鞠光宇
(教育部 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北京 100816)
民生是指民众的基本生存和生活状态、民众的基本发展机会、基本发展能力和基本权益状况等*李晓宏:《访中共中央党校社会学教研室主任吴忠民:走向民生新时代》,2009-09-22,http://theory.people.com.cn/GB/10093022.html。。教育与民生之间本身就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民办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但能够促进国计发展,还能够提高社会民生水平。民办教育与民生发展的相关研究目前尚未得到有效开展,因此本文希冀抛砖引玉,引起相关学者对该主题研究的兴趣,产出更多的研究成果。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迅速发展,我国逐渐进入推进民众物质文化生活领域全面发展的民生时代,民生成为我国政府和人民关注的重要主题,而教育则被纳入民生的一部分。从我国对教育的定位看,党的十二大、十五大和十六大明确将教育列为文化建设的内容,十三大将教育列为经济发展战略的内容,十四大则将教育纳入经济建设的一部分。十七大、十八大和十九大都将教育与就业、收入、社会保障等一起列为民生的重大内容,教育已经成为民生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相关法律明确规定,民办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民办教育促进法》规定“民办教育事业属于公益性事业,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具有同等的法律地位。”改革开放以来,民办教育逐步恢复并获得迅速发展,现已成为一个规模巨大的体系,2016年全国共有各级各类民办学校17.10万所,招生1 640.28万人,各类教育在校生达4 825.47万人*《2016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18-05-30,http://www.moe.edu.cn/jyb_sjzl/sjzl_fztjgb/201707/t20170710_309042.html。,成为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我国民生的重要组成部分。
改善民生是一个系统工程,主要包括由谁来改善、通过什么手段改善和为谁改善三个基本问题。从这三个基本问题来看,民办教育都是推进民生改善的重要力量。
民办教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推动我国民生改善的重要力量。当前,我国民办教育已覆盖各级各类教育,既有学前教育、小学教育、初中教育、高中教育和高等教育等学历教育,也有继续教育和培训等非学历教育;既提供低端廉价的教育产品,也提供高端高价的教育产品;既在东部沿海等发达地区提供教育,也在西部落后地区提供教育。总之,民办教育为我国人民提供了更加多元、更加丰富的教育选择,与公办教育共同满足人民对教育的各种需求,是推进民生改善的重要主体之一。
教育除了自身就是民生的重要指标外,也是改善民生的重要手段。从国际标准来看,民生一般包括健康、就业、收入、教育、家庭、住房和医疗等指标。从十九大报告的内容来看,我国的民生主要有教育、就业、收入、社会保障体系、健康、扶贫、社会治理和国家安全八项内容。无论从国际指标还是国内指标来看,民办教育都是推进民生改善的重要手段。
1.民办教育有利于提高社会的就业率。民办教育的大量举办,除了本身吸收了大量人才促进就业外,还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社会的就业率。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层次在逐渐提高,知识和技能水平越高越容易就业,而民办教育的举办能够促进适龄青年知识和能力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社会的就业率,从而促进民生的改善。
2.民办教育有利于提高社会的收入水平。民办教育能够促进人才的培养,提高社会整体的知识和能力水平。收入水平是与教育层次成正比的,民办教育的举办能够提高整体人口的受教育层次,从而提高社会的收入水平。
3.民办教育有利于提高社会的保障水平。民办教育能够提高个体的教育层次和民众的创收能力,从而直接提高社会的保障水平。此外,在民众收入水平提高之后,社会的税收也将增加,自然会提高社会的保障水平。
4.民办教育有利于提高社会的治理水平。社会治理水平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的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是立德树人,教育对象的扩大和教育水平的提升能够提高人的整体道德水准,从而提高社会的治理水平。
5.民办教育有利于提高国家的安全水平。教育能够提高社会民众的道德水平和技能水平,民众接受教育的层次越高,其道德水平和技能水平也就越高,既有助于社会的安定、和谐,也有助于国防水平的提升,从而提高国家的安全水平。
6.民办教育有利于提高民众的健康水平。根据相关研究,受教育层次越高的人,掌握知识越多的人,则更容易健康[注]吴玮:《教育对健康的影响分析》,浙江大学2009年硕士学位论文。。民办教育能够提高民众的受教育层次,从而提高民众的健康水平,改善健康这个重要的民生指标。
7.民办教育有利于减少贫困人口的数量。政府虽然在扶贫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是由于人口基数巨大,我国依然存在着大量贫困人口,民办教育在这方面可以发挥积极的作用。许多贫困人口之所以产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未受教育或受教育的程度不够,不能够适应社会的需求,民办教育的举办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民众的受教育层次,减少贫困人口。
总之,民办教育的举办不但能够直接提升作为民生重要指标的教育的总体水平,还能够提升其他民生指标,是推进民生改善的重要手段。
民办教育是由国家财政以外社会力量举办的教育,其特点决定了民办教育是直接服务于民众的教育,直接服务于民众的民生。我国民办教育的类型复杂多样,按照是否营利的标准,可以划分为营利性民办教育和非营利性民办教育,营利性民办教育是指以营利为目的举办的教育,非营利性民办教育是指不以营利为目的举办的教育。现实中,大量民办学校是存在着营利性动机的,也有少量民办学校是捐赠办学不以营利为目的的。但无论是营利性民办教育还是非营利性民办教育,都直接服务于民生水平的提升。民众普遍认为,营利性民办教育以营利为目的,不是为了服务民众,从经济学角度看,这其实是对营利性民办教育的一种误解。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市场经济运行的基础是把人看成“理性经济人”,“理性经济人”在很多时候是为自己的利益考虑的,但是只要国家建立起恰当的法律框架,“理性经济人”在为自己的利益而努力的同时也间接实现了社会利益,这在《国富论》中亚当·斯密已经很清楚地加以阐释。虽然我国许多民办学校存在着营利动机,现实中也通过各种手段分配着经营教育的利润,但也满足了社会对教育产品的需求,即举办者的理性经济行为带来了整个社会利益的提升,从而提高了整个社会的民生水平。非营利性民办教育是捐资办学举办的教育机构,捐资办学的目的不是为了营利,而是为了公益,为了给人民群众提供更好的教育产品,直接服务于社会民生。
民办教育与公办教育都是改善民生的重要主体和重要手段,都服务于民生水平的提升,因而需要发挥两者的合力。同时,民办教育在提高民生方面能够与公办教育形成互补,即公办教育发挥保基本、促公平的作用,而民办教育起到提供多元化、多样化差异教育的作用,两者在作用的领域和方式上有着很强的互补性,共同服务于民生的提高。
在我国,民办教育不但是民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改善民生的重要力量,为此,国家需在制定民办教育政策时重视民生,构建以民生为导向的教育政策,促进民生的改善。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个主要矛盾在教育领域的体现就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教育的需要与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不平衡”就是指教育的发展水平在不同群体之间、不同区域之间和城乡之间的差距;“不充分”就是指教育的质量与人民群众的期望之间存在很大的差距。为了解决这个主要矛盾,需要教育规模的大发展,民办教育规模的扩大使得整体教育规模扩大,为解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教育的需要与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发挥了重要作用,可以缩小教育发展不平衡的差距。根据经济学原理,在教育需求既定的情况下,教育供给的扩大必然使得教育服务的整体价格下降,使弱势群体有机会获得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从而缩小不同群体之间的教育差距。而教育规模的扩大也可以促进教育资源在更广阔的区域分布,缩小不同区域之间的教育差距,使区域之间教育发展不平衡的矛盾得以缓减。同样的,民办教育规模的扩大也可以缩小城乡之间教育发展的差距。因此,要促进民办教育为改善民生服务,首要任务是积极出台大力促进民办教育规模发展的政策。
1.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进入民办教育领域。新修订的《民办教育促进法》将民办教育分为营利性民办教育和非营利性民办教育,在此背景下,既要吸引捐赠性资金,也要吸引投资性资金,为民办教育的发展注入足够的动力。这是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的前提,也是发挥民办教育民生改善作用的基石。
2.为民办学校创建创造条件。降低民办学校的举办准入门槛,为举办者创造更多有利条件。比如,运用金融、信贷等方式支持民办教育,使社会力量举办民办学校更加方便,并吸引更多的社会力量举办教育。
3.加大对民办教育的支持力度。有效的正面激励能够吸引更多的社会力量举办民办教育,能够促进民办教育更快更好的发展。新修订的《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其配套文件的贯彻落实,将带来一系列扶持民办教育的优惠措施,有利于进一步壮大民办教育的发展,促进民办教育体量的增大。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扶持民办教育的优惠政策很多是“软性”条款,即各级政府部门可以做也可以不做,这不利于促进民办教育的大发展。因此,各级地方政府在出台地方政策时,应进一步明晰政策,使这些“软性”条款变得刚性,从而更好地促进民办教育规模的大发展,更有效地发挥民办教育改善民生的作用。
尽管民办教育规模的壮大对改善民生具有重要作用,但如果只有规模没有质量,是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教育需要的,也不能很好地促进民生的改善。我国现阶段主要矛盾在教育领域的体现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教育的需要与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不充分就是教育质量有待提升,包括民办教育质量的提升,这也是迫切需要出台提升民办教育质量教育政策的原因所在。笔者认为,提升民办教育质量的政策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建构一个提升民办教育质量的监管框架。要提升民办教育的质量,必须建立起相应的规则,建立民办教育质量提升的框架。这个框架包括民办教育的准入门槛、退出方式等,民办教育的发展进退有序,教育质量提升才有基础。新修订的《民办教育促进法》及配套文件已经建立起相应的监管框架,但是在很多方面还有待完善,特别是在构建营利性民办学校和非营利性民办学校办学各自的监管框架方面。即将出台的《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将对此进一步加以完善,各级地方政府在出台实施办法时,也要细化对营利性民办学校和非营利性民办学校办学的监管框架。
2.对违法办学、质量低劣的民办学校实施相应的惩罚。一些民办学校举办者为了谋取更多利润,采用欺诈、提供劣质教育服务等手段,不但不利于民生的改善,反而会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必须予以惩处,以维护民办学校办学的良好秩序,促进民办教育质量的提升,更好地发挥民办教育在改善民生中的作用。
3.积极扶持办学质量高的民办教育机构。奖惩是公共政策最重要的激励机制,除了惩罚之外,对办学质量高、信誉好及能带来良好社会效益的民办教育机构,要及时予以奖励,树立民办教育机构的标杆,以带动整个民办教育办学质量的提升。
民办教育要为民生服务,这既需要在宏观层面上国家构建民生导向的民办教育政策,也需要在微观层面上民办教育举办者有所作为,其中最重要的是民办教育举办者需树立教育的民生价值观。从分类上讲,教育价值观有国家本位的价值观、社会本位的价值观和个体本位的价值观。社会价值观是将教育看成社会生活一部分的一种价值理念,认为教育应该服务于社会。教育民生价值观属于教育社会价值观,它是一种将教育看成民生的重要组成部分,认为教育应该服务于民生的价值理念。我国民办教育举办者既要心系国家,树立教育为国家服务的理念,也要心系学生,让教育服务于学生的成长。同时,民办教育举办者也要树立教育的民生价值观,服务社会发展,这是教育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捐资办学的举办者是基于各种目的而设立民办学校的,有些是为了推动国家的发展,有些是为了实现人生的夙愿,有些是为了服务于特定的人群。无论基于何种目的,捐资办学建立的学校都要为社会的公共利益服务。捐资办学的过程一旦完成,学校财产即成为社会化财产,属于整个社会所有。而民生是社会公共利益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捐资办学的举办者应将民生作为重要的服务对象,积极服务于社会就业、收入、社会保障体系、健康、扶贫、社会治理和国家安全等方面,为社会的公共利益服务。
投资办学的一个重要目的是为了营利,营利的前提是为社会提供相应的教育产品和教育服务,即为学生、家长提供有价值的教育产品和教育服务,既要服务于投资者的利益,也要服务于学生和家长的利益。同时,投资办学也应将民生作为其办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
1.营利性民办学校作为一个营利性组织,应该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投资办学的民办学校本质上是一个企业,企业作为社会的一员,有承担社会责任的义务,而社会责任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民生,因此作为企业的营利性民办学校理当为民生服务。
2.营利性民办学校是一类性质特殊的企业,更需要为民生服务。营利性民办学校提供教育产品和教育服务,具有更多的社会属性和很强的外部性,因此营利性民办学校是一类公共性很强的企业,更应该承担起社会责任,为民生的发展服务。
3.服务于民生的营利性民办学校,能获得更好的社会信誉度和更好的发展。自古以来,教育都是一项神圣的事业,大部分国家的大部分学校都是非营利性的。如果一个营利性民办学校只关注营利,会有悖于教育事业的“神圣性”,很难赢得社会的信任,也很难获得良好的发展。因此,只有把营利与社会公共利益有效结合,营利性民办学校才能实现更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