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校园道路拥堵问题分析及缓解策略研究

2018-01-12 11:51方子卓秦钰钰李珂
智富时代 2018年12期
关键词:高校策略

方子卓 秦钰钰 李珂

【摘 要】紧随现代教育的普及,高校招生人数近乎逐年增长,高校校园交通规划正面临着日益严重的挑战。今以江苏大学校园道路拥堵现状为研究对象,结合调查问卷、实地观察等多种方法进行实证分析,重点研究其问题所在及产生原因,并依据现状提出缓解策略,降低校园交通事故发生率。

【关键词】高校;道路拥堵;策略

一、引言

现代中国高等教育发展迅速,高校校园逐渐社会化。与此同时,各种交通工具愈发常见。教育的普及使得现代社会高校林立,“占地不及千畝,学子何止万人”已成为普遍现象,高校交通正承受着愈来愈大的压力。

校园里的道路由于其地点的特殊性,被排除在《道路交通安全法》调整的范围外,其适用范围实属有限。同时,高校校园人口众多、校园占地规模有限、以及时有发生的校园违规现象,也大大增加了校园交通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

二、校园交通现状调查

(一)在校人员多且较集中

江苏大学坐落于江苏镇江,校园占地面积3000余亩,各类建筑面积120万余平方米,在校生37600余人,专任教师2550人。

本小组针对校园交通情况,进行全校范围内的抽样调查。经本次调查问卷发现,有32.4%的在校人员对校园道路交通情况持满意态度,然而有40.5%的在校人员认为一般,16.2%的人直接持不满意态度,甚至有3%的人员非常不满意校园交通情况。对此,笔者进行详细调查,发现高达81.9%的在校人员认为“教学楼附近路段”较拥挤,59.5%的在校人员认为“食堂附近路段”较拥挤,其余路段皆有部分人员认为拥挤。对于“教学楼附近路段”的拥挤情况,调查发现,有54%的学生经常上课的区域集中于三山楼,35.1%的学生集中于三江楼,其余选项总占10%至20%之间。

(二)校园道路规划存在问题

承上文所述上课区域较为集中的因素,学生多数选择道路一致。其中,学苑路与毓秀路人流量尤为突出。下课十分钟内,道路基本呈拥堵状态,整体通行困难。道路整体较窄,两辆校园公交车同行时,已近极限,几无行人落脚处。另一方面,学苑路部分道路未划分人行道与机动车通行道,高峰期人车混行。部分路段尽管存在特定的人行道,人行道却不便行走,就三山楼前的对面的一段学苑路,人行道上隔几米放置一双分类垃圾桶,且路间树木林立。绿化是校园不可或缺的部分,但一旦阻碍行人正常通行,就起到了相反的作用。就本次调查而言,有35.1%的在校人员认为“校园道路窄且规划不合理”,其问题已不可忽视。

(三)校园违规现象多,管制不严

近年来大学校园逐渐社会化,外来车辆往来增多。然不可否认,校园车辆主体还是属于校内人员。本小组就校园违规现象进行实地访查及问卷调查。经实地访查发现,本校大多主路上皆树立“全路段禁止停车”的交通标志牌,有些标志牌立于交通岔路口处,颜色鲜艳,标牌清晰,却有机动车主将其机动车直接停放在标志牌下,无视标志牌乃至交通规则。可见,学校对校园违规现象这一方面,管制不严。除此之外,学校某些地方交通标识不够完善,例如宿舍门前缺少标志牌。

除却违规停车,超速行驶也是一项主要违规问题。部分车辆无视校园限速标志,在校园中高速行驶,横冲直撞,危险至极。

(四)在校人员交通意识不强

高校校园作为学习的场所,容易给部分在校人员意识上的放松,对交通安全缺乏一定的警惕。校园出行中,学生多数三五成群,并排行走,给道路的正常通行造成一定困难。同时,在校人员在行走时,还可能存在某些不良习惯,例如玩手机,嬉戏打闹等,拖慢交通进程,也增加其中不安全因素。除行人外,部分机动车驾驶人员不懂得礼让行人,在道路上公然鸣笛示意行人让道,甚至毫无警示与行人擦肩而过,缺乏驾驶人意识。

三、校园道路拥堵问题原因分析

(一)校园道路利用率低

江苏大学校园占地面积3000余亩,校内建筑林立,主要分为教学区、生活区、公共服务区等。但集中的区域不利于行人的分流。首先,食堂过于集中在青年路附近,尽管考虑到用餐便利,仍存在不合理的地方。调查显示,“经常前往二三食堂用餐”的在校人员高达54%,“经常前往四五食堂用餐”的的在校人员有35.1%。其次,学生上课地点多集中在三山楼与三江楼,有35.1%的学生上课地点集中于三江楼,有54.7%的学生上课地点集中于三山楼。新一区附近范围多住宿区,此类现象导致连接这三点的求实路、勤奋路、育才路和青年路每天都要承载大量的人流。况且这几条路大都建成已久,道路本身不宽,难以承载大量人流,高峰期人车混杂,造成严重的交通拥堵。然而与此同时,西边的图书馆周边和东边的勤人谷周边人流量和车流量就相对较小,且道路宽阔,鲜少发生拥堵情况。

(二)机动车、非机动车的行驶与停放问题

(1)机动车、非机动车数量增多

大学校园愈渐社会化,每天进出的车辆是一个非常巨大的数字。在社会整体愈渐机动化的背景下,校园中的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数量逐渐增多。调查显示,在校学生上学的方式日趋不同,24.3%的学生乘校园公交前往教学楼,16.2%的学生骑车去上课。另外,在共享经济的推动下产生的共享单车也成为了校园出行中一项不错的选择。

(2)机动车、非机动车的行驶问题

关于机动车与非机动车的行驶问题主要表现在高峰期加重交通堵塞。上下课高峰期时段,机动车较大的体积由于道路上拥挤的人群移动困难,不能快速的离开此区域,继而影响行人的正常通行。非机动车尽管体积较小,但数量多、速度快,且行动灵活,在人群中行驶存在一定危险性,同样加剧了高峰期校园道路的拥堵现状。

(3)机动车、非机动车的停放问题

学校针对车辆的停放问题,设置了专门的停车区域。各教学楼等主要建筑楼前都有一定数量的机动车停车位,但车辆随意停在路边的现象仍然存在。除此之外,大量的自行车电瓶车停放在教学楼和住宿区的路边,同样侵占部分道路,缩减人行道宽度,影响行人通行。

(三)校园基础设施部分尚不完善

校园基础设施包括很多部分,笔者主要就校园道路、校园绿化设施、校园交通信号灯和道路标志牌这四个方面来讲。

江苏大学是一所百年老校,其中新旧建筑物交错,在道路这一方面,尤为突出。某些老路建成已久,占据重要地位,但由于道路狭窄,承载人流量有限,高峰期极容易造成道路拥堵。例如求实路是三山楼通往三山楼的直向通道,但道路本身十分狭窄,如遇机动车在高峰期同时通行,行人行走将极为不便。江苏大学风景优美,绿化设施程度较高。但在某些道路上,绿化区域占据了部分的人行道,造成行人通行不便。尤其是在高峰期,道路上人员数量多,行人走在人行道上一边注意周围行人,一边注意躲避横在人行道中间的绿树,造成不便。

校园道路标志牌方面,江苏大学校园内的路牌基本都是“禁止停车”之类的路牌,且放置位置不够瞩目,掩于树木后,难以一眼看到。同时,宿舍区门口缺乏标志牌,以至于宿舍区门口车辆随意停放,阻碍行人行走。最后就是校园主要岔路口缺乏红绿灯,导致人车混行,难以分流,高峰期极易产生拥堵。

四、缓解策略研究

通过研究上文所述原因分析,本小组列出缓解校园交通道路拥堵的几项策略。

(一)高峰期限制外来车辆进入校园

由于上下课高峰期校园内较集中且庞大的人流量,因此可以在这个时段限制外来车辆进入校园。本校在各个大门口均设置了升降杆,对进出校园的机动车辆实行门禁管理,并记录其信息,按类别收取相应的校园资源占用费。然而在上下课高峰阶段仍有机动车在人流中鸣笛通行,加重交通堵塞。因此笔者认为,学校可在每日的上下课高峰期阶段严格控制进入校园的车辆数量。

另外,还可考虑在上下课高峰期阶段,主路上施行机动车限行政策,只允许类似自行车、电瓶车这类小型车辆通行。

(二)加强校园违规现象监管

加强校园违规现象监管,应当首先建立有关校园交通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给事件处理提供制度依据,莫让校园交通无法可依。同时,也可适当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各自制定校园交通安全管理规定和方法。法律具有强制性、威慑力,明确的法律规定使得在校人员及外来人员不得不遵守其规章制度。同时,学校可加派人手,定时进行校园违规现象处理。还可以安排专人进行停车场管理,此类行为是避免不规范的停车方式占用场地以及防止违规停车的有效施行措施。有秩序地停车方式可以充分利用有限的停车区域,且达到整齐划一的视觉效果。

(三)利用网络和手机app显示时间空间占用

每天的11:00--12:30和17:00--18:30,是在校人员就餐高峰期,前往食堂的道路拥堵不堪。有研究者提出发展“智慧校园”系统,笔者认为这将会是一个前景广阔的缓解途径。在道路中央和食堂入口处安装传感器,随时随地感知、捕获和传递有关人流量的信息,同时开发手机APP,通过网络和通信技术,实时、迅速的通过手机APP传递相关目的地人流量情况等信息,以协助同学们选择更优时间、地点与路段。同时,也可以开办微信公众号,同步更新当前路况,并时时发布推送文章以便规划更好更便捷的路径。

(四)划分人行道和机动车通行道

针对校园道路利用率低的问题,可充分利用校园内宽阔的新路来划分人行道和车行道。就本校而言,高峰期道路拥堵且本身宽度不够的道路,例如求实路、勤奋路、育才路和青年路四条道路可以全部划分作为人行道,在道路两端设置路障禁止机动车进入。同时在宽阔的新道路上允许汽车通行,且宽路两侧普遍存在人行道,可以为其装上防护栏区分人行道和机动车通行道。学校多交叉路口的,可在主要交叉路口规划斑马线,装置红绿灯,利用交通信号灯控行,进一步营造更加有秩序的现代学院氛围。

(五)强化校园交通安全知识教育

针对部分在校人员交通意识不强的现状,学校可以组织在校人员参加关于交通知识教育的活动,以达到对在校人员进行安全教育的目的。关于具体的教育形式,学校可以开展关于校园交通安全的校選课程,利用公开课的形式进行安全教育。教育内容应从实际出发,培养在校人员安全意识,营造学习交通安全的氛围。也可采用网络教学,案例教学,组织演讲等多种方式进行安全教育,达到加强在校人员安全意识的目的。

中国官方统计数字报告,每年因道路交通死亡的人数超过10万,道路伤害达50万起;每5分钟约有一人死亡,每1分钟都会有一人因为交通事故而伤残。组织学习交通知识,将安全责任具体到每个人身上,强化交通安全意识,减少交通安全事故。

五、结束语

现代教育的盛行,各高校人口数量适当增加,使得校园安全问题无可避免。高校道路交通拥堵作为其中一环,针对这一问题,分析拥堵产生原因以及提出的优化解决措施,在校园内具有一定实用性。研究优化措施,一定程度上会引起在校人员对道路交通安全的重视,提高在校人员道路交通规范意识。同时,道路拥堵给在校人员添加了不必要的时间耗费,降低了学习效率,浪费学校资源。从另一方面来讲,采取适当可行措施也会稍减少校园交通不规范行为,降低校园交通事故发生率。

【参考文献】

[1]章群,段理慧.高校校园交通安全管理质量模糊综合评价系统研究[J].软科学,2011,25(07):141-144.

[2]初旭新,宗刚,彭朝霞,方磊.基于ISM的道路交通安全影响因素研究[J].安全与环境学报,2017,17(05):1668-1672.

猜你喜欢
高校策略
基于“选—练—评”一体化的二轮复习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