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安辉|文
(作者单位:中国铝业集团有限公司)
本文深入研究探讨了产融结合的经济学内涵,结合中铝集团产融结合的实践经验,阐述了对下一步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协同发展的思考和认识,对中央企业开展产融结合工作有一定的借鉴和参考意义。
产融结合,即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结合,指两者以股权关系为纽带,通过参股、控股和人事参与等方式进行的相互融合。根据载体的不同,一般将资本分为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产业资本是指工商企业等非金融机构占有和控制的货币资本和实体资本,金融资本是指银行、保险、证券、信托、基金等金融机构占有和控制的货币和虚拟资本。
从全球范围来看,产融的结合过程大体上可以分为“由产到融”和“由融到产”两种方向和形式。“由产到融”是在产业资本积累到一定时期,企业将部分资本由产业转到金融,一方面满足产业经营发展中大量的融资需求、拓宽融资渠道,实现金融对主业的支撑,另一方面是为产业积累的巨额资本寻找保值增值的渠道,充分发挥金融资本的杠杆作用,实现资本和资源的优化配置;“由融到产”是指金融机构有意识地控制实业资本,获得平均回报,“由融到产”的企业偏向于投资长线产业达到金融资本向产业资本的扩张和渗透。在我国,受银行业不能投资实业的政策限制,银行资本向产业资本渗透较少,多数国内大型企业集团产融结合的发展是一个“由产到融”的过程。
产业和金融是国民经济的两大重要部门,都有数量众多的企业参与日常的经营运转和市场竞争,产业企业和金融企业之间业务往来密切。当资本积累到一定阶段后,许多企业集团出于多元经营、节约费用等方面的考虑,主动进行了产融结合的战略转型。本质上讲,产融结合一方面能够使产业和金融之间形成紧密的利益共同体,降低交易成本;另一方面可以消除产业企业与金融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产融结合的实践背后有深刻的经济学内涵,以下从交易费用和信息不对称两大视角进行阐述。
1.交易费用视角
1937年,著名经济学家罗纳德·科斯在《企业的性质》一文中首次提出交易费用理论,该理论认为,企业和市场是两种可以相互替代的资源配置机制,为节约交易费用,企业作为代替市场的新型交易形式应运而生。
科斯的交易费用理论认为,企业集团能否使用内部交易管理或治理,取决于其内部组织费用和市场交易费用的数量对比。理性的企业管理者会基于交易成本最小化的目标,在企业和市场的边界问题上做出科学决策。
2.信息不对称视角
信息不对称理论是指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各参与主体对信息的了解、分析和掌握存在差异,市场中的卖方相较于买方更了解有关商品的各种信息,而掌握更多信息的一方可以通过向信息贫乏的一方传递可靠信息而在市场中获益,买卖双方中拥有信息较少的一方会努力从另一方获取信息,外部市场的内部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理论上讲,产融结合能够有效解决企业和金融机构之间因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问题,避免市场失灵带来的帕累托无效。一方面,产融结合下的金融机构在企业集团的管理和协调下,能全面深入地了解集团内部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资金状况、项目的战略意图和风险收益特征,实现金融对产业的及时有效支持;另一方面,集团金融机构与产业企业之间的紧密联系使得交易信息更加完整,资金使用和资源配置的效率更高,同时还有助于金融机构在拓展外部业务尤其是与产业相关度较高的市场时具备信息优势和主动。
从全球范围看,产融结合的实践早于19世纪末,当时的产业整合运作比较依赖于银行,一批金融资本雄厚的企业集团开启了“由融到产”的产融结合浪潮,如美国的洛克菲勒、摩根、花旗,日本的三井、三和、住友等。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后,以美国通用电气(GE)为代表的企业,通过设立专业金融控股公司对旗下金融业务进行集中管理,成功开启了“由产到融”的产融结合模式。这些产融结合的现实选择主要有四方面的意义和作用。
企业在集团化发展过程中不仅需要融资和投资渠道,还需要将资本多元化,在风险和收益之间寻求积极的平衡,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价值创造最大化,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金融资本和产业资本的融合,一方面可以借力金融资本,发挥产业资源和信息的优势,推进产业横向、纵向的经营扩张,实现规模经济效应,另一方面,商业金融作为重要的经济部门,产业资本进入该领域进行有机结合,可有效地烫平经济周期波动对实体产业的冲击,帮助企业集团实现较为稳定的经营业绩。因此,产融结合可以充分发挥企业集团化的优势,分散和规避经营风险,实现企业的多元化发展。
资金是实体企业的生命线。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有机结合,可以有效拓宽传统实体企业的融资渠道,提高企业集团的融资能力,实现集团体内资金血液的良性循环。过去传统大型实体企业的融资渠道较为单一,在主业衰退期容易受到融资约束,在与商业银行等机构的融资博弈中处于被动地位,产业资本通过有序介入金融领域,可以拓宽融资渠道。如近年来多家国内的实业集团成立金融租赁、融资租赁公司,利用其外债额度,丰富融资来源,日本的三菱集团也通过三菱银行、明治生命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有力地服务了主业的资金需求。
产业集团通过产融结合可以使金融机构成为集团的一部分,实现集团范围内资金的集中管理,企业集团发展金融业务可将相当一部分体外循环的资金变成体内循环资金,资金外部循环的内部化,能降低交易费用,提高企业集团利润。同时,产融结合后在信息获得方面,与融合前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即双方在产生经济交往时,相关的谈判、履约费用都将不同程度地降低,达到节约交易成本的效果。
通过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融合,企业集团可以利用自身拥有的市场声誉、品牌与人才、技术等资源优势,将其移植到金融产业,并依托现有资源和利益相关者市场,拓展优势资源的使用限制,创造出更大的协同价值。企业集团通过产融结合的发展道路,利用企业集团庞大的资金流延伸企业的价值链,通过生产经营与资本经营的两种价值增长方式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相对于竞争对手而言以更为独特的方式为股东创造价值,从而实现资金与资本的双向增值,获取产业与金融协同效应,增强竞争优势,创造协同价值。例如,通用电气公司(GE)的产融结合模式,一方面利用其主业部门拥有的市场声誉提升金融产业的信用级别、冲破金融行业进入壁垒、降低融资成本,另一方面依托主业部门的业务优势,充分利用集团丰富的产业经验、稳定而巨大的利益相关者市场等优势资源,大力发展相关金融业务。
中铝集团作为中央国有重要骨干企业,经历了2008年金融危机对有色行业的巨大冲击,经营利润大幅震荡、融资难度加大、财务费用攀高。作为身处资本密集型行业的大型企业集团,快速筹集转型发展资金、降低资金成本、提升抗风险能力和综合竞争力,成为集团转型升级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集团审时度势,实施了“做好产融结合乘法”的重要战略,充分整合内外部资源,开启了一条特色鲜明的产融结合之路。
1.搭建形成了特色产业金融平台
2011年成立的财务公司是中铝集团开展产融结合的首次尝试, 2015年集团设立资本控股平台后,整合了保险经纪、私募基金、期货、公募基金等内部金融资源,新设成立了融资租赁、商业保理等金融服务企业,现已形成了集财务公司、融资租赁、商业保理、保险经纪、期货、基金业务的有色行业产融平台。中铝集团的产业金融,立足于集团主营业务,聚焦有色金属行业和产业链上下游领域,实现了在大宗商品金融、供应链金融和股权投资领域的快速发展。
2.做深耕有色产业的金融平台
身处有色行业,中铝集团的内部产业链和上下游领域有着丰富的金融资源,蕴藏了广阔的业务空间,具备了发展产业金融的先天基础。加之,中铝集团作为产业链上的核心企业,有一定的信息优势和比较优势,能够释放产融结合带来的内部红利,增强集团的盈利水平和抗风险能力。中铝集团的产业金融,充分发挥产业背景优势,一方面,精准服务集团主业,通过专业化、个性化和差异化服务解决实体企业面临的问题,创造内部协同,另一方面,深耕有色行业,发挥牌照和平台价值,增强外部竞争优势,增厚集团利润。
在资本与实业越来越紧密的时代,坚持产业金融服务集团主业的使命,以融促产,产融结合在功能支撑、效益支撑和防范风险方面助力集团转型升级,发挥了较好的作用。
1.功能方面
中铝金融综合各服务类牌照为集团提供资本运作、结构调整、价格管理、风险管理服务,发挥了企业融资、保险经纪、期货经纪、财务顾问、基金业务等牌照的作用。
在集团战略转型升级、扭亏脱困等重点项目支持上,解决了商业银行门槛高、审批节奏慢的问题等,加快了主业的结构转型,例如高效支持东轻、西南铝等军工配套企业,盘活其固定资产,解决经营资金周转,全力保障国家国防建设;此外,产业金融通过多渠道协同,解决了外部金融机构对有色行业“一刀切”与集团战略转型项目加速上马的矛盾,例如助力包铝转型发展,解决其自备电厂项目建设上资金困难,不仅帮助包铝实现本质脱困,降低成本,淘汰落后产能,也为集团的战略转型作出贡献。综合而言,中铝集团充分发挥产融平台功能作用,运用信贷、租赁、保理、基金等多种工具,为内部企业提供短中长期资金支持,累计提供金融服务融通资金达2241亿元。
2.效益方面
中铝集团发展产业金融,实现了“金融交易内部化、财务成本内部利润化”,有效地降低了财务费用和交易成本,提高因内部化而带来的效益。如果中铝没有内部金融平台,成员企业的财务费用全部要给到外部金融机构,中铝金融平台成立后,通过内部金融交易,通过存贷款优惠定价或内部转移定价,让利留存在企业,外部财务成本内部利润化,留在了集团内部。
中铝的产融结合,一方面实现金融对产业的减费让利,共计降低实体企业财务费用近12亿元;另一方面建立中铝产融协同价值链,降低集团并表财务成本,外部费用内部利润化,实现利润总额19.6亿元。
3.风险防控方面
中铝集团坚定推进产融结合一个重要的原因,来自于产融结合对集团整体风险抵御能力的提升,可帮助集团和实体企业解决流动性风险。
中铝金融平台强化了整体资产负债配置管理,通过每日的调度会议,共享产业信息,实现了资金计划到日到时、资产配置精准灵活,科学安全地压降集团的整体备付水平。产融结合,不仅提高了集团整体资金的运营效率与效益,还牢牢守住了流动性安全的底线。中铝集团金融平台内部资金池的搭建完备,是对集团内部成员企业资金安全的全方位、有力保障。
中铝集团发展产业金融,是产融结合理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实践探索,有效有力地加快了集团主业的转型升级和进阶发展,需要坚定不移地推进和深化。作为中央企业,承载了保障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使命,下一步落实好十九大和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充分发挥产融结合的优势,不断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实现国有资本的做强做优做大,可从三方面着手,有序推进。
产业是企业集团的根本,没有强大的实业基础,金融业务也就成了“无源之水”和“无本之木”。发展产业金融的目的是落实金融为各实体经济的服务,是以拓宽融资渠道,降低内部交易成本,支持主业发展,提高资源配置能力和风险抵御能力为出发点开展的协同融合,不能仅为了金融行业阶段性的高回报发展金融业务。
产业集团发展金融业务要紧密围绕主业,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选择与主业关联度高,能够发挥协同价值的牌照和业务重点推进。产业金融平台应坚定服务主业的初心,深入企业做好调研调查,利用多元化金融工具为实体企业发展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
实体企业多是生产型企业,以生产管理为核心;而金融业务是以资本管理为核心,以风险控制为手段,财务杠杆高,是高负债、高风险、高收益的行业。实体企业和金融企业的日常管理和运作理念差别较大,企业集团要加强顶层设计,突出和强化“以融促产”的功能。
产融结合战略的核心在于产业,企业集团可针对自身产业的特点,确定产融结合发展的深度层次,这是产融结合战略成功的前提。产业的金融业务要发挥了解产业、贴金产业需求的优势,形成协同效益,实现“1+1>2”的效果。
产融结合是把双刃剑。企业集团发展产业金融,要高度重视金融业务的高杠杆特性,谨防金融风险向实业的传染和蔓延,做好风险隔离。
多数央企在传统产业管控上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对金融企业的运转规律和管理经验还不够丰富。下一步开展产融结合,一方面要加强对金融企业运行规律尤其是风险特征的认识,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提升管理效能,另一方面完善内控管理制度,加强对金融子企业专业化管理,着力防范市场业务风险,防止实业与金融风险交叉传染,坚决守住不发生风险的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