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庆冲
历史典故:程门立雪
【追根溯源】
《宋史·杨时传》:杨时字中立,南剑将乐人。幼颖异,能属文,稍长,潜心经史。熙宁九年,中进士第。时河南程颢与弟颐讲孔、孟绝学于熙、元之际,河、洛之士翕然师之。时调关不赴,以师礼见颢于颖昌,相得甚欢。其归也,颢目送之,曰:“吾道南矣。”四年而颢死,时闻之,设位哭寝门,而以书赴告同学者。至是,又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一尺矣。
【文本翻译】
杨时字叫中立,是剑南将乐地方的人。小的时候就很聪颖显得与众不同,善写文章。年稍大一点潜心学习经史,宋熙宁九年进士及第,当时,河南人程颢和弟弟程颐在熙宁、元丰年间讲授孔子和孟子的学术精要(即理学),河南洛阳这些地方的学者都去拜他们为师。杨时被调去做官他都没有去,在颖昌以学生礼节拜程颢为师,师生相处得很好。杨时回家的時候,程颢目送他说:“吾的学说将向南方传播了。又过了四年程颢去世了,杨时听说以后,在卧室设了程颢的灵位哭祭,又用书信讣告同学的人。程颢死以后,又到洛阳拜见程颐,这时杨时已四十岁了。一天拜见程颐,程颐正闭着眼睛坐着,杨时与同学游酢就侍立在门外没有离开,程颐已经察觉的时候,那门外的雪已经一尺多深了。
程门立雪:旧指学生恭敬受教,现指尊敬师长。比喻求学心切和对有学问长者的尊敬。
【名家运用】
雪是催人奋进,引人遐思的,雪花里诉说着多少动人的故事。囊萤映雪,天助自助者,贫穷阻挡不了向学的心,雪地微光鼓舞了一颗向学向上的心。程门立雪,虔诚的心,在雪的世界里渲染着截然不同于风花雪月的另类浪漫。“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更是让我发自内心地感动。“兴尽而返”是另一种极至,是一个真诚毫无矫饰的故事,演绎着繁华名利带不来的赤裸裸的感动。正所谓“乘兴而来”何必非要“败兴而归”呢?也许我们往往是被世俗的眼光与矫揉造作压垮了自己的主见。能够尽兴地生活才是人生的极致。
(宋殿儒《“程门立雪”为何能美名传千古》)
【佳作运用示例】
对学富五车的杨时来说,面对正在休息的老师程颐,除了“程门立雪”,还可以有多种选择:一是径自叫醒程颐;二是暂时离开,等程颐醒后再来。这两种选择都可以达到向程颐求教的目的,只是,倘若杨时真的选择了其中的一种,对老师的敬重之情,对学问的虔诚之心也就没有了传递的桥梁。程颐之所以能成为名噪一时的大家,其知识该是无数心血的积累,知识自然是要传给真心求教的人。谁又能断定程颐的休息就没有试探的意味呢?
程门立雪是在给历史人文传递一个信号,人之文,来自“敬”与“诚”,经一场“雪”的洗礼,就会花开万朵。那两个“程门立雪”的后生,站成千古不朽的人文感叹号。
历史典故:萧规曹随
【追根溯源】
《史记·曹相国世家》:惠帝二年,萧何卒,参闻之,告舍人:“趣治行,吾将入相。”居无何,使者果召参。参始微时,与萧何善,及为将相,有却。至何且死,所推贤唯参。
参代何为汉相国,举事无所变更,一遵萧何约束。择郡国史:木诎于文辞,重厚长者,即召除为丞相史;吏之言文刻深、欲务声名者,辄斥去之。
【文本翻译】
惠帝二年,萧何死了,曹参听说了这个消息,告诉舍人:“赶快治办行装,我将要进入国都当相国。”待了没有几天,使臣果然召曹参。曹参当初地位卑微时,跟萧何友好,等到做了将军、相国,两人有了隔阂。到萧何将死的时候,所推荐的贤相只有曹参。
曹参接替萧何做汉朝的相国,所有的事务都没有改变,完全遵守萧何制定的规约。选拔郡和封国的官吏:呆板而言语钝拙、忠厚的长者,就召来任命为丞相史;说话雕琢、严酷苛刻、想竭力追求名声的官吏,就斥退赶走他。
萧规曹随:萧何创立了规章制度,曹参做了宰相,仍照着实行。比喻按照前任的成规办事。
【名家运用】
我们需要培养一些能望尽天涯路,又能衣带渐宽终不悔的学者,这需要浓郁的文化和感情的背景。中国数学家太注重应用,不在乎数学严格的推导,更不在乎数学的完美化。因此至明清时,中国数学家实在无法跟文艺复兴的数学家相比。直到如今,除了少数两三个大师外,中国数学家走的研究道路基本上还是萧规曹随,在创新的路上提不起勇气,不敢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这一点与中国近几十年来文艺教育不充足,对数理感情的培养不够有关。
(《丘成桐:几十年文艺教育缺失,多数中国数学家只能“萧规曹随”》)
【佳作运用示例】
墨守成规,不亦悲乎?生活中,总有很多人走不出陈规成说,固步自封,处处碰壁,甚为可悲。中华帝国繁盛千年,却因清王朝二百年的闭关锁国,落后于世界。嘉庆皇帝,在社会最适于变革的时候却选择了坚守祖业,墨守成规,压抑了社会新事物的成长,也为满清王朝的灭亡埋下祸根。因此说来,正是因为清朝统治者的固步自封,因循守旧,才使清王朝走向灭亡。看来“萧规曹随”这一理论如果不适于时代,就变为“郑人买履”的笑柄。
(编辑:李跃)endprint