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杰
(吉林省公主岭市中医院,吉林 四平 136100)
踝关节骨折为关节内骨折,多发生于车祸、高处坠落、运动后等意外伤害,是骨科临床中常见疾病,不给予及时有效正确复位固定、功能重建或手术后恢复不好会严重影响关节功能。有效的疼痛护理干预对踝关节骨折手术后疼痛的缓解和恢复关节功能具有重要意义。本组资料选取我科住院患者108例踝关节骨折手术后疼痛护理观察,目的在于总结疼痛护理对踝关节骨折患者手术后疼痛护理效果,更好的应用在临床护理工作中。
选取2012年2月~2016年11月我科收治的踝关节骨折手术治疗的患者108例,其中男性64例,女性44例;年龄11~76岁,平均年龄36.2±1.2岁。其中右踝关节60例,左踝关节48例;旋前外旋型骨折37例、旋后内收型骨折33例、旋后外旋型27例、垂直压缩型骨折11例。108例患者临床表现为踝部剧烈疼痛、青紫肿胀、内外翻或外旋畸形和功能障碍,手术后均有疼痛为主要表现。
1.2.1 基础护理
病房保持安静舒适,温度适宜。保持引流管通畅,切口敷料清洁干燥。仔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手术后肢体血液供应、皮肤温度、肢体感觉、运动状况。做好心理护理,消除病人紧张、焦虑不良心理状况,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1.2.2 肢体功能练习
踝关节骨折手术后早期活动能提高关节灵活度,避免关节粘连,恢复踝关节伸屈功能,预防深静脉血栓。根据患者病情不同制定康复锻炼计划,遵循循序渐进主动被动配合的锻炼计划。一般情况下手术后6小时可以指导患者进行踝关节和足趾主动被动功能练习,以髋、踝关节和足趾屈伸运动,股四头肌等长收缩锻炼为主,踝关节屈伸不宜过度小于30度角。手术后24小时患者可以做直腿抬高功能练习;手术后48小时指导患者做踝关节背伸跖屈功能练习,减少关节内粘连。手术后4周指导患者做踝关节主动屈伸功能练习。手术后6-12周指导患者扶拐下床患肢负重活动。手术后12周单独负重行走。骨折愈合后,指导患者深蹲等功能练习。
1.3.1 缓解疼痛护理
踝关节患者手术后,护士仔细询问耐心听其述说,了解患者切口疼痛部位、持续时间、疼痛耐受力,根据患者病情给予镇痛剂,以免患者因疼痛产生焦虑、恐惧、紧张、烦躁不安情绪,影响正常生活。
1.3.2 应用镇痛药物临床观察
临床中踝关节骨折手术后患者都有疼痛发生,早起应用镇痛药物可以明显减轻患者疼痛感。
1.3.2.1止痛泵观察和护理
止痛泵是经肌肉、皮下、或硬膜外留置导管,收缩医用硅胶管囊、使用流量控制药液流速流量持续给药,达到定时、定量安全有效镇痛。护士仔细观察穿刺部位是否有渗出,以免导管打折、扭曲、脱落影响药物滴入影响镇痛效果。发现异常立即报告医生给予对症处置。
1.3.2.2镇痛药物应用
向患者解释清楚,个别患者担心镇痛药物影响切口愈合、记忆力下降、药物成瘾依赖等。根据患者病情选用有效、确切的止痛药物解除疼痛。
108例患者手术后疼痛减轻,切口愈合I期,无感染。踝关节手术后功能恢复良好,关节灵活性和稳定性提高,无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
踝关节是人体负重、行走、运动接受震荡的主要受力关节。较容易受伤的部位。间接暴力原因导致踝关节扭伤是踝关节骨折和脱位的主要原因。踝关节骨折由于受外力大小、方向和时间的不同,会导致踝关节内翻、外翻或者外旋肿胀疼痛畸形骨折。治疗不得当影响生活质量严重致残。手术能恢复正常解剖结构,对于软组织愈合有力,恢复踝关节功能。手术后关节粘连、僵硬、疼痛等问题出现,是因为手术后周围组织损伤,关节内出血,胶原纤维聚集成为纤维组织,关节粘连僵硬,影响活动。踝关节骨折患者手术后实施有效的疼痛护理,对踝骨骨折疼痛缓解,关节功能恢复有重要临床意义。
踝关节骨折因创伤发生并发症,患者不同程度疼痛感,会有紧张、焦虑、烦躁不安等心理,会影响手术后康复。踝关节骨折进行有效疼痛护理干预,能消除不良心理,缓解疼痛程度,治疗和护理效果更好。
本组108例患者手术后疼痛都有减轻,其中自述未疼痛者78例约占71.28%、明显减轻26例约占24.46%、缓解4例约占4.26%,护理效果显著。
108例踝关节骨折患者手术后疼痛护理评估,给予有效护理,可以减轻患者疼痛,手术后功能练习创造条件,达到满意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缩短骨折愈合时间,患者早日恢复健康,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