我国金融企业要想有立足之地就必须从树立企业文化做起,增强企业内部的文化底蕴,促使企业发展更加和谐,更具凝聚力。
本文通过对企业文化管理的内涵进行相关研究,构建金融企业管理模型,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此模型进行实证测评和分析,进而总结得出结论。金融企业的文化管理是提高金融企业管理模式的重要途径之一,应当通过文化管理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促进银行的可持续发展。
研究发现,金融企业管理离不开企业文化管理,企业文化管理是企业管理与企业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其理论与一般的管理理论并不相同,具有自身的特点:第一,社会性。企业文化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所以企业文化管理具有一定的社会特性,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综合点。第二,企业文化管理具有一定的渗透作用。这种文化管理以无形的方式对金融企业员工的行为和思想产生一定的影响,不仅能够激励员工的思想,并且还能束缚员工的行为。第三,企业文化具有一定的个性,每个企业的企业文化都是在企业自身发展下形成的。在发展过程中,由于金融企业独特的发展规模和状况,会形成区别于其他企业的金融企业文化特色。第四,企业文化管理的传承性。企业文化一旦形成,将会具有一定的固定性和长期性,在金融企业发展的各方面中都有所体现,并且会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传承下去。第五,企业文化的发展特性。金融企业文化管理随着金融企业不断的发展也在不断改革,跟随金融企业的创新发展不断与时俱进。优秀的企业文化管理是企业发展的一把利器,可以有效的把金融企业员工凝聚起来进行更有效的管理。在员工工作的过程中对他们不断的进行鼓励和协调,并约束他们的行为,将员工进行有效的统一,协调金融企业文化发展的方方面面。
本文从企业文化管理与企业管理两方面的基本理论入手,对两者的关系进行研究与分析。在结合我国金融企业文化和文化管理两方面的实际情况和内容,进行问卷调查与研究分析。最后针对实证分析的结果,给我国金融企业提出了一些具有参考性的意见,希望能给我国金融企业未来在文化管理模式上提供一些思路和指导。
[1]Levine R.Finance and Growth:Theory and Evidence[M].Amsterdam:Elsevier,2013.
[2]Bamey.The Rise of Europe:Change and Economic Growth[M].New York:American Economic,2014.
[3]Denison.Innovative Experience in Access to Finance:Market Friendly Roles for the Invisible Hand[M].Wshinton:World Bank,2015.
[4]韩玉军,王丽.文化科技融合创新的金融支持研究[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4).
[5]于文.企业文化的新界定与企业文化管理模型[J].人力资源管理,2015,(10).
[6]郑伯熏.某农村金融机构企业文化体系建设模型设计创新[J].人力资源管理,2016,(3).
[7]王黎华,韩俊华,干胜道.科技型小微企业互联网金融支持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16,(2).
[8]王认真.中国省域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空间影响分析[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15,(1).
[9]汪志红,谌新民,周建波.企业视角下人才流动动因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6,33(5).
[10]陈洪玮.企业文化管理对企业绩效作用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2008.
[11]陈雨露.甄峰.大型商业银行国际竞争力:理论框架与国际比较[J].国际金融研究,2013,(2).
[12]陈禹,罗子欣.现代文化产业的普惠型互联网金融支持[J].社会科学家,20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