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立枯病的发生及防治

2018-01-12 09:29邵超薛丽静陈淑君王敏军李国成杜新颖
现代农业科技 2018年21期
关键词:发病症状发生原因病原

邵超 薛丽静 陈淑君 王敏军 李国成 杜新颖

摘要 水稻立枯病是水稻苗期主要病害之一,该病的发生严重影响了幼苗素质和水稻产量,给水稻的正常生长带来了巨大的危害。为此,本文从水稻立枯病的发生原因、发病症状、主要病原等方面对该病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以期为种植户提供参考。

关键词 水稻立枯病;发生原因;发病症状;病原;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 S435.1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8)21-0112-01

水稻作为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与我国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息息相关,而水稻立枯病的发生严重影响着水稻的品质和产量,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我国水稻产业的健康发展。因此,应加大对水稻立枯病的研究与防治。为了促进水稻的健康生长,现将水稻立枯病的发生及防治总结如下。

1 发生原因

水稻立枯病可分为生理性立枯病和病理性立枯病2种。生理性立枯病是在不良条件下,秧苗蒸腾失水与吸水失调引起,即由于叶片蒸腾作用需水较大,根系吸收的水分无法满足其需求,造成叶片水分不足,影响正常的生理代谢,引起植株发病;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如地势偏低、土壤质量差、土层通透性差以及温度的变化等一些不良因素都可能引起病害的发生。病理性立枯病是由真菌引起的侵染性病害,由于种子或床土消毒不彻底,加之幼苗生长环境不良以及管理不当,致使秧苗生长不健壮,抗病力减弱,导致发病。一般在连续低温或者温度时高时低的情况下极易发病,尤其是遇到高温多湿时,植株易发生徒长而导致立枯病的发生。

2 发病症状

立枯病的致病原因不同,其所表现出来的症状也是不尽相同。生理性立枯病发病时,叶片表面进行光合作用产生的代谢物累积在叶片的表面,致使叶片发黄。此时叶尖在早晨时不出现水珠,午时心叶卷曲,若不防治,最终将导致叶片全部枯死。真菌性立枯病的病害症状特别明显,可分为芽枯、针腐、黄枯、青枯。如果发病,幼苗的幼芽或根变成褐色,病芽扭曲,腐烂而死;或者种子与幼苗茎基交界处生有霉层,茎基软弱,易折断,育苗床中幼苗成簇、成片发生,呈现一簇一簇的黄化枯死苗。同时,真菌感染具有可传染性,如果植株中有一株发病 ,则会极大地加大其他植株感病的概率,对于水稻来说也是致命的病症[1]。

3 主要病原

不同地域、不同土质类型、不同时期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有关水稻立枯病病原的研究结果差异很大。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发现,几乎所有文献都指出镰刀菌、腐霉菌、丝核菌是引起水稻旱育秧苗立枯病的主要病原[2]。

在国外,非鲁宾学者Bandong报道,罗氏白绢小菌核病引起苗期侵害;印度Kannaiyar认为,苗期水稻立枯病病原是水稻胡麻斑病菌及梨孢属;美国Rush认为,病原菌除罗氏白绢小菌核病外,还有稻双极蠕孢、新月弯孢、粉红镰刀菌、串珠镰刀菌;英国Whitey认为,水稻立枯病由腐霉、稻胡麻斑病菌和小菌核病复合侵染所致;Yoneyama首次报道,布克氏菌属(Burkholderia)的B. glumae引起苗腐烂病。

在国内,20世纪70年代初,周燮、叶钟音从死苗上分离到绵腐菌、腐霉、水霉菌、镰刀菌和稻胡麻斑病菌;林佩力研究认为,病原除主要病原菌镰刀菌外,还有腐霉菌、丝核菌;华致甫认为,主要病原菌为立枯丝核属,其次为镰孢属,前者致病力远高于后者;俞孕珍从稻苗上分离到木贼镰孢、尖镰孢和禾谷镰孢。

4 防治措施

在水稻立枯病的防治方面,我国各地水稻生产者主要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防治的思想为指导方针,根据病害不同的产生特点和产生机理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择[3]。采取栽培措施结合药剂防治的综合防治技术,控制苗期立枯病的发生。生产上大致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防治。

4.1 选种

选用抗病抗寒力强的优良品种,精选种子,细致催芽。用盐水进行浸泡选种,除掉质量差、不饱满的种子,筛选出品质优良、抗性强的种子进行播种。

4.2 苗床管理

选择地势平坦、背风向阳的地块,苗床整理以湿度适宜、土壤匀细为主,土壤pH值控制在4.5~6.0之间。为了使秧苗健壮生长,在水稻的苗期进行调酸,一般在水稻1.5叶时浇硫酸水500倍液,防止返盐。床土忌用墙土和动物粪便土,苗床基肥不得施用腐熟粪土。

4.3 控制苗期温度

水稻苗期生长期间要求白天温度控制在20~28 ℃之间,夜间控制在10~15 ℃之间。

4.4 合理播种

播种密度不要过大,理论上300 g/m2为最佳播种量。但是实际种植过程中,考虑到出苗率、使用插秧机以及农资成本等,会加大播种量,但绝对不能超过500 g/m2 [4]。

4.5 合理施肥

为了提高秧苗的碳氮比,增强秧苗素质,可适当增施磷钾肥[5]。并在此基础上,做好肥水管理。

4.6 加强田间管理

指导农户做好通风炼苗,有条件的应及早寄秧或插秧;发芽至2叶展开以前,促使秧苗适应高温,此后温度不宜过高,以免徒长[1]。

4.7 药剂防治

可用65%敌克松可湿性粉剂700倍液(每50 g药兑水35 kg)预防;在三叶期出现零星卷叶或无风的早晨出现零星秧苗叶尖端无水珠时,应及时用药抢治,抢治时用药浓度为300~500倍液(每50 g藥兑水15~25 kg)。

5 结语

近年来,随着科研人员在研究过程中不断深入,对于水稻立枯病的致病机理、病原种类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在实际农业生产过程中,应以增强秧苗抗病性、提高育秧技术、科学水肥管理为主,同时通过化学防治方法达到杀菌的目的,从根本上对水稻立枯病进行科学有效的综合防治[6]。

6 参考文献

[1] 刘颖.水稻立枯病防治技术[J].中国农业信息,2016(8):88.

[2] 高同春,叶钟音.水稻旱育苗立枯病研究进展[J].世界农业,2001(1)34-36.

[3] 黄庆波.吉林水稻常见病害的发生及防治[J].农业工程技术,2017(3):26.

[4] 马淑芬,谷维,张玉磊.寒地水稻立枯病的发生与防治[J].黑龙江农业科学,2008(1):129-130.

[5] 沙月霞,王国珍,陈惠娟,等.水稻立枯病的探讨及分析[J].宁夏农林科技,2007(4):51-52.

[6] 鲁向阳.浅谈水稻旱育秧立枯病成因及防治措施[J].安徽农学通报,2006(8):191.

猜你喜欢
发病症状发生原因病原
儿童细菌性腹泻的病原微生物检验结果分析
辣椒的炭疽病的发生与防治措施
企业财务危机预警模型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