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玲
【摘 要】江西婺源傩舞属于我国古老的民间文化,被列入我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在现今社会中,随着各种各样多元文化娱乐活动的兴起,人们对古老民间文化的学习与传承并不那么热衷。为了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继承与发扬下去,本文拟从江西婺源傩舞起源与发展研究入手,根据现阶段婺源傩舞传承现状,了解影响其传承的因素,然后进一步阐释现代数字技术在婺源傩舞传承与保护中应用,以期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指出新的方向。
【关键词】婺源傩舞;传承;数字艺术
中图分类号:J72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23-0078-02
我国地大物博,民族众多,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历史文化遗产重要的部分,其包含了传统的艺术行为、民俗等文化形式[1]。然而,受信息时代及外来文化的冲击,加上非物质文化拥有地域性、活态性等特点,导致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失传与消失的危险,这需要我们以现代数字技术与之相结合,从而保护与传承中华民间传统文化之根。本文拟从江西婺源傩舞起源与发展入手,根据现阶段婺源傩舞传承现状,了解影响其传承的因素,然后进一步阐释现代数字技术在婺源傩舞传承与保护中的应用,以期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指出新的方向。
一、婺源傩舞起源与发展
婺源傩舞风格独特,历史悠久,是一种古典舞蹈与彩绘木雕相结合的艺术形式,表演形式有独舞、双人舞等,动作肢体语言非常丰富。研究者一般认为其最初源于原始巫舞,可追溯至春秋战国以前。明代初期,就有史料记载婺源傩舞外出表演的场景。据研究古徽州文化的学者考证,婺源傩舞系由古山越人代代传承。最早的时候人们称之为“舞犭回”,意思指一种将傩舞与狮舞揉为一体的祭祀舞蹈。而最早的傩舞的动作,便是人们驱赶“犭回”的动作。后来人们为了方便表演,将“犭回”的动作进行简编,使得一些人误认为“犭回”就是“狮子”,由此“狮傩”的称呼也就随之诞生。直到上世纪中期,婺源人包括整个徽州仍然将傩舞称为“狮傩”。而创造狮傩舞的古山越人在被迫南迁后,人们将其称为“南狮”。追本溯源,民间舞狮子的来历与舞傩应当是同一源头。后来,婺源傩舞受到明末盛行的目连戏影响,当中的有些节目发展为戏曲形式,除用锣鼓伴奏,还增加了弦乐和高腔曲调,使傩舞表演更加具有地方特色和艺术观赏性。清代以后,舞狮从舞傩中分离出来,被称为“舞青狮”,这在婺源民间的建筑雕刻和俗语中均有考证。
婺源傩舞作为研究中国传统舞蹈艺术研究难得的鲜活资料,一直以来,深受国内外学者、专家的青睐。至今,婺源傩舞节目数量仍有一百多个、傩面具两百余个,光婺源县秋口镇长径村“驱傩神班”就有演员19人,30余个面具,其中4个为原始木雕面具,可演节目24个。傩舞节目众多,其许多故事和内容都是围绕神话和民间传说故事,表演比较古朴、粗犷、夸张等[2]。今日仍活跃在婺源乡间的傩舞,仍有《开天辟地》、《太白金星下凡》、《刘海戏金蟾》、《判官醉酒》等民间传统剧目。1953年《丞相操兵》等四個节目赴北京参加全国首届民间音乐舞蹈汇演,开始受到人们的关注。
二、婺源傩舞传承现状
目前,婺源傩舞传承,受内外因素的加剧,导致传承道路举步维艰。一方面,傩舞本身是一种耗时且多人参加的舞蹈,其舞蹈形式与内容使传承者望而却步。另外,现代社会中,各种多元文化娱乐活动的兴起,导致很少有人愿意去重复一种形式的活动,特别是年轻群体[3]。他们不但受社会因素的影响,而外来文化的侵袭,导致其更热衷于其他文化娱乐活动,不会对傩舞进行关注。此外,受地域文化的影响,那些喜欢傩舞的人士,为了生活不得不远离家乡,导致传统民间习俗在经济发展的潮流中褪去。
为了拯救婺源傩舞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需要我们利用现代数字技术,将传统的傩舞形式先保存下来,然后,当地政府、相关文化结构组织进行发展,这对原始宗教舞蹈的传播与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否则,婺源傩舞在未来发展中终将会失传。
三、婺源傩舞传承与数字艺术的结合
目前,随着现代数字技术、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艺术初现。数字艺术利用各种数字、信息技术,将各种独有价值的艺术文化进行结合,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具有交互性、想象性等特点,其本身在复制方面具有先天的优势,将一些传统文化以一种形式储存下来[4]。对于现代数字技术在婺源傩舞传承与保护中的应用,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指出新的方向,其结合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数字化记录与保存婺源傩舞
数字艺术具有复制的特点,在婺源傩舞未消失之前,可以利用现代设备,比如摄像、摄影等技术,将短时间的傩舞表演手法、方式及服装、造型等,进行数字化记录与保存,使傩舞这种民间艺术得以保存,避免在其出现衰竭的时候,不至于使其消失。另外,数字化记录与保存婺源傩舞,可以方便广大学者与观众对其进行艺术研究与欣赏。在网络信息化时代,将这些数字化资料,通过网络平台进行资源共享,使人们可以轻松得到相关的资料进行浏览[5]。在这些资源中,人们可以了解其舞蹈形式。同时,人们通过利用网络、虚拟现实技术等,将傩舞进行虚拟再现,从而使我们更好地了解其文化内涵,进而将婺源傩舞进行传承。
(二)对婺源傩舞传承产生革命性影响
对于婺源傩舞传承和数字艺术的结合,数字技术在傩舞中应用,不仅仅是对其内容进行保护与传承,更多的是对接受者,也就是内容的浏览者而言,其内容的承载方式更是发生了革命性的影响。其打破了传统的博物馆保存与展示艺术品的基本功能,以数字艺术的特点,将其视觉效应与交互特点展现得淋漓尽致,使更多的人了解江西婺源傩舞的特点,打破其地域性的特点,从而促进婺源傩舞代代传承,不至于消失殆尽。
(三)科学与艺术融合
文化发展的今天,其发展与传承随着时代而演变。婺源傩舞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将其与科学技术进行融合,是发展的必然趋势。数字艺术通过现代科学、信息技术的应用,将各种独有价值的艺术文化进行结合,这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意义重大。比如,古代先祖在岩壁上描绘月相,而在文艺复兴时期,又有许多画家利用科学的方法,在二维平面中画出三维的错觉[6]。数字艺术时代的到来,将文化的发展,以全新的面貌展现在人们的面前,因此,为了促进婺源傩舞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需要我们创新思维,利用现代数字技术,这对婺源傩舞传承和数字艺术的结合意义深远,有利于民俗文化以全新的方式进行传播。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对婺源傩舞传承和数字艺术相结合利用的探究,了解了婺源傩舞的兴起与发展,根据婺源傩舞传承现状,江西婺源傩舞传承和数字艺术的结合,将婺源傩舞进行数字化记录与保存,对婺源傩舞传承产生革命性的影响,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指出新的方向,对原始宗教舞蹈的传播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曾莉,黄苗.江西婺源傩舞的艺术彰显力研究[J].戏剧之家,2016,(23):120+122.
[2]刘婷婷.民俗舞蹈奉化布龙数字化保护及传承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6.
[3]刘时伟.中国舞蹈“活化石”傩舞的艺术特色与历史价值[J].戏剧之家,2016,(06):155+163.
[4]朱培科.湛江傩舞的传承保护与挖掘发展原创舞蹈作品《傩风》的审美意韵[J].舞蹈,2013,(07):56-57.
[5]陈江鸿,吴殊岚.婺源傩舞艺术特色刍议[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3(11):144-145.
[6]Learmount,David.Softerclimbtoexorcisephantomcollisionalerts[J].FlightInternational,2011,179(5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